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之星”评选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2016-02-13夏勇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建设

夏勇子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武汉430079)



基于“校园之星”评选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夏勇子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武汉430079)

摘要: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肩负的社会职能之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条件的组成部分。具有“跨界”属性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行业企业文化于其中。以“校园之星”评选为抓手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从高校实际出发的务实之举,又是体现各自特色的创新之举还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各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携手行业企业,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之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本文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基于交通职教品牌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201403);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校企共建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编号:交教研1402-18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具有育人功能,诚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的那样:“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各高校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在于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又包括精神文化,一定时期内,通过固有校园面积开拓更丰富的物质文化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那么,挖掘隐藏于校园、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精神文化就不失为新的有力之举。通过“校园之星”先进典型评选,用学生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校园之星”评选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良性互动

挖掘、提炼和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文化育人效果的必然之路,也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校园文化的应然之举。校训、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等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校训的育人功能,就是具体落实文化育人的生动写照。以“重德、励志、笃学、尚能”为要素的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交院”)校训,凝练了该校60多年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思路。交院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宣传校训精神。其中,“校园之星”评选在广大学子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到“交院”,以“重德之星”“励志之星”“笃学之星”和“尚能之星”为内容的“交院之星”评选,突出典型,形成创先争优的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全校学生中兴起了热议“交院之星”,争当“交院之星”的高潮。

1.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生动典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同时,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它是日常生活中作为个体的人、社会的人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社会需求、基本遵循。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有效地融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当中,融入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我校大力开展的“交院之星”评选活动重在选拔“重德、励志、笃学、尚能”之人。“重德之星”强调以德为重,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体现“交院”学子的德育素养,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并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励志之星”突出意志坚定,具有奋发进取、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和传承“交院”特有的吃苦耐劳、奉献有为精神,且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笃学之星”注重专心好学,积极上进,成绩优秀。具有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有独特的方法,扎实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取得卓越成效。“尚能之星”要求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励志奋进的创新精神,在专业学习上刻苦钻研,勤于训练,有突出技能,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这四颗星恰恰是对当前社会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因为“重德”“励志”“笃学”是对莘莘学子“德”的要求,“尚能”突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正好吻合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应该说,“交院之星”的评选活动之所以能够在全校学生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它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因而能够成为我校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该活动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贯穿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融入学生的行为规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成功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培养职业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面向行业和区域培育并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然要考虑行业企业对兼具特定职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职业人的规格要求,在满足该种规格要求的前提下,真正做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也就在此过程中得以彰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考试办法,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该决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各高等职业院校唯有主动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型的深度合作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家称兄道弟,得到全球最好企业的认可,甚至能左右行业的方向,那么,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就能在波涛汹涌的竞争潮中立足、站稳,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达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研究行业企业发展困境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技术难题乃至输送合适人才,以维系校企的长久合作关系。在所有的努力中,毫无疑问,文化是核心、是灵魂,文化对接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校企两方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纽带,推动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让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再是高职院校唱独角戏的活动,而是校企共建的产物。要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让行业企业文化渗透课堂、渗透专业、渗透学生社团乃至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凸显企业精神、嫁接企业制度、弘扬企业价值、移植企业行为,形成强大的融入行业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文化育人。这种文化氛围下培育出来的高职学生才是真正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交院之星”评选过程充分发挥了交通行业企业的能动作用,充分听取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意见,并邀请合作企业相关人员前来学校参与“交院之星”的评选,既反映出我校“交院之星”产生的广泛代表性,也是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提供校企合作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保证。

3.体现行业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必然趋势

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范畴间文化的碰撞能给文化建设带来不同的思路,有益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积累、完善、定型、升华的发展过程。在高职院校,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各高职院校都十分看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或双师素质教师其实强调的是学校或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度,从行业企业中来,又回到行业企业。因而,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引导教师加深对行业文化的认同,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师自身对行业文化,特别是行业企业优秀文化的解读,展现于校园中的一言一行,以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化要求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这种身教胜过说教。高职院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为规范管理,在校期间,学习、践行行业文化,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有了这样的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就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更多领域和更广范围的联系与合作,校企协同育人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行业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加强和紧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度,校企共建也就成为日后行业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交院之星”优秀学子评选活动初看是我校单方面的行为,实际上,它包含了学校对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态度,蕴藏着学校与相关合作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向,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标。

二、“校园之星”评选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学校对表现优秀的学子的评选和表彰,更应看着是密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企业急需人才的创新之举,更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与品牌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抓手。因此,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必须对内挖掘校园文化深厚底蕴,对外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

1.内部挖潜,就地取材,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丰富宝藏

文化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却真实地存在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周围,对其中的每个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两者的差异表现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这些差异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教学载体之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应彰显学生动手能力强,乐于、善于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的特长,向学生的特色活动、向高职院校积累的文化素材挖潜,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边、校园周围的文化要素,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影响和感召学生。一般地,学校文化涵括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从校园文化内部挖潜并做到就地取材,定然需要考虑学校本身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结合学校内部核心文化理念而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教学技能竞赛等蕴藏了众多可待挖掘的文化要素。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必须予以重视而不可偏废的宝藏。“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产生的校园之星是在广大学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且其行为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特性,完全可以借助学校的广播、报纸、橱窗、板报等,结合学生班级召开的班会活动、学校召开的表彰活动予以大力宣扬。营造浓厚的积极向先进靠拢、主动向榜样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陶冶情操,锤炼品格,进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校园之星”评选产生的学生榜样因来自学生当中,因而,更具说服力、影响力及感召力。从我校近些年开展的“交院之星”评选来看,每一位当选者都是星光灿烂。从候选者事迹的展示和宣传,广大学子的投票参与都是在竭力营造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该文化植根于校园本身,又丰富多彩,是当前各高校在建设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营养成分的肥沃土壤,它来自于校园,又高于日常校园活动,是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2.对外交融,广泛吸纳,形成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所体现出的职业教育“跨界”属性使得任何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敞开大门,充分吸收、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在多种不同属性的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中形成优势,构建院校特色文化,从而在文化的对外交融中寻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这是普通本科院校所不具备的特性。当前,国家大力鼓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也就为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了可能。毕竟高职院校育人使命的完成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也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有特色乃至品牌的校园文化同样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如何形成校企的深度合作?只有渗入各自骨子里的核心元素才能将两者牢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文化。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寻找文化契合点的过程。由于校企双方均有来自自身或政府部门激励措施的推力,朝着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向发展,在两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势必会修正各自“棱角”,达到消除摩擦,增进互融的效果。毕竟职业教育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终极价值的一致性和核心价值的同质性,具有内容结构的相似性和根本目标的相通性。校企深度合作必然带来校企文化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逐步达到融合,进而破解客观上存在的文化冲突。

既然对外交融是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定位所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那么就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地挖掘对外文化交融的“连接点”,将校企、校地紧紧连在一起。基于学校办学理念或体现校训精神的“校园之星”评选产生的“校园之星”应该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的典型代表,其典型代表性如若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是很难有较强说服力的。包括行业企业代表在内的评选委员会在评选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校企文化交融的过程,就是推动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最后结出特色乃至品牌校园文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夏勇子.校企共建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5):40.

[2]任耀生.文化对接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N].中国教育报,2012-4-4(5).

[3]郭华生.高职教育视野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哲学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74.

[4]夏勇子.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84-85.

编辑郑晶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Campus Star”

XIA Yong-zi
(Public Courses Department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6,China)

Abstract: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for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part of the school talents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crossover cooperation", are inevitably integrated into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campus culture. The "campus star" sele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is a both practical and pragmatic move, an innovation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chool, work together with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to create a more colorful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Campus Star;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夏勇子(198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0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1-082-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建设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