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删改《雷雨》的逸事
2016-03-02邵建新
□邵建新
曹禺删改《雷雨》的逸事
□邵建新
戏剧大师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和代表作的《雷雨》,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各具特色,语言简练含蓄,是久负盛名的经典之作。这部被称为“中国第一戏”的中国话剧奠基之作,自从1934年12月在海内外上演以来,至今屡演不衰,先后在30多个国家上演过,并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与好评。据曹禺学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编剧梁秉堃回忆:担任北京人艺首任院长的曹禺在指导排练时,根据情境和演出要求,对蘩漪的一段独白作了删繁就简的修改,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动人佳话。
1954年春,北京人艺第一次排演《雷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公演。院长兼剧作者的曹禺对第二幕蘩漪的一大段独白做作了较大的删改。原先的台词为:
“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这段一百多个字的独白,最终被删改成十九个字的简洁利落的短句:
“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
言为心声,原先的台词包含着蘩漪丰富的内心活动,很能表现她“雷雨”般的个性特点。而追求语言简洁精练的曹禺还是忍痛割爱,狠命删改。修改后的台词篇幅虽大减,然而却有高度的概括力。“热极了,闷极了”,既是说天气、环境,也是蘩漪的心境流露;“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此话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似压抑的火山。话虽短,蘩漪的“雷雨”性格仍然鲜明,真可谓言简意丰。文贵简,历来的作家都十分推崇语言的简练,“意则期多,字惟求少”(李渔《闲情偶寄》),“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俄国作家契诃夫说:“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窥斑见豹,《雷雨》里的精彩台词与作者惨淡经营、精心锤炼语言密不可分。曹禺——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对剧作的要求是多么严肃认真,对语言的推敲是多么一丝不苟。难怪作家巴金盛赞“《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曹禺 《简谈 〈雷雨〉》)。艺术大师的删改“示范”,是宝贵的“实物教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品鉴。不过话得说回来,语言的简练不能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高级中学)
[责编 张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