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对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2016-02-16胡金凤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胡金凤



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对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胡金凤

摘要:大陆与台湾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教育制度,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台湾全人教育有相似之处。研究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其特色和局限,为丰富大陆地区高职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大陆高职院校

为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必须确立起全人教育理念。当前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由于离开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孤立、局部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效果欠佳。全人教育理念是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正确定位,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它强调的是在文化教养、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培养完全的相对完善和完美的人。

国内外对全人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全人”一词来自拉丁文,指的是完整的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智力、尊严、人格的完善和充分的自我发展。现代全人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美国教育家隆米勒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全人教育”概念的人。

20世纪末,全人教育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开始盛行。台湾技职学校设计了“全人化的通识课程”,采取了“融渗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术自由,理念治校”。尽管台湾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理念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强调人,强调培养完全的、和谐发展的人。教育者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主体性的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同时,力求把其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与他们所受教育层次相称的文化积淀与文化教养的人,一个具有与他们所在学校、所学系科(或专业)相应的知识与视野并获得必要的技能和能力训练的人,一个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向诸方面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总之,台湾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完全的相对完善和完美的人。近年来,大陆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研究、关注台湾的全人教育。

当前,大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四个方面的误区:把技能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对立冲突起来;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思想;将企业文化与高校教育文化混为一谈,忽略高职教育特点;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课程。与上述“四个误区”相对应,目前,大陆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三个方面的缺乏:(1)缺乏对于高职院校核心文化的锻造;(2)缺乏正确的高职院校学生观;(3)缺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划和指导。由于目前大陆高职院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存在着上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了从根本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

大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需要反思与提高。目前,大陆高职教育中存在工具化倾向——一味服务于就业需要和经济发展;世俗化倾向——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熏染;职业化倾向——办学思想重专业重应用,视高职院校为职业训练所,忽视了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与发展,导致学生出现信仰困惑、精神空虚、道德价值迷失、功利主义弥漫、人际关系疏远等众多问题。因此,需要反思与重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吸收全人教育理念,重构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观,将原有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台湾全人教育的一些理念和做法有助于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全人教育思想自古有之,贯通中西,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不仅体现于个体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还着重烘托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体验与提升;不仅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互动。台湾全人教育特色理念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发展、学生辅导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可以为完善大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一、台湾地区技职院校“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的现状

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的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台湾专家、学者们反思和批判教育工具化、空洞化,同时,吸收西方新思想和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台湾地区的全人教育理念建构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情感体验、道德提升和价值体悟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由片面发展到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主张,体现了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提升的思想,体现了以“育人”为本而不是“制器”为宗的“以人为本”价值追求。

(一)全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台湾许多学校把教学内容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全人教育几个部分。[1]全人教育在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伦理、体验拓展、义工服务、体育文化、环境意识、艺术体验、情绪健康、逆境求存等模块;全人教育普遍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体验、反思和超越几个环节,即强调从直接经验学习、在做中学知行合一,先经由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再通过对体验的反思、分享和交流最终达至内在的超越。

(二)台湾地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全人教育

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台湾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体现在培养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价值认同,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的重要。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管理制度、校园交际、文体实践活动等方面。台湾地区校园管理制度普遍采用引导式管理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氛围。平和、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融洽师生关系为学生自由、全身心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实践活动可以将空洞的教化转化为参与度高的直观体验。台湾地区校园学生社团普遍数目众多,还有许多个性化组织,这些社团的存在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三)台湾地区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全人教育

作为潜在校园文化的校园环境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开放性、暗示性等特点。校园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体现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适宜的校园环境对全人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良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学生宽阔视野的拓展和地球公民意识的培养。校园普遍设计得“小而精”,但各有特色,并且体现育全人的理念。全人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舒适和谐的环境与培养和谐完整人之理念的吻合,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反映。

二、大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大陆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大陆素质教育的内容

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具体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礼仪、审美素质、生活劳动技能、志趣爱好等。

三、台湾地区技职院校全人教育对大陆高职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从发展阶段看

台湾全人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台湾在功利主义的导向下,存在着“一试定江山”的应试教育制度弊端,并因此培养出一批批单视野的受教者,全人教育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的。大陆改革开放后,大学学科单一、专业狭窄,忽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同时,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制度也使得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日益暴露,1995年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所以,从发展历程看,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台湾的全人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开始的年代相近,产生的社会环境相似。

(二)从教育目的看

文化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都是要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看,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都采取了选修人文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以及讲座等,而且也遇到了相似的困难,如课源不足、课程杂乱无章、质量不高、师生不重视,等等;从推进的程度看,台湾的全人教育,在课程数量和质量、机构建设、办学理念等方面都有长足地发展。相比之下,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从1995年至今对人们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校园文化氛围、课外讲座、文化艺术活动等都有很大发展。但在课程体系建设、机构设置、制度保障等方面进展不大,致使文化素质教育是靠领导、校长在推动,而不是靠制度在发展。

(三)从目前实践看

台湾的全人教育目标更为明确,课程更为深入系统,有专设的管理机构;大陆的教育实践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大陆高职院校专门为素质教育而设的课程只是学分很少的选修课。因此,可以将共同必修课中体现思想、价值观念的人文社科课程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盘设计,赋予其全人教育理念。

(四)从面临困境看

台湾的全人教育依然存在着课程架构、组织架构、大学的发展架构等“结构性”问题。从组织架构而言,大概有三种类型:(1)学校设立了共同教育委员会的虚级,只是负责规划、统筹,具体课程仍由各学系承担;(2)实体化的教育中心,有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3)中间类型,只有教育管理机构,并无专任教师。但不论何种类型,都面临着在大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整个大学的发展规划中,全人教育也面临着校长是否予以重视、能否得到经费以及资源的支持等危机。

(五)从未来发展看

大陆亟需提高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推动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陆高职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分散体现在有关部门的工作中,没有专门的阐述和系统设计,显得凌乱、含混不清。文化素质教育也处于难以再深入推进的窘境。[2]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同时,教育部也应加以引导和推动,只有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高职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念,才能有力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在此方面,台湾成立教育学会、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全人教育经费支持、开展评鉴活动等做法值得借鉴。

四、大陆素质教育体系的新构建

笔者拟从分析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念的融渗、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理论和实践着手,反思我国高职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阐述台湾全人教育思想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教育只有培养自由、活泼、开放、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乃至全世界的人,才能使社会更加民主与和谐。只有视野开阔、放眼未来的“全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理想,大学生再也不能单凭专业才能或优异的学习成绩去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只有全人发展,才能保证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以及成就美满人生。

转变高职过度功利化的人才观以及片面的素质培养观理念。全人教育可以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带来新的变革,即人经由高职教育,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能,追求并实现自我理想与人和谐,与万物共融,最后成就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

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全人教育并不否认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主张在学校教育中更多地渗透人文精神。全人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注重将哲学、伦理学、艺术等人文要素穿插到其它学科中,从学科内外双管齐下,加强学生贯通文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中也应采取这种学科内外双重渗透的方式,不能仅限于开设几门艺术或哲学课程供学生选修,而要激发学生对接触人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渗透人文气质对科学精神的巨大影响。

重视高职道德教育。现在高职的道德教育内容空洞、方式教条,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全人教育强调融通个人的亲身体验,将感悟内化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人格塑造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和发展学生主体。只有首先接近学生内心,才能够唤醒其主体性认识,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应该尽早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态度与方法,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亲身经历与体验,进而加深对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品德上的内化。

发挥校园文化的融渗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门潜在课程,经常寓“无形”于“有形”,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发展与成熟。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层次加以渗透,影响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1)物质文化方面。主要包括学校建筑的设计、设施的摆放、生态的绿化、自然景观等在内的大学物质空间,大多承载着设计者的观念、价值与美感,对学生的内在品质产生着潜在的影响;(2)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与人际关系的融通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风气,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使空洞的教化转化为亲切的生活体验,既发展了个性,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管丽莉.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素质教育之比较[J].学理论,2010(24):215-216.

[2]庞海芍.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0(5):22-25.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我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01144);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课题“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对大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GZYLX1213090);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一般课题“大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WHSZYB003)

作者简介:胡金凤,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77-04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