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2016-03-01赵姗
赵 姗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4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赵姗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400)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育人使命。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状况不尽如人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需要解决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不够的问题;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需要建构全新的教育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第二,教学案例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第三,教学方法要便于师生互动;第四,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必须受到重视。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状况不尽如人意,各高校亟须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改善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2]。唐国战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途径与方法。”[3]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牢记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石,努力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搭建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生活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切实解决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增强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在授课时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要引导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去观察生活,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去体会人生百态,最终使他们在情感认知方面有所提升。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不够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实现与学生生活的深度融合。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够,他们关注的主要还是一些表面化、一般化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上的听课情况、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等)。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注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影响力整体较弱,该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还基本停留在发布一些共性的号召这个层次上。由于思想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以联系自身实际去思考问题。施教者不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未实现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
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
目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都有意识地采取了诸如组织课堂讨论、开展案例分析、组织演讲或者辩论等较为灵活的形式。这与以往的“满堂灌”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教师在设定话题时较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或是对话题不感兴趣,或是对讨论的问题知之甚少,参与的热情并不高。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教学平台交互性强的优势应当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经常被忽视,师生之间互动频率低、互动范围狭窄、互动效果不佳是当前的普遍现象。互动平台上设置了论坛,以及答疑、讨论的窗口。刚刚接触网络教学平台的时候,一些学生经常到平台上发布话题或是参与讨论,但教师参与网络交流的次数普遍较少,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自己在网络交流中的主体地位,渐渐地他们也就不来了。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4]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需要建构全新的教育模式。
第一,教学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切入才能打动学生,引发他们的共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在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一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之前,笔者针对大一新生军训期间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大学的看法开展了调研,调研的重点是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设计。在备课时,笔者紧扣学生的需求,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帮助他们认识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区别,以使他们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塑造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第二,教学案例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大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生活感悟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尽可能多地择取那些源于生活,具有震撼力、现实感和感召力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现实体验,真正地打动他们,使他们在情感上认同教学内容。
在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内容选择案例时,笔者几经思考,选定了题为《断臂女人任吉美》的视频资料。视频中的任吉美乐观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用一双脚做饭、穿衣、擀面条、做针线活、干农活等,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之后很受启发,他们一方面赞叹任吉美强大的内心和过人的毅力,另一方面也反思自我,用任吉美的事迹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第三,教学方法要便于师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注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为了更好地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学生会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课堂上,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课堂上的理想、道德教育相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是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笔者尝试开展了话题讨论式教学。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结合大纲要求给予解答,然后教师再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提示,并接受学生的提问。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笔者都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由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就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路得到了拓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此外,笔者还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以创新教学方式。有研究者指出,将网络时代的特色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主动将网络互动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尝试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5]。
第四,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帮助他们领悟教材上的哲理。只有使教学环节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使学生将深刻的道理与平时的衣食住行联系起来,提升他们对于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矛盾分析法”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做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这个方法论的意义,笔者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摆放顺序变化中的矛盾分析法”。笔者在课间把一个玻璃容器、两三个小苹果、几个核桃、一小把芝麻摆放在讲台上。学生对此感到很诧异,同时也对本堂课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在课堂上,笔者问学生谁可以把苹果、核桃和芝麻全部装进玻璃容器内。在学生多次尝试仍不成功的情况下,笔者进行了演示:先把小苹果放进玻璃容器内,再把核桃放进空隙里,最后把芝麻撒进容器中。操作结束之后,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就“摆放顺序的改变带来不同的结果”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讨论,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轻重缓急之分,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小结
有研究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6]。在高校师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教材,要认真思考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7]。在授课时既要摆事实讲道理,又要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努力使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案例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便于师生互动,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 (2014-02-25)[2015-12-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413.htm.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5-107.
[3]唐国战.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价值与特点[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5-26.
[4]刘守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37-39.
[5]杜国辉.试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J].亚太教育,2015(7):221-223.
[6]黄英.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转变的哲学视角解读:评《现代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10-13.
[7]刘奕湛,施雨岑.“教师要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专家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关键所在[EB/OL].(2015-02-10)[2015-12-02].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10/c1053-26542908.html.
【责任编辑王素】
收稿日期:2016-01-25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16〕-JKGHZDZB-14);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288)
作者简介:赵姗(1985—),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4-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