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2016-03-01杨要杰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 学生工作部,河南 郑州 450046)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 学生工作部,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其二,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其三,发挥辅导员的能动性。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1953年,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先生倡导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之后,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日臻完善。201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教思政〔2014〕2号文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作出了规定。该文件的出台,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各高校完善辅导员培养方案,调整辅导员工作职能和设置考评指标,有助于各高校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来自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以及辅导员个人的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辅导员个人共同努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氛围,社会各界在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是转发上级的通知,并没有从全局出发认真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一些高校也没有认真规划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方案,没有建立有助于政策落实的机制。由于相关各方存在敷衍观望心态,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一阵风”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有助于促进职业发展的机制
完善的工作体系和良性的职业发展机制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保障。在我国,一般将辅导员的职责规定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进行日常事务管理。这一规定显然比较笼统。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虽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八项职责,但对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表述得不清楚,导致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无边无际”,辅导员面临着责任“无限化”的尴尬局面。如果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和职业发展机制存在问题,那么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将无章可循。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单一
《能力标准》提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应当以教育为根本,以管理、服务为支撑,其目标应当是建设综合能力结构[1]。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仍存在着重视教育管理轻视服务的问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结构单一,影响到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四)辅导员对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辅导员自身,辅导员自身的重视和努力程度决定着其职业能力提升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辅导员对职业能力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注重业务学习,没有用《能力标准》要求自己,不善于总结经验,每天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从事的是低水平的重复性劳动。
二、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
笔者将根据《能力标准》中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规定,结合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实际,对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素质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能力、政治鉴别力、收集学生思想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学生思想信息的能力、捕捉思想政治教育机遇的能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等。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指导能力
党团和班级建设指导能力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指导班级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以及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学习的能力。党团和班级建设指导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能力,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组织建设的能力,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等。
(三)学业指导能力
学业指导能力指辅导员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大学生遵循规律、依据原理、运用方法提升学习力的能力。学业指导能力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能力。
(四)日常事务管理能力
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管理、评优评先等活动的能力。日常事务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的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针对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勤”,以及毕业生离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指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主要包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讲授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指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一定的方法,针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主要包括科学处理信息、熟练运用网络工具、开展网络调查的能力。
(七)危机事件应对能力
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指处置骤然发生的损害学生集体或个体的利益、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事件的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主要包括危机事件预测能力、危机事件分析判断能力、危机事件控制和危机化解能力、危机事件信息沟通能力、危机事件善后修复能力等[2]。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指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根据职业规划理论,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使其适应职业活动需要的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倾向分析与诊断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课教学能力、择业技能培训能力、就业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开展就业调查和就业分析的能力、就业推介能力等。
(九)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
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指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策略
(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是前提
其一,以相关文件为指导,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实施,这是新时期关于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发展指导。各高校应当在上述《意见》和《规定》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站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其二,以《能力标准》为依据,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能力标准》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作出了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当以此为依据,对辅导员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为他们制定职业发展目标。《能力标准》指出,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可以尝试开展辅导员职称、职级的评定工作。因此,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开展试点工作,以此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二)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构建良性的工作机制是保障
有研究者指出,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体系应当包括“准确的工作定位,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保障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先进的工作手段、途径和平台”[3]。当前,亟须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构建辅导员行业良性的工作机制。
其一,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从工作内容与要求、职业标准、工作手段、考核评价、晋升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辅导员工作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使辅导员搞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去干、应当干到何种程度。此举可以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有利于他们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其二,构建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模式。对辅导员进行高起点、多层次的专业化培训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当努力构建由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构成的培训体系,要积极开展辅导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要特别关注培训的质量。比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研修培训班就为辅导员交流工作经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各高校应当利用好这个平台。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对辅导员培训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力度,适当增加培训的次数,积极搭建辅导员培训工作平台。各高校还要立足本校实际,通过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优秀辅导员评选、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高层论坛,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其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当基于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作出科学评判,这是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条件。二是要确保考核结果被正确运用,各高校应当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评优评先、津贴发放、职称职务晋升挂钩。只有确保考核结果被运用到对辅导员进行激励上,考核评价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四,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保障机制。《规定》及《能力标准》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还提到应该针对辅导员实施“双线晋升”政策。在现阶段,应当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要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要设法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增强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确保辅导员工作有人愿意干,并且愿意长期干。高校可以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辅导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或者推荐到行政机关任职,以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发挥辅导员的能动性,促其提升业务水平是关键
其一,帮助辅导员认识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要针对辅导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帮助他们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工作的信念。要引导他们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使他们严格按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近年来,随着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在高校中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各高校要大力宣传这些优秀辅导员的事迹,使广大辅导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其二,提升辅导员的实践能力。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依靠的是系统学习和亲身实践。辅导员处在育人工作的第一线,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传播能力。近年来,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养途径日趋多样化,挂职锻炼成为增强高校辅导员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各高校应当给辅导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增加才干。辅导员自身也应当增强工作主动性,自觉按照《能力标准》的要求,选定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创造条件。辅导员还应当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中寻找规律,在研究中增强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湛风涛,曹美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10):100-105.
[2]王结义,刘群.辅导员提升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4):152-155.
[3]胥海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规范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1-82.
【责任编辑王素】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5-GH-224)
作者简介:杨要杰(1979—),男,河南郾城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4-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