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材中的艾青诗歌——以新时期“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2016-03-02叶雅文

学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艾青人教版

□叶雅文



中学教材中的艾青诗歌——以新时期“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叶雅文

摘要:艾青是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一些经典诗歌作品也作为新诗教学的典范被选入历年语文教材的教学篇目中。本文以人教版为例,对新时期以来艾青诗歌选篇的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习艾青诗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结合以往学者对新诗教学方式的思考和研究,针对中学新诗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艾青;人教版;教材选篇;新诗教育

一、艾青诗歌选篇情况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发行了五版较有代表性的初中语文课本: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教材(78版)、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材(82版)、1987年版初中语文教材(87版)、199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93版)和2003年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新课标版)。艾青先生的三首诗歌曾被选入其中,《黎明的通知》出现在78版第四册、82版第四册中,在93版第二册和新课标版第六册中,分别有《给乌兰诺娃》和《我爱这土地》。

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则有七版:1979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教材(79版)、1983年六年制高中语文教材(83版)、1987年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87版)、1990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材(90版)、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00版)、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03版)、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课标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分别出现在83版第六册、87版第四册、90版第四册、课标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而《我爱这土地》出现在00版第三册教材中,可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自83年就一直被编入语文教材中,00版曾用《我爱这土地》替换,但不久《我爱这土地》被选入初中教材后,《大堰河——我的保姆》又重回高中语文教材,继续成为学生学习的经典篇目之一。

二、选篇变动因素

根据上述艾青诗歌的选篇变化情况,我们发现中学语文教材中新诗篇目虽有较大变动,但艾青先生的诗歌却一直被选入教材之中,依次为:《黎明的通知》、《给乌兰诺娃》、《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现频率最高,其它几首诗歌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动。教材中艾青诗歌选编的这种变动主要归因于三个方面:

政治因素减弱。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语文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历来都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批判‘四人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此时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也是多宣传政治主张、爱国精神。艾青的《黎明的通知》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新时期第一版教材中便被编选入册。在九十年代的教材选编中,选入的作品在宣传爱国精神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文化价值和个人感情表达,结合时代气息,具有艺术审美功效。

文化因素增强。九十年代以前的语文教材课程大纲多突出政治,忽视文化。自1996年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之后,2000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作品应富有文化内涵,2003年的教学大纲沿袭之前的主张,进一步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这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使得语文教材中的选篇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审美意识觉醒。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3]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接触美文,感受诗性美和语言美,才能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艾青的《给乌兰诺娃》是他在苏联时,欣赏了一场芭蕾舞表演后有感而发之作,是诗人对美丽的艺术形式的赞美和感慨,也使读者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美的意境之中。

三、新时期艾青诗歌教育的意义

艾青诗歌经历了这么多次教材的变动,改革后依然作为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篇目,这和艾青诗歌本身具有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每一个优秀诗人笔下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加之独特的想象力,赋予其不同的形象,表达诗人内心的深情。艾青笔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则是太阳和土地,这和其自身经历有着直接的联系,土地的意象是诗人对祖国和广大劳动人们深深的爱,太阳则是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诗人借土地和太阳表达自己深深的爱国之情。艾青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对于现代社会又有哪些现实意义呢?笔者将其分为以下三点:

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诗情诗性。2013年罗建鸿的《初中语文现当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从现当代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四个方面出发,对审美教学进行了举例分析研究。艾青的诗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用优美的文笔艺术的展现世界,巧妙地利用各种意象,冲击读者的心灵。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也相对自由,不刻意追求诗句的字数、韵脚的统一,但他运用反复、排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感。读诗是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艾青诗歌,朗诵优秀作品,有利于培养诗情诗性,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培养思考能力,感悟人生哲理。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的培养主要是学生的体会感悟,而艾青诗歌中理性思维的光辉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更是需要学生探究思考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体现的人性之美可以跨越血缘、阶级、贫富、时空距离、生死等一切障碍。从这种看似对立又相依相偎不可分开的人性美比照阅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时代现场感’,领略不可割舍的人性之美。诗歌运用色彩对照、心理、动作、死后亲人的反应、排比句运用强化情感等方法来表达这种浓厚的母爱。”[4]新诗的哲理性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罗振亚说过:“诗本来就是主客契合的情感哲学,诗的起点恰是哲学的终点,最深沉的哲学和最扣人心弦的诗都挤在哲学与诗的交界点上。”[5]新诗中的理性光辉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训练创新思维,树立人生理想。新诗本身就代表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是一场新的洗礼。新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艾青说过:“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6]在《我爱这土地》中艾青把自己比作“鸟”,用“嘶哑的喉咙”为祖国歌唱,迎接“无比温柔的黎明”,诗人用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手法,使意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将其对于光明、理想的炽热追求完整表达,号召国民树立理想,为祖国的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理想是青年最珍贵的财富,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有向未来努力的动力,才有不断前进的勇气。

四、艾青诗歌的教学策略

新诗虽然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对于它的学习教育还未引起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教师们对于新诗的课堂教学成果也收效甚微。杨四平在《为中学语文新诗教育进一言》中说过“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探讨(一)”中的一篇文章,强调了新诗在语文教材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引起语文教育者的重视,在新诗教学方面有所作为。[7]有关研究人员针对现代课堂中的这一缺憾,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新诗课堂的教学出路。笔者借鉴以往学者对于新诗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结合艾青诗歌的特殊性,提出以下三种教学策略以供一线教学工作者参考:

首先,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与创造能力。钱理群提出对于诗歌教育应该重建两个信心:“一是诗的本性(文学性,历史性,人类性与青春性)的信心;二是‘对潜藏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诗性和青春基因的信心。”[8]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中学生是内心情感较为丰富的一个群体,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激情,学习新诗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艺术品位,让学生学会诗意的生活。但中学生由于课外时间有限,对于新诗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在正确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对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教学,对于诗歌中包含多个意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土地”代表了当时饱受摧残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而“黎明”则是诗人渴望抵达的目的地,只有引导学生领悟了这层含义,才能使他们领悟诗歌背后的深层意义和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教师教导学生鉴赏诗歌意象不是简单的讲解,而是教会他们鉴别意象的方法,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揣度诗人的情感表达,学习诗人艺术化的写作手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意象,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内心深层的情感态度,这也是新时期我国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的。新诗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首先应鼓励学生仿写大家诗篇,循序渐进的进行诗歌写作教学;其次,在仿写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改写。仿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改写在仿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融入其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一定的独立性;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的进行诗歌创作,高中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好好把握,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诗篇。

其次,“细读”文本,注重朗读式教学。2006年李彦彬在《“咬文嚼字”读新诗——新诗教学略谈》中,突出强调在新诗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主张细读、美读。[9]罗振亚在《新诗解读方法说略》一文中提出“引进比较法”、“整体阅读和细读的统一”、“进行创造性的‘悟读’”三种贴近文本实质的解读方法[5]。朗读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也获得了很多老师们的认同,并将之运用于其课堂教学之中。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很长,但其实富有节奏感、音韵美,朗朗上口,也很容易熟读成诵,学生们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新诗,一遍一遍的揣摩诗人情感,不仅能够更深刻的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唤起自身的诗歌学习意识,尽快的进入艺术领域,培养自己的诗情诗性。随着他们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增加,对其掌握的诗歌也会产生新的感悟和不一样的感情,这对于学生整体掌握新诗,进行新诗创作也是有好处的。

最后,应注重诗歌的审美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在一次中学诗歌教学座谈会上谈到,诗歌教学应该回归到语文本身、回归到文学本身,要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审美的世界来进入,而不是简单的思想图解和道德说教。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提出:“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着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10]艾青的《给乌兰诺娃》这首诗则是典型的美的诗意表达,诗与舞蹈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相通性,艾青的这首诗不仅以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培养了读者的审美品味,对舞蹈艺术的向往。同时,乌兰诺娃优美的舞姿也是对生活的诗意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从审美性和艺术性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性语言,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纯粹地功利性、填鸭式教学。青少年正处于“诗的年龄”,情感丰富,正是阅读、创作新诗的黄金阶段,这更需要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新诗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功利观念,以一种开阔的文化审美心态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诗,在学生最美好的年华给与最美的诗歌浇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林喜杰:《谈谈现代诗文本意义的教学》,《语文学习》2008年第2期。

[5]罗振亚:《新诗解读方法说略》,《求是学刊》2007年第1期。

[6]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7]杨四平:《为中学语文新诗教育进一言》,《淮北煤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钱理群:《校园里不能没有诗——关于中学诗歌教育的一点观察和思考》,《新诗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第19期。

[9]李彦彬:《“咬文嚼字”读新诗——新诗教学略谈》,《甘肃教育》2006年第19期。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研究生)

[责编应中]

猜你喜欢

艾青人教版
艾青林场守鹿
艾青《我爱这土地》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艾青来了
艾青来了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无题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