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体会

2016-03-11仇丹卫陈赟虎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心气喘利尿剂

仇丹卫 陈赟虎

(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省 215400)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体会

仇丹卫 陈赟虎*

(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省 215400)

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对于心衰的治疗效果得到世界的公认,但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治疗心衰仍有一席之地,余在规范心衰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常配伍中药,取得较好的效果。

心力衰竭 心衰 中医 体会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心衰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沉重的医疗负担。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心衰的治疗形势较以往更严峻,在西医为主导医学的今天,中医药仍发挥出巨大的治疗优势,弥补了西药治疗的部分不足,提高了治疗效果。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及心衰一词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其曰“心衰则伏”。心衰所表现出来的气喘、咳嗽、乏力、肢肿等症状,可以归属到中医心悸、喘证、水肿、咳嗽、痰饮等疾病。近年来,在临床潜方用药中医治疗心衰过程中,略有体会,以抛砖引玉,分享同道。

1 整体观念

西医认为心力衰竭不仅仅是心脏本身的病变,多数情况下是其他病变累及到了心脏,影响了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从而最终表现为心力衰竭。目前来看,常见的心衰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等。多数的病人表现为多系统的改变。中医的观念同样如此,邓铁涛教授曾提出“五脏相关”的学术思想[1],认为心衰病位在心,但“五脏相关”,他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衰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衰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曾治一患,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咳嗽少痰,腰酸乏力怕冷,形瘦神疲,喘甚时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脉微细。心超提示EF45%,多次就诊考虑扩张型心肌病,口服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后气喘仍有反复。余观其脉症,属心衰无疑,病位在心,但病久累及于肺肾,终致肺肾俱虚,气失摄纳。予附子、肉桂、冬虫夏草、山萸肉、杜仲、沉香、磁石温肾纳气平喘,并予熟地、当归滋阴助阳,阴中求阳。喘甚、汗出较多时可酌加人参、五味子、蛤蚧。肢肿明显,可以配伍车前子,牛膝,茯苓等。嘱药浓煎温服。10剂后即气喘、肢肿较前明显好转,能耐受轻度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改善。本案患者久病累及肺肾,病位在心、肺、肾三脏,因此抓住这一特点,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三脏兼顾,可效如桴鼓。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心有病可以累肺作喘,此说诚信而有证……由是言之,心累肺作喘之证,亦即肾虚不纳之证也。”这与西医强调心衰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出现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2 活血化瘀

纵观心衰的众多分型,尽管治法不一,难以统一,但目前较多的常见证型主要有心阳亏虚、心血瘀阻、痰瘀交阻、气阴两虚、痰热壅结等。心病多为久病,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以瘀为主。众多医家也越来越重视活血化瘀法在心衰中的应用。现代医学认为,心衰发病时甚至于发病之前体内即存在局部炎症、内皮损伤等多重机制导致的血流动力障碍,产生“瘀血”。到了心衰后期,则诸瘀之征逐一显现。因此瘀血既作为病理产物又作为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末。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不仅能祛瘀活血,阻断瘀血的进一步产生,还能有力防止瘀血的反复,符合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余在临床潜方时,在心衰早期,强调准确辨证论治之外,酌情配伍三七。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三七[2]不仅可以增加血小板数量,收缩局部血管,增加凝血酶促进止血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促进纤溶的功效,体现了三七对于凝血的双相调节。此外,三七还具有改善心脏左室舒张功能,保护血管内皮,降压,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等有利于心衰治疗的功效。因此应用三七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而事实也证明,配伍小剂量三七确实可提高疗效。而到了心衰后期,常加用其他活血化瘀之剂,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益母草、生地、赤芍、桔梗等。

3 双心同治

心衰病是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多数的病人的病情难以彻底逆转,因此心衰的病情总是呈现逐渐进展的趋势,常反复发作。随着治疗的时间的延长,住院次数的增多,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也会逐渐的消减,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出现消极心态,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理疾患。《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强调了心主神志的重要性。患者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影响是巨大的,心态不好可能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神经内分泌失调,加重心衰的表现。在这一方面上,西药除了给予抗焦虑的药物,常用的如度洛西汀、奥氮平之外没有其他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可能带来较多的副作用。1989年国外学者首先提出双心医学[3]概念,近年来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这种情况属于心衰合并有郁证。华佗《青囊秘录》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因此中药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在某些心衰病人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好转,反而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气喘、胸闷、乏力、焦虑等症状,脉象弦,注意加强舒肝通络、理气解郁,可配合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用的中药有醋柴胡,广郁金,夜交藤,合欢皮,石菖蒲,制香附等药物。临床证实,确实可有效改善患者双心症状。

4 减毒增效

如今心衰的治疗指南不断更新,规范化治疗的药物也相对较多,目前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强心药、扩血管药等等。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新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例如伊伐布雷定等。多种药物同时应用的同时,药物对人体损伤的风险也是上升的。比如,病人出现口服多种利尿剂后,肢体浮肿仍较明显,小便偏少,气喘明显,肺部啰音不能完全吸收,考虑存在利尿剂抵抗。此时单纯增大利尿剂用量,不仅增加了反复复查电解质的必要性,还可能会带来严重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此时可配伍中药。中医认为,利尿剂抵抗一般以阳虚水泛、瘀血内停较为常见,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温阳活血利水药物:五加皮、猪苓、茯苓、泽泻、葶苈子、车前子、桂枝等。另外治疗心衰的药物的药理作用不都是单一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药物都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因此血压偏低的病人应用受限,而配伍中药可降低低血压出现的几率,常用的中药有附子,干姜,吴茱萸,五味子,黄芪,党参,白术等等。

中医治疗心衰的历史较长,临床经验的积累也越来越多。在西医主导治疗心衰的今天,中医的优势仍然巨大,我们需进一步充分挖掘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优势,为中医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 冷竹松.浅谈邓铁涛教授的学术思想[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23

[2] 袁蓉,郭丽丽.三七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457-1459

[3] 张欢.中西医结合认识“双心医学”[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5):193-194

(2016-06-01 收稿)

猜你喜欢

双心气喘利尿剂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憋得气喘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Smog in Los Angeles
气喘儿也要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