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平台构建与评价手段的创新

2016-03-23徐世军孙静宋书琴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协同

徐世军,孙静,宋书琴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平台构建与评价手段的创新

徐世军,孙静,宋书琴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1)

摘要: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平台构建的思路、框架及实施方法,从“多方联动的协同评价方式、多维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多技术方法融合的评价手段、多渠道激励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手段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多方联动;协同;评价手段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既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也需要第二课堂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渗透。古语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强调的就是“合作”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能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应建立“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发展”的多方联动协同教育平台;应创新激励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生抗挫折教育、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与锻炼机会,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最佳培养目标。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平台构建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而职业素质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与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近年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融合、教育与教学的融合、校园生活与实践活动的融合,使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与专业能力融为一体。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建设的思路

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整合、优化、提升为基础,以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为推动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扬课内课外互动的优势,将文化与专业、思想道德等教育紧密结合,以整体观、发展观、人本观统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渗透人文精神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人文学科的地位,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精神。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手段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在职业技术课程中,通过教师的言教身教、思维训练以及职业拓展活动的开展,渗透人文教育的精神,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整体育人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院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整体育人环境,为课堂教学起到积极地推动、强化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院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

4.创新评价手段,构建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创新评价手段,构建切实可行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完善学生人文素质评价内容和手段,将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依据。

5.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开展模块化体育课教学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体的影响,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使学生的体能与职业技能的要求保持同步,增强学生对职业特殊环境影响的抵抗力。

6.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需要,以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为依托,大力推进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教师学习信息化技术,通过自建和征集相结合的形式,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广泛交流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平台的基本框架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确立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所有课程的教学标准中都必须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并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在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把人文素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育人功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人文素质类课程安排一览表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实施

1.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展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克服学时的限制,我们将现有的人文课程如文学鉴赏,实用语文,应用文写作,管理与沟通,大学生实用口才训练等,压缩、提炼、整合成一门综合性强的《大学人文基础》必修课程。在这门课程当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主要项目内容包括:“介绍我们的大学、学生自我推介、”我熟悉的人和事”故事会、大学生礼仪演习、现代文学作品讲评、撰写新闻稿、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欣赏、国学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会”等十个教学项目,涵盖了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每一项目的教学中,有各课程内容的交叉,连接,互补和延伸,全方位,立体化,使人文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律基础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在课堂上系统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日常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意识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引导他们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培养法律素质和职业素质,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日常的自觉行为。在教学中通过遴选优秀职业者的典型案例、模拟情景、设计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精神的塑造,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外,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等实践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增强实效性。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所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活动也尤为重要。我们根据不同专业职业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职业体能训练。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实用性,根据学生职业技术体能需要组织教学;根据职业劳动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具有矫正功能和职业病预防功能的训练内容;根据学生职业专业劳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部位。具体内容包括:采用广播操、素质练习、趣味体育活动与专项活动穿插进行。广播操要求学生掌握第八套广播体操;素质练习要求学生掌握耐力跑与跳跃的技术和练习方法,并能通过立定跳远与1000米的测验;趣味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项,如跳绳、体育游戏等;专项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个项目的基本技术。

4.入学教育与军训

由教务处和学生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安技教育、礼仪教育、学籍管理、专业认知、法律意识及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形成联动协同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实现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目标。通过军训环节,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把这种精神带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手段的创新

现有的评价手段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以课程内容为考核点、教师打分的形式,由于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和形式不完整,造成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对评价手段做如下创新:

(一)多方联动的协同评价方式

打破单一主体的评价格局,在原有基础上引入企业第三方、辅导员老师、同学和学生本人、学生干部、宿舍管理员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生活的状况;企业评价由于结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能够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维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不能仅依靠学习能力单一评价。从评价内容和角度上,应包含“人文道德素质、专业学习素质、身心发展素质”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的内容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形成多维立体化特征。其中人文道德素质包含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同时还关注“情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专业学习素质中不仅包含课内的职业技术理论,还注重“自主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身心发展素质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自主锻炼意识的养成、多技术方法融合的评价手段、意志的健全、行为的正常及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三)多技术方法融合的评价手段

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使得评价手段较为复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评价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例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通过“顶岗实习交互系统”实现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三方联动。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等现代科学理论、方法运用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及时性。

(四)多渠道激励机制的建立

为鼓励评价相关方积极参加到学生评价活动中并做客观评价,学校方面应建立多渠道的激励机制。例如将学生评价工作纳入部门考核指标、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内容、形成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10(17):806.

[2]杜新安.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内容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 2012(26):126-127.

[3]王九程.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7(1):23-26.

[4]颜正恕.基于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 2014(29):189.

[5]杨勇.论高职体育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内江科技. 2014(11):132-133.

编辑朱荣华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ttainment and Innov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XU Shi-jun, SUN Jing,SONG Shu-qin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ity, Tianjin 30013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of evaluation means from four respects: the multilateral coordinated evaluation ways, th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multi-technique metho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channel incentive mechanis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platform and the frame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Key words:Professional Attainment;Coordinated Cooperation;Evaluation Methods

作者简介:徐世军(1971),图书馆馆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高等职业教育;孙静(1969),政治思想教育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宋书琴(1964),人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5-10-1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1-071-04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