中药肾毒性研究进展
2016-03-12万新军
万新军
中药肾毒性研究进展
万新军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草药及其制剂得以广泛应用,世界各地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但由于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其盲目、大量、长期使用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定法规的制定,其在规范及制约中药使用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药毒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就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肾毒性;原因;作用机制
一直以来,中药以其副作用少、临床疗效好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关于中药的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中药肾毒性[1]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人们对中药缺乏认识,导致临床出现盲目、大量、长期应用中药,从而引起肾损伤[2]。据统计,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均采取法律条令限制进口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限制及规范中药使用的法律法规[3]。本研究主要就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引起中药肾毒性的原因
1.1 长期或大量用药引起蓄积中毒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肾小球滤过使人体内的药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大量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无法完全并及时排出体外,肾脏组织内的药物浓度过高,从而引起肾损伤。既往文献报道,大量服用车前草或益母草可引起肾衰竭[4]。文献资料记载,某些中药本身则具有肾毒性作用,大量或长期服用,可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肾脏组织受到损害。木通、雷公藤等药物可引起肾衰竭或肾小管间质受损等,雄黄等重金属药物由于排泄缓慢,也可引起肾脏损害[5]。而近年来,也有报道称,过量使用莪术、朱砂与三棱可依法肾损害。跟据“药典”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益母草的常规用药剂量在15~30 g的范围之内,木通在6~9 g的范围之内[6],对于近几年来发生的有关肾损害的报道当中,就有因为长时间过量应用益母草和木通引发的中毒。
1.2 误服或滥用毒性中草药 在服用中草药的过程中,由于许多中草药的外观及种类的相似性较高,且品质繁多复杂,容易引起误服具有毒性的中草药,造成肾脏损害。例如木通分为木通科和马兜铃科植物木通两类,前者无毒性作用,后者可引起急性肾衰竭;防己分为汉防己和广防己,后者的药物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毒性;山豆根含有北豆根和广豆根,广豆根具有较强的毒性。关木通含甲醚、马兜铃酸与马兜铃酸D等成分,性寒,具有一定毒性,若过量使用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7]。
1.3 配伍不合理 在进行药物配伍时,未遵循配伍禁忌,导致有些药物相互之间作用,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引起肾损伤[8]。例如,复方甘草合剂与大黄联合使用,可产生沉淀,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五味子、山茱萸等药物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造成影响,降低药物溶解度,引起肾损害[9];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双黄连联合使用,出现不溶性微粒,影响肾脏代谢,从而造成肾脏损伤;由麻黄制成的中成药和优降糖与痢特灵进行联合应用时,会引发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大量积蓄现象,并由此产生毒副作用;一些含有多糖亦或者是蛋白质的药物,当其和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进行配伍使用时,将会提高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10];因此,掌握中草药之间的药物配伍禁忌,能够有效避免肾毒性的发生。
1.4 煎制或炮制不当 在中草药中,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炮制方能入药,从而消除或降低药物本身的烈性或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较高。但是,煎制或炮制不当,则容易适得其反,引起肾脏损伤[11]。雄黄水飞能够降低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热后则可形成砒霜,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苍耳子、巴豆等进行炮制后可以将毒蛋白有效去除。而对于某些药物而言,煎煮时间不适当,则易导致肾损伤,例如,久煎乌头类药物能够使其药物毒性明显降低,山豆根则不宜久煎,否则容易导致其毒性增加[12]。针对滋补类以及矿石类的药物,也许久煎,而芳香类以及解表类的药物则需短煎;此外,雷公藤也应采取久煎的方式[13]。另一方面,煎煮器具使用不恰当,也极容易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使用铁锅亦或是铝锅进行煎药时,便会提高药物的毒性。
1.5 其他原因 某些药物本身并无药理毒性,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可引起肾脏毒副作用,例如特异性遗传体质或过敏性体质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特异性反应;也有报道称,有些患者在特殊时期特殊反应状态下使用穿琥宁亦或者是丹麦注射液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肾间质损伤等;有些患者盲目用药,也可导致肾损伤;除此之外,由于运输或贮存不当,造成药物污染后,也可引起肾毒性,例如放射性元素、残留农药、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污染后,严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
2 中药引起肾毒性的作用机制
2.1 对肾间质造成损伤 马兜铃酸类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应用于人体后,可在肾间质产生作用,形成纤维细胞并具有活化作用,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数量,并减少其降解,促进并诱导肾间质产生纤维化,从而引起肾损伤[14]。细辛、青木香、关木通、天仙藤、马兜铃等药物中均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对肾脏具有毒副作用。
2.2 肾小管损伤 汉防己、苍耳子、雷公藤、白果、马钱子、鸦胆子、鱼胆、雄黄、泽泻、木通、商陆、昆明山海棠、蓖麻子等药物可对肾小管内的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例如,应用广防己时,剂量过大、用药较久可引起以肾间质纤维化或水肿、肾小管坏死和空泡变性为主要表现的肾脏损伤。
2.3 肾小球损伤 防己、雄黄、雷公藤、牵牛子、斑蝥、苍耳子等药物可对肾脏实质细胞造成损害,引起肾小球变性坏死。既往研究表明,采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关木通煎剂灌胃后,观察大鼠的肾小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药物灌胃后大鼠的肾脏内基底膜出现重度肿胀、肾小球明显增大,且存在致密物质沉积于基底膜,提示中药对肾小球具有损伤作用[15]。
2.4 其他 除了对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造成损伤,一些中草药还能导致消化道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从而使血容量明显降低,使肾血流量明显减少,最终引起肾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包括瓜蒂、商陆、光慈姑等;引起溶血反应,从而损害肾功能的中草药包括蜈蚣、独活、海马、水蛭等,能够使患者出现溶血性反应,继而引起肾损伤。巴豆、槟榔、芦荟、白头翁、防己等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经肾脏排泄的过程中,额引起肾炎样改变。
3 小结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临床疗效显著,但中药毒性也不容忽视,应该引起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肾毒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导致其肾毒性的原因较多,盲目、大量、长期使用中药等均可引起,作用机制也尚未完全明确。所以,为了保证中药的用药安全性,应该对中药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规范用药剂量,遵循配伍禁忌,合理使用中药,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保证其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医学领域对中药肾毒性的不断深入及研究,肾毒性的发生因素及发生机制将会逐渐明确,有助于降低肾毒性以及提高用药合理性。
[1] 张广平,解素花,朱晓光,等.附子相杀、相畏配伍减毒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2,37(15):2215-2218.
[2] 王煜,易峰,陆海湖.双黄连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66-1867.
[3] 杨春燕,段宇珠,陈时.急性乌头碱中毒综合救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90-91.
[4] 吴建红,张智华,吕银娟,等.黄连配伍降低马兜铃酸A含量的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39-42.
[5] 周倩,姚广涛,金若敏.中药体外肝肾细胞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3,28(3):718-720.
[6] 江振洲,王欣之,孙丽新,等.中药毒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应用[J].药学进展,2013,31(11):545-554.
[7] 焦云涛,高菁,任彬,等.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4,30(1):124-127.
[8] 张茜,金若敏.中药肝肾毒性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21(8):105-107.
[9] 郭晓,王萌,朱彦,等.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23):3581-3591.
[10] 张景芳,蒋芦荻,张燕玲,等.支持向量机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34-1138.
[11] 钱勇.中药的肾毒性与肾保护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 12(15):3993.
[12] 张茜,金若敏.中药肝肾毒性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105-107.
[13] 祁乃喜,刘玉梅,何翠翠,等.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Ⅱ):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448-451.
[14] 胡晋芳.中药肾毒性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13,29(5):51-52.
[15] 赵筱萍,呙敏,张伯礼,等.一种基于荧光探针和HK-2细胞的中药肾毒性物质筛查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77-15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04
河南 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万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