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2016-03-01孙满顿
孙满顿
河北安国市医院影像科 安国 071200
16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孙满顿
河北安国市医院影像科安国071200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选择50例阳性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50例阳性患者行全脑DSA检查,48例血管狭窄位置同CTA保持一致,2例CTA出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轻度狭窄症状,而DSA未发现显著异常。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快速、无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TA;缺血性脑卒中;DSA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被认为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高,具有创伤性及高风险性。近年来,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11—2013-11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偏瘫、失语、口歪眼斜、偏身感觉障碍及言语障碍等。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50例阳性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检查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X16-sliceCT机,扫描电压120~140 kV,螺距0.6713,矩阵1 024×1 024,层厚5 mm,重建层厚0.75~1.5 mm,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将碘佛醇100 mL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入,速率保持在3.5~4.5 mL/s,延迟13~16 s扫描,通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遮盖法,经EBW8G工作站处理得到扫描图像。
2结果
50例阳性患者行全脑DSA检查,48例血管狭窄位置同CTA保持一致,2例CTA出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轻度狭窄症状,而DSA未发现显著异常。见表1。
表1 CTA检查及50例阳性CTA检查与DSA
3讨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属于无创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应用螺旋CT对患者靶血管进行原始数据收集,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重建三维血管立体图像以作出诊断。该技术相比传统数字血管减影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特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相比单层螺旋CT,以16排螺旋CT为代表的多层螺旋CT优越性更高,尤其是在对颅内病变进行检查时,可更清晰观察到患者脑血管病变及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解剖概念更为精准,为内科治疗或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1-2]。
本研究中,100例经CTA造影后77例观察到脑血管病变,23例无明显血管狭窄或闭塞。检查发现6例颈内动脉起始部位闭塞患者,临床并未表现任何症状,而5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眩晕的患者经CTA检查后发现双侧椎动脉近基底动脉部位严重狭窄,3例亦有眩晕症状者经CTA检查发现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另2例有眩晕症状者经CTA检查存在左颈内动脉起始位置狭窄。表明临床症状同实际血管闭塞情况并不一致,对于某些患者,虽脑内血管部分闭塞,但由于其可与经过的前后交通动脉代偿,故并不一定会显示出脑缺血症状。大脑中动脉相比前动脉更易发生狭窄或闭塞,主要原因在于该部位血管较粗,栓子更易进入而引起栓塞,且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影响下,血栓更易发生。通过对比CTA和DSA,结果表明CTA能够显示出DSA难以发现的轻度狭窄,准确率及可靠性相对较高,且检查快速、无创、安全,费用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过该检查亦存在不足,对血流实时情况难以准确反映,且不好掌握扫面最佳延迟时间,在椎动脉发生慢性闭塞性代偿或椎动脉较细小时,图像重建难度较大,且颅底骨数量多时切割难度大,后期处理复杂,易造成图像失真[3-4]。
总之,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有其优缺点,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相对来说检查快速、无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魏小宾,刘保良. 16 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在血管病变中的诊断研究[J]. 河北医药,2012,34(17):2 598-2 600.
[2]钱伟军.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15-17.
[3]程姚儿,贺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综合影像诊断分析[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20(4):524.
[4]袁国奇,刘利明,李清水,等. 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55-56.
(收稿2015-01-12)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