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教学之我见
2016-03-01莫小伟吉林白城大安第五中学吉林白城131300
莫小伟(吉林白城大安第五中学 吉林白城 131300)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我见
莫小伟
(吉林白城大安第五中学 吉林白城 131300)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心理过程。阅读与写作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写作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因此,我们要注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个性化 教学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将这一理念融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往,从而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学以致用,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所在。[1]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书人员销钢,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才能“逸于写作”。古人的这些见解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长见识、开眼界、启思维、拓思路、明道德、冶性情、知章法、学技巧。这一切,都是作文之必需。阅读就是吸收,作文就是输出。没有阅读,便失去了最重要的吸收阵地,要写好作文,简直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所谓阅读,一是指语文课本的阅读,二是指课外阅读。然而这两种阅读的情况都令人担忧,许多学生对已学过的课文知识往往茫无所知,而课外阅读,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全力应对中考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即使读一些,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言情和武侠小说倍受青睐,中外名著则备受冷落。我曾经调查过我所任教的班级,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包括只读一部分的)不到六分之一,外国名著更是鲜有人问津了。这些情况表明,课内课外两大阅读阵地都近于放弃,无怪乎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枯竭了。所以,写作的出路之一是落实个性化阅读。
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有效节省时间,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材施教,抓住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其次,要落实课内阅读,引导并组织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吸收、积累课文中各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同时落实课外阅读。诚然,在当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落实课外阅读是有困难的。但是,在语文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之下,还是可以做到以下四点:(1)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周或两周拿出一节课专门来阅读。(2)每个假期要求读一部名著,写一篇书评或读书笔记。(3)定期推荐时文佳作。(4)提倡利用“边角余料”时间日读一文,阅读范围以文学作品、科学短文、哲学伦理浅论为主。因为艺术使人感,科学使人知,哲学启人思。
二、思维训练与技巧训练的关系
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般的章法技巧,学生并不难掌握。但是,写出文章来,往往只是徒具其形,而不具其神;对于较高层次的章法技巧,则难入其门。个中原因就在于思维能力差。作文是精神产品,它要表达的是思想的结晶,思维的成果。而思维的成果只能靠思维活动去获得。思维能力越高,思维成果就越丰富深厚,作为表现形式的章法技巧才能获得良好的载体,才能充分发挥其表达的作用。即使是章法技巧本身,也需要思维能力去理解,去掌握;而较高层次的章法技巧表达的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成果,更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使二者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以思维训练为主,才符合写作规律,才算走上写作训练的基本途径。
思维训练宜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程序,循序渐进:
1.透过现象看本质,据事析理。这是思维训练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训练目的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那么做记叙文,可避免流水账似的罗列事实,具有明确的中心和主题;作论文,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具有明确的观点。这步训练的基本思路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例中去挖掘同类事物的共性,抓住了共性,就抓住了本质,就有了适用于某类事物整体的道理。这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功。
2.多角度思维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第二步。要求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认识,并努力做到言之成理。这种训练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广度,开拓思路。无论作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只有能进行多角度思维,才有可能有多角度的思维成果,也才有可能从众多思维中选择最佳角度,使文章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3.逆向思维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第三步。要求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寻找突破口。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文章具有创见。
4.辩证性思维训练。这是最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要求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对事物做一分为二的分析,全面地、有联系地、发展地、有条件地去看问题。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使思维达到高层次、高水平。[2]
这四步训练,从(1)到(4)是层第的基础关系,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从(4)到(1),是层第的包容关系,后一层包容前一层。如果训练得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而这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作文教学已由单纯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上,注重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使学生的作文形神具备。而且还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素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悟生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又可带动阅读,这些效果对写作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辩证思维的逻辑性,它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前人经验的智慧结晶。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参考文献
[1]杨彤彤.中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1
[2]徐冬冬.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