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林丹VS谌龙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2016-02-26徐涌泉屈艳青

西部皮革 2016年18期
关键词:谌龙杀球后场

徐涌泉 屈艳青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00)



当今世界优秀羽毛球选手林丹VS谌龙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徐涌泉屈艳青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000)

在历届奥运会羽毛球项目里男子单打项目就备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羽毛球的偶然性较大,从而增加了对羽毛球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的要求。林丹在世界羽毛球居于巅峰地位,谌龙也是羽毛球界崛起的一颗新星,更是在2016年奥运会上一举拿下男子单打冠军。本文以林丹和谌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丹、谌龙在近两年交手的四场比赛进行录像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对比分析计法和法进行研究,为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技战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1 前言

羽毛球运动作为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中的项目,技术和战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己方体能的消耗和最大化的消耗对手体能,而战术的实施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比赛结果。随着羽毛球技战术的快速发展,男单技术在强化体能、提高速度、力量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网前技术的重视程度。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比赛,林丹卫冕成功,开创了奥运会首个卫冕男单冠军的历史。谌龙近来以优异的表现被看做林丹的接班人,获得2016年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位运动员近年来的四场比赛的前场、中场、后场各项技战术的使用特点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与统计,探索谌龙与林丹个人的技战术特征,技战术制胜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制胜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顶级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与谌龙。

2.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录像观察法。③数理统计法。④对比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林丹与谌龙前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在数据统计中可以知道,林丹和谌龙在搓放、扑球和挑球技术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谌龙搓放比例达到43%,而林丹才34%;在勾球和推球技术的使用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3.2林丹与谌龙中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比赛录像可以看出,在双方处于攻防转换时常采用的中场击球技术是平抽快挡,说明双方在被动情况下不做退让,运用平抽快挡技术与对手争锋相对以争取主动。谌龙平抽快挡的使用更多,表明谌龙使用较多的平抽快挡球来限制林丹的连续进攻以争取主动。林丹和谌龙的接杀放网技术使用率无明显差异,他们在中场处理对手杀球时大部分都是使用防守的技术,接杀放网前球在两人的中场技术中使用最多,分别达到71%和72%。两人在接杀球方面都是采用放网前球为主,再根据情况配合使用勾对角,挑高球和反抽球来调动对方前后奔跑有效地限制其连续进攻。

3.3林丹与谌龙后场技战术运用对比分

在与谌龙的比赛中,林丹在比赛中的后场高、吊、杀球使用率分别为25%、38%、47%。谌龙在比赛中的高调杀球使用率分别为 15%、45%、40%。

在狗场技术中,两位运动员高远球的使用率差别很大,林丹的高球使用更多,表明在后场击球时较多运用打多拍的技战术打法,来消耗对方体力,在适当时机配合后场杀球突击进攻。其中斜线高远球比率林丹远远大于谌龙,主要因为谌龙身材高大,斜线有利于拉开空间,避免谌龙直接突击。结合两人技术特点可知,随着林丹年龄的增长,林丹在后场以过渡型回球为主,其中头顶点杀直线的比率为40%;另外林丹善于运用头顶吊球和高球技术来迫使对手进行前后场跑动,消耗对方体能,林丹反手吊球使用率低于谌龙,一方面是由于使用头顶吊球来取代反手吊球;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对来说反手击球威力很小且不容易控制落点。谌龙后场主要以杀吊为主,体现了以攻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身材高大,年轻是谌龙的优势,后场出球以攻击性的出手为主。另外,谌龙的反手使用率较林丹高且攻击性强,这是谌龙的优势。

3.4林丹与谌龙得分原因

羽毛球比赛中的得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自己得分和对手的压迫性失分。由图可知林丹直接得分和对方失误得分分别为41%和59%。而谌龙分别为57%和43%。由此可知,谌龙主动得分能力强,网前控制强,后场进攻凶狠。但进攻凶狠也伴随高失误。随着年龄的增加,林丹的打法发生变化,不像年轻时候的连续进攻,多打控制球,所以失误相对较少,得分主要以对方失误为主,但又不失主动得分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双方在前场均以搓放球和挑球为主,相对来说谌龙较多使用搓放球来为自己制造下压的机会,林丹较多使用弧度低速度快的挑球来限制对手有威力的进攻,另外林丹的推球数量较多。

(2)在中场双方处于攻防转换时双方运用平抽快挡来争取主动,谌龙运用相对较多,在中场处理对手杀球时双方主要使用放网前小球的防守技术。双方接杀反抽球技术运动相对较少。

(3)在后场球的处理上,谌龙是以进攻为主,林丹更显控制多一些。林丹头顶点杀直线和头顶吊对角频率高,谌龙后场反手技术熟练,线路丰富且具有威胁。

4.2建议

(1)林丹应加强网前技术练习,使网前更加细腻,使得分更加全面。

(2)谌龙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应发挥自己年轻、速度快的优势,通过更多的下压进攻来给对手施加压力并提高自己的主动得分能力。

(3)谌龙的反手击球技术是其一大特色,后场反手相对具有威胁,但过多的使用期过渡会让对手适应,建议减少其比例。

[1]戴金彪,管颖,卢志泉,蒋健.“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86-89.

[2]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3]钟建萍.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93-96.

G847

A

1671-1602(2016)18-0264-01

猜你喜欢

谌龙杀球后场
羽毛球后场步法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羽毛球接杀球,是不是你的心魔?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