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016-02-16梁沧

职教通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梁沧



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梁沧

摘要: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先进经验,通过对高职艺术类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根据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校企合作的途径,以期为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艺术类专业

一、国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国际政治动荡经济形式严峻的条件下,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世界各国。当前,国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四种类型。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紧密结合国情,注重法制建设与政策指引相衔接、市场调节与社会扶助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之路,这使德国失业率在欧洲各国中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其职教模式主要有突出法律地位、社团指导创业、强调职业培训、实施创业扶助、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等特点。[1]

而以TAFE学院为代表的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新型的“学徒制”,其主要特点是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实在工作场所,占80%左右,只有约20%的时间是在学校进行学习。开设的课程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课程的性质及内容其开设的时间长短也很灵活,为12周到2年不等。[2]

美国的CBE模式更强调“工学交替”“产学结合”和“能力本位”,主要以培养学生广泛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其培养模式主要有工读轮换制、半工半读制、全日劳动和工余上课制四种形式。

瑞典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合的体制,即没有专门的、独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这种体制的特点是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有利于消除职业社会歧视,便于有效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瑞典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初始职业教育(IVE)和继续职业培训(CVT)。初始职业教育主要指由高中阶段提供的职业导向性课程;继续职业培训指中学后阶段所有的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培训,包括人力资源培训、在市立成人教育框架内的职业培训、公司和机构内部培训和员工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含大学层次的职业学位教育、高级技术员职业教育)等。[3]

二、我国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学习借鉴与实践探索,我国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的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能力本位”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上增强了实践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仅在局部进行调整,课程体系没有进行系统地深入地改革,定位不清晰。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方式单一、重形式轻内容、选择不慎重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仍以“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为校企合作水平的主要评价依据,注重所谓的合作形式,而缺少实际的合作内容;即使有实际合作的,也仅是学校培养学生而企业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形式单一;部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对象选择上缺乏必要的审查与监管,一味追求数量上的突破,而疏忽的企业资质的审核。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沿用“本科压缩型”

我国高职教育脱胎于普通高等教育,一开始便有着浓重的学科本位特点,课程体系也是“本科压缩型”,没有明确的职业特点。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少专业的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三)重实践形式,缺少足够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对应的具体实训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

所谓“实践”应该是基于真实项目的生产性实践活动,但不少专业因资金项目等问题,其实践环节多流于形式,让学生“看看即可”缺少实践动手的机会,还有“上了一个学期的摄影课,没有摸过照相机”的情况存在。另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内容的选择、实训的方法及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仍不够完善。

(四)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完全接轨,没有体现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该是相应行业企业实践性高端人才的主要来源地,但不少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仍固守学科体系大而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大胆改革。

三、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艺术类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合作模式,是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而采取的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其本质上在于把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双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和双向参与;其目标是提高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高职艺术类专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形式丰富多样。例如,“零距离对接式”“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式”“捆绑式”“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双循环式”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还远没有形成科学的、深层次的、良性互动式合作,合作过程中也往往是高职院校热衷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低。

高职艺术类专业与本科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须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学校的办学软硬件水平较低,而且,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就业面向等均不尽相同,无法复制甚至无法借鉴其他专业校企合作的经验。因此,高职艺术类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较多。

高职艺术类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在学校与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提高高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上手能力,缩短学生成长周期;(2)从企业职业获得人才需求信息,保证育人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3)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优势和资金优势,是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行业企业最新的理念、思想与设备。

四、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来担负,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通过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探讨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进修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却多是从普通高校招聘,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或者教师自行联系,寻找企业接纳教师进行周期性的顶岗实践,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项目进课堂

目前,高职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将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导入课堂,学校根据设计项目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按公司的工作流程制定项目展开与实施计划,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设计,教师加以辅导和与公司项目负责人沟通,期间公司项目负责设计师会来校参与辅导并讲评,甚至参与该项目的教学计划制订与教学管理。

(三)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外聘教师

企业的优秀人才都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是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有利补充,聘请他们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承担课堂教学任务或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将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直接传授于学生,对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十分有利。

(四)合作办学

前文所述,学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按教育规律,有条理地安排课程先后关系、课程内容及课时量。虽然其制定的依据均来自就业岗位中能力与素质分解,但作为学校毕竟不是就业岗位的当事者,在执行教学计划时也就很难真正完成就业岗位所规定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而教育规律也并非仅有一种是合理的,如果引进设计公司全面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的形式与内容将更好地执行岗位中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梦玲.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5):154-155.

[2]刘中华.校企合作拓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0-32.

[3]宋连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60-62.

[责任编辑秦涛]

基金项目: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43008)

作者简介:梁沧,男,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节目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36-0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