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来了
2019-11-14赵丽宏
◎ 赵丽宏
1982年初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在《萌芽》当编辑。那年秋天,我带着未婚妻一起去北京,住在诗人徐刚家里。徐刚知道我崇拜艾青,说要请我和艾青一起吃饭。
和艾青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我可以仔细地观察他。艾青的头比一般人要大,他的额头特别宽,看人时表情很温和,但目光里闪烁着智慧。第一次面对我崇敬的大诗人,我有点紧张,也很拘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艾青一开口,我就放松了,他微笑着,目光直视着我,但并不咄咄逼人。
艾青笑着对我说:“哦,你也是崇明岛人,你们崇明岛爱出诗人。”那次聚会,艾青和袁鹰、徐刚谈得多,高瑛则和两位年轻女士说话,我在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听者。那天的话题很广,说得多的是艾青。他说话很慢,也没有长篇大论,总是用短促的几个字和词来叙述事情,抒发感想。
1985年春天,我参加了中国作协第四届代表大会。当时,艾青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开大会的时候,他坐在台上,我没有机会和他说话。我那时大概是最年轻的几个代表之一,是真正的小字辈。艾青的房间和上海的代表不在一个楼层,我不敢贸然去拜访他。一天开大会前,我遇到了艾青。那是在宾馆空旷的门厅里,我发现艾青和高瑛互相搀扶着走在我的前面。走到一排沙发边,他大概走得累了,便坐了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打招呼。我问他:“艾青老师,您好,您还认识我吗?”艾青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回答:“你是赵丽宏嘛。”高瑛在一边问我未婚妻的近况,我告诉他们我们已经结婚了,刚生了个儿子。艾青以他特有的温和的目光看着我,开玩笑地说:“哦,当父亲了,弄璋之喜。”
我对艾青说:“我很想到你房间里看看您,但又怕打扰您。”艾青笑着说:“来吧来吧,我们见过面,一起吃过饭,也是老朋友了。”说着,他站起身来,我想扶他一下,艾青笑起来,说:“我还没有到不能走路的地步呀。我自己走。”我们并肩走着,慢慢地走过长长的走廊,走进了会场。
本来想在那天晚上去艾青的房间里拜访他,但是当天晚上,艾青就因为身体不适回家了。我想以后总有机会再拜访他,想不到这就是我最后一次和艾青说话,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 (摘自《心灵的芦笛》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