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模式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2016-02-13孙学娟
孙学娟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天津300350)
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模式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孙学娟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职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改革实践及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保守,课程内容繁杂,教学效果不佳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由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门课程整合而成,机械知识涉及范围广泛,概念多、名称多且抽象。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讲授得多,学生参与少。老师总想增加知识内容,多多益善,面面俱到,唯恐学生将来用到的知识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结果反而导致学生难以承受,收获欠佳。
2.过于强调理论,缺少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是纯理论课性质,理论知识依然是教学内容的主宰,缺少实践环节,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造成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很快便遗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应用技能缺失,远离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禁锢学生思维
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都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时间紧的问题,虽然教师整合了许多多课件素材,围绕核心知识点、技能点,穿插学生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重复进行,费时费力,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兴趣索然。而且学生思维被禁锢,主动性降低,独立思考能力减弱,不利于学生兴趣和潜能的激发。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模式
1.教育思维观念改革
职业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实际上是教育思维观念的改革,以教育观念引领教学,并贯穿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首先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位,专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念,正确把握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转变角色,由教师为主导地位向学生为主体地位转变,准确定位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由“广度”向“适度”转变,深入挖掘教材,由复杂向简单转变,凡是专业岗位用到的基础知识必须讲清概念,用到的基本结构讲清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不常用的概念和规律可不讲或少讲,可定性讲的不定量讲,多讲结论少讲推导过程,精讲精练。多举岗位应用实例,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计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知识范围广泛,知识零散且繁杂,因此应修改教学计划,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将各章节的知识整合为五个课程模块形式,即概述部分、机构部分、连接部分、传动部分和轴系零部件,使模块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使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模块目标到课程目标,循序渐进,始终不脱离课程主线。而且教师随时了解市场动态,优化课程主要内容,使课程内容贴近岗位群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2)教学方式以行动为导向
学习心理分析者认为,学习者通过听和看只能记忆知识的50%,通过自己说能记忆70%,通过亲自做(即在情境中与他人合作,做出决定)能记忆知识的90%。作为教师必须事先做好教学设计,即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内容,以此实施教学活动。主要方式有:
小组讨论式教学:教师布置任务(任务工单),每组学生通过个人学习、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汇报总结、完成练习、纠正错误等一系列环节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小组之间竞争,互问互答,将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教学时间进行核算统计,学生学习时间约占80%,教师只需占用少量时间组织、观察、监督、检查、指导、总结、评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学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个简易的模型,将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形式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变抽象理论为具体实践,期间穿插小组讨论与习题强化的形式,并要求学生课下每人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潜能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项目式教学: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将项目实施分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工作过程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指导与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项目实施,使所有学生了解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亲自参与整个过程。例如在展开轴的结构设计教学时,笔者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级齿轮减速器中低速轴的设计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手册、计算、分析、绘图、检查、改错等步骤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选材、加工制作,从多方面将知识和技能融合交叉,体验项目教学法在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的作用。
理实结合教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按照课程模块开展教学,课程中既有基于实践而来的基础理论研究,又穿插实训环节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机械传动模块部分教学,针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内容,增加机械装调实训和机械创新搭接实训,训练学生思维,通过理实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又具备岗位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以上这些以行动为导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教学与实训,将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趣味生动,学生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模式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的核心部分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两者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完成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教师定期培训交流,企业主动参与制定学习载体,教师定期下企业沟通,适时调整制定学习内容,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完成企业与学校布置的项目。例如博世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源于未来明确的工作岗位、毕业去向,企业的需要、学习的内容正是以后要从事的工作,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所以目前的学习更像是工作,定期去企业实践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感受真实的环境,提高职业行动能力,真正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资源配置
1.配套教材建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显著的标志是配套教材的建设,根据高职高专机械类人才培养要求,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配套教材编写完成。其整合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优化组合,使课程内容具有连续性、综合性和相对完整性,书中列举大量工程实例和图片,尽量使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用于教学,还使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各取所需,机械知识的学习具有延续性。
2.配置机械基础零部件展示柜
为了丰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形式,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课程配置了机械基础零部件展示柜,通过展示柜的演示和语音讲解,学生反复听、看、提问、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大提高,而且课上课下许多零散的时间都被利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经过多年一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归纳进行课程改革,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先后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概要类资源、课程模块类资源、课程单元类资源、课程全程视频以及拓展资源全程上线,在爱课程网站实现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但为信息时代的学生提供了便捷,拓宽了视野,更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提供了交流共享的平台。
4.教学环境建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始终遵循以能力为本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配置机械装调实训设备、机械创新搭接设备等,增加实训环节,调配理实课程比例,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拆装、搭接设备、创新设计,进一步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使技能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孙学娟.机械设计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2]杨帆.德国职业教育优势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2(17):056.
[3]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4]侯勇强.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4-106.
[5]徐铮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成教育研究论丛,2004(2):3-5.
编辑朱荣华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c Theory Courses Reforming Mode in a Vocational Institute——A Case Study of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Course
SUN Xue-juan
(Mechanical and Material School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y course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as well as various kinds of majors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and this course acts as a connecting link in the whole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is tex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presents the reform practice and its effect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od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Basic Theory Course; Teaching-learning-practice Integ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作者简介:孙学娟(1966),女,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