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构建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新常态

2016-02-13钮友宁

关键词:劳动关系新常态

钮友宁

(江苏省总工会 南京市 210003)



积极构建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新常态

钮友宁

(江苏省总工会 南京市 210003)

[摘要]党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指导意见,为我国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基本路径。工会要迎接新挑战,顺应新常态,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要坚持基本原则,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凝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同;要参与社会治理,营造社会氛围,更好地彰显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有为有位的新常态,不断提升依法履职和服务职工的能力。

[关键词]工会发展道路;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做好工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2015年以来,党中央历史上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下发了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新常态下的工会工作战略目标和任务,这些都为各级工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必胜信念,明确了基本路径。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牢记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守底线思维,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为推动我国当前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开创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权益的新局面,探索出深化工会理论和创新工作实践的驱动体系。

一、迎接新挑战,顺应新常态,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格局,国家的经济综合实力和中华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成为奋斗目标,凝聚正能量和实现中国梦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也为全党明确了实现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战略路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消除;我国改革攻坚期面临着“三期叠加”的阶段性态势,社会转型期各阶层利益诉求多元、复杂、显性、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已经抵消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刘易斯拐点”临界造成了“民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现象;“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对我国发展形成了战略牵制;我国经济运行和就业保障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影响我国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变量增多。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劳动法治环境逐步完善,劳动保障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立法的积极引导,现代企业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意识稳步增强,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和手段更加积极主动强烈,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基本稳定、风险可控,但同时也存在着阶层利益固化和社会分配不公等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急需有效凝聚起社会共识和系统破解制度瓶颈。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和复杂化,劳动与资本、管理和技术作为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管理区间利益博弈常态化,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利益诉求形成同频共振效应,部分地方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劳动关系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基本内容。这些对我国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工会应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深刻认识和积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并与创新实践形成互动,准确把握我国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特征和规律,认真破解新常态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完善符合市场规律和职工民意的现代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展现工会组织的管理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工会要源头参与、宏观维护动态发展的职工权益,推动各级政府保障和企业实现体面劳动,不断提高企业现代管理素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进一步畅通职工利益诉求、依法表达和维护渠道,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维护和发展职工的劳动经济和精神文化权益;要用核心价值观和劳模精神武装职工思想,弘扬时代发展主旋律和引领职工的思想风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主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引导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充分展现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要结合职工实际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和综合施策,努力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有效凝聚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集体愿景上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和社区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工会工作融入党政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机制中,切实保障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积极成果,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凝聚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二、坚持基本原则,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凝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同

中国工会是国际工运普遍性和中国工运特殊性的统一,突出表现在其鲜明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我国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积极做好我国新常态下的工会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学习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有效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强群团工作的战略部署,遵循以下做好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努力做工运先进理论和创新实践的统一论者,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新境界。

(一)必须坚持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组织领导,牢牢把握好我国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工会组织依法履职和有效作为的体制机制保障。工会组织应以高度的理论创新思维和实践道路自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满足职工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新期待,认真执行党的工运路线、政策、方针不动摇,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满意度评价,团结带领职工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推进和积极参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为枢纽型群众组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党政大局创造性地开展新常态下各项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政治纪律,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化作各级工会组织及其工会干部的自觉行动,努力把让党政放心和让职工满意作为永恒的主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基层工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用教育、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周围,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充分体现其实践特征、理论特征和时代特征

深化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工会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研究,要牢牢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心任务和政治责任,在围绕大局和服务职工中彰显工会的有位有为。探索构建我国工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驱动体系,应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协调劳动关系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地基层的创新实践,有效反映职工和会员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强化源头协调沟通和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凝聚企业利益相关者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共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满意程度。借助制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绩效管理模型与指标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及其效能科学化水平,探索构建新常态下工会的权利责任义务清单,使工作更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深化对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特色和实践路径的研究,凝聚对工会发展道路的高度认同和主动构建,汲取基层工会改革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及其成果,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新境界,成为我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与创新实践的制高点,充分彰显其实践特征、理论特征和时代特征。

(三)必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营造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软环境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法理和路径研究,充分运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综合性手段,通过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体化运行,以及地方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源头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发挥职工社会主体作用和工会依法维权机制,有效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机制中,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协助党政妥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要广泛深入开展加强社会法制宣传和公民素质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不断增强职工对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信心。要创新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路径,加强工会干部理论政策和业务素质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科学履职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在深化推进改革中,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呼声,依靠职工广泛参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性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重要作用,帮助职工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四)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工会自身建设,推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工会组织

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因素,也是彰显工会组织有为有位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因而,要注重加强自身科学文化和理论业务的学习,以贴近大局、贴近职工、贴近实际为聚焦点,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切实增强理论实践学习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断提升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和水平。工会组织要结合“三严三实”主题实践活动,密切联系职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广大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把创新实践作为检验工会工作的唯一标准,把职工对工会工作满意度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度,作为有效评估和科学衡量基层工会绩效的重要标尺,着力提高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效。要创新工会的理论思维、工作制度和实践路径,优化工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和职能部门设置,明确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的创建标准,不断提高基层工会维权,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工会组织体系和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工会实现会务公开和会员评家等制度,凸显职工在企业民主管理和工会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把工会建设成为深受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各级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三、参与社会治理,营造社会氛围,更好地彰显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有为有位的新常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面前,工会作为社会枢纽型群众组织,也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高度的政治决心和改革勇气,积极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以有效代表职工民意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为指针,坚持务实的民生导向、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发展的服务导向,深化我国新常态下工会工作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深化构建工运理论实践创新驱动体系的实证研究,提升各级工会干部维权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工会依法维权的法理依据和实践路径,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要推动政府制定实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战略,构建工会层面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智库系统,使普惠公平的劳动保障政策和公共政策落地生根,完善工会调整劳动关系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法系。要加强与党政、人大和社会组织的协调沟通,解决涉及职工利益的社会保障和民生政策问题,促进城乡适龄劳动者高质量的市场创业和稳定就业。要把实现体面劳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工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利器和理论支撑,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调整企业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的排序,形成依法合规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工会法律监督体系,营造尊重职工劳动成果和激励技术创造的社会氛围,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和职业晋升发展机制,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广大职工群众,形成更有效的工运理论支撑体系和权益制度保障。

各级工会都应深入开展理论实践创新和调查研究,推动工会理论政策研究成果向创新实践的及时转化,积极营造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法治环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地方党委全会精神,将系统优化和有效整合工会内部人力资源、合理设计管理制度流程、规划社会功能布局、构建工会服务实务和互联网相连的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和工作有效激励相结合,不断提升工会理论政策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学习借鉴国际协调劳动关系的经验和做法,加强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研究,完善基层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机制,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和困难职工救助的“绿色通道”,探索有效降低职工依法维权成本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整体水平;二是构建符合市场规律和职工民意诉求的现代工作体系,以创新实践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以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重要标尺,建立完善的管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和企业工会干部的法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强化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协商民主制度,以企业民主管理带动基层协商民主政治建设,突出职工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体地位,不断扩大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工会领导干部都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自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者,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法治国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 cn/n/2015/0203/c1001-26501634.html,2015-02-03.

[2]习近平.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zgjx/2015-07/08/c_134391896.htm,2015-07-08.

[3]李建国.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工会工作全面创新[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2/ content_2964553.htm,2015-11-12.

责任编辑 冯亚非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8636(2016)02-0037-06

[收稿日期]2015-11-19

[作者简介]钮友宁(1965-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总工会办公室秘书。

Actively Creating a New Normal for Trade Unions to Coordinate Labor Relations according to Laws

Niu Youning
(Jiangsu Trade Union Federation, Nanjing, 210003)

【Abstract】It was the fi rst time tha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nvened the Mass Organization Work Conference. It has successively developed and enacted guid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ss organization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develop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dentifying development trends and basic approaches to work of Chinese trade unions. These trade unions have to take new challenges,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and integrate staff's thoughts and actions int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major strategic judgment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dhere t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deepen reform for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strengthen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rade unions' socialist developmen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efforts need to get involved in social governance, create social atmosphere, better exhibit the new normal for trade unions to coordinate labor relation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and serve their staff according to laws.

【Keywords】Trade Unions' Development Path, Coordination according to Laws, Labor Relations, New Normal

猜你喜欢

劳动关系新常态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
浅析我国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竞业禁止协议探究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