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倒序词研究
2016-02-13司罗红赵柯静
司罗红,赵柯静
(郑州大学 文学院,郑州 450001)
现代汉语倒序词研究
司罗红,赵柯静
(郑州大学 文学院,郑州 450001)
摘要:汉语是一种双音节词占优势的语言,构词方式通常采用复合法,语素与语素以并列、支配、主谓等基本结构类型组合成词。顺序不同的两个相同的语素,可构成汉语中特有的倒序词。文章首先分析倒序词在结构、词义、词性、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倒序词在丰富汉语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的重要价值。其次提出应根据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依照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三个原则对倒序词加以规范。
关键词:现代汉语;倒序词;特点;价值;规范
在汉语词汇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特有的词形:语素同但位置相逆的双音节合成词,词形上主要表现为两个语素的位置从AB到BA的变化。例如:爱抚-抚爱、缓和-和缓、健康-康健、收回-回收等。古代学者就已对这类词形进行过研究,称之为“倒言”或“倒文”*详见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中的有关讨论。。上世纪50年代,国内在针对词汇问题进行大讨论时,也对此类问题进行过论证[1]。目前,在现代汉语中,这类词常被称为“变序式”或“同素逆序词”,本文称为“倒序词”。
一、倒序词的特点
(一)结构
(1)结构形式相同。如:山河-河山、感情-情感、寻找-找寻、介绍-绍介、并吞-吞并、盗匪-匪盗、存储-储存等,均为联合结构;帆船-船帆、蜂蜜-蜜蜂、白银-银白、证人-人证、客房-房客、情人-人情、地基-基地等,均为偏正结构。
(2)结构形式不同。如:“图画”是联合结构,“画图”是动宾结构;“外援”是偏正结构,“援外”是动宾结构;“为人”是动宾结构,“人为”是主谓结构;“开展”是联合结构,“展开”是动补结构;“虚心”是偏正结构,“心虚”是主谓结构;“明证”是偏正结构,“证明”是动补结构。
(二)词义
倒序词的词义主要有四种情况。
(1)词义完全相同,这类倒序词属于等义词。如:缓和-和缓、阻拦-拦阻、爱怜-怜爱、觉察-察觉、感伤-伤感、笨拙-拙笨、寂静-静寂等。
(2)词义相近,只是在词义的重点、使用场合或搭配关系上有某种细微的差别。如:动摇-摇动,都可以表示人体或者物体摇摆晃动,但“动摇”同时还有不稳定、不稳固的意思。“摇动”一般搭配具体的人或物,而“动摇”还可以搭配势力、决心、信念等抽象概念。两者虽然词义相近,但语法特点不同,不能互相替代。
(3)词义相关。如:“选民”指有选举权的公民,“民选”指由选民投票选举的选举方式,两者在意义上存在联系。“决议”指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议决”指会议对议案经过讨论后作出决定。
(4)词义完全不同。如:“仇家”指仇人,“家仇”指家庭或家族仇恨。“发生”指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生发”指滋生、发展。“黄昏”指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昏黄”表示黄而暗淡模糊。“葬送”指生命、前途等丧失、毁灭,“送葬”表示把遗体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方去。
(三)词性
倒序词的词性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种,其中副词的数量最少。一组倒序词词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具体情况分为三种。
(1)词性相同。如:力气-气力、物产-产物、证人-人证、蔬菜-菜蔬、国王-王国、姓名-名姓等都是名词,吞并-并吞、剪裁-裁剪、演讲-讲演、躲闪-闪躲、答应-应答、觉察-察觉等都是动词,和平-平和、紧要-要紧、朴素-素朴、地道-道地、整齐-齐整、敏锐-锐敏等都是形容词,保准-准保、互相-相互、反倒-倒反等都是副词。
(2)部分词性相同。如:“包装”兼具动词、名词词性,“装包”则只具动词词性;“科学”兼具形容词、名词词性,“学科”则只具名词词性;“和平”兼具名词、形容词词性,“平和”则只具形容词词性;“友好”兼具形容词、名词词性,“好友”则只具名词词性;“负担”兼具名词、动词词性,“担负”则只具动词词性。
(3)词性完全不同。如:“案犯”是名词,“犯案”是动词;“现实”是名词、形容词,“实现”是动词;“心爱”是形容词,“爱心”是名词;“直径”是名词,“径直”是副词。
(四)色彩
(1)一组倒序词的感情色彩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甚至相反。如:奋发-发奋、爱怜-怜爱、健壮-壮健、质朴-朴质、和谐-谐和等均属于褒义词;妒忌-忌妒、笨拙-拙笨、蛮横-横蛮、侵入-入侵等均属于贬义词;到达-达到、辩论-论辩、线路-路线、生平-平生、途中-中途等均属于中性词。“计算”是中性词,“算计”是贬义词;“担负”是中性词,“负担”是贬义词;“送葬”是中性词,“葬送”是贬义词;“虚心”是褒义词,“心虚”是贬义词。
(2)一组倒序词的语体色彩往往是一个带有口语色彩,另一个带有书面语色彩。如:健康-康健、烟卷-卷烟、名声-声名、空虚-虚空、折磨-磨折、介绍-绍介等,均为前者带有口语色彩,使用较广泛,而后者则带有书面语色彩,使用频率较低,有的甚至已经被逐渐淘汰了。
三、倒序词的使用价值
(一)照顾韵脚,协调音律
这一使用价值突出体现在汉语诗歌中。汉语诗歌讲究韵律,强调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因而形成了汉语的一种特殊变体。徐杰认为诗歌已经成为语言特区的一种[2]。为了照顾韵脚,汉语诗歌经常采用倒序词,以使诗歌在富有韵律美的同时,充分展现汉语的灵活性和生命力[3]。如:“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东方未晞,颠倒裳衣。”(《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宜其室家……有蕡其实……宜其家室。”(《诗经·周南·桃夭》)两诗中,为使韵脚押韵,分别将“衣裳”与“裳衣”、“家室”与“室家”颠倒使用。两式交替出现使诗句更富美感,也充分说明倒序词在调配音节和协调韵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错综交融,避免呆板
变换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段。它可以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表达效果。这里的错综就是指交错使用倒序词,以使语言富于变化、活泼生动。如:“到东晋……文章便更和平,代表平和文章的人就有陶潜。”“我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呢,也没问起过我名姓。”两个例句中,倒序词“和平”与“平和”、“姓名”与“名姓”交替使用,避免了单调重复,使文意错落有致、活泼流转,给人以陌生感和新鲜感。
(三)成对使用,对比映衬
在文章中使用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的一组倒序词,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映衬,深入揭露事物矛盾的同时,又幽默风趣,加强讽刺效果[4]。如:“虚心的人,不愿别人提自己的长处;心虚的人,总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中外格言选》)“‘莫怪我这老头子火气重啊,今年不红脸,明年就要脸红,今年过年我们队里没有分鱼吧’——他把话一转。”(转引自谭永祥《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虚心”与“心虚”意义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红脸”表示抛开情面,撕破脸皮;“脸红”是指人羞愧,难为情。两相对照,深刻揭示出问题的症结与后果。
(四)恰当选择,体现风格
恰当地选择倒序词,还能够体现不同的风格,如时代风格、语体风格、创作风格等。如:“奥定只喊得一声,回马就走,他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了。”(茅盾《神的灭亡》)“她们日夜辛苦织成的运命巨网已经撕得粉碎,撩在地下。”(同上)两处的“命运”与“运命”意义相同。“运命”一词产生于“五四”时期,与“命运”并存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再如:“刚一下屋外的台阶,他就几乎摔倒,挣扎着立稳。他再也迈不开步,只剩下哆嗦。”(老舍《四世同堂》)“天佑太太扎挣着,很早的就起来。”(同上)“挣扎”是普通话,在口语、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扎挣”是北方方言,主要用于口语,这也反映了老舍身为北京方言专家的语言风格。此外,像鲁迅、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也偏好在作品中选用倒序词,从而形成了鲜明的语言风格。
四、倒序词的规范
从语言的发展历史看,倒序词的出现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丰富了汉语词汇,是极具价值的语言材料。但是,倒序词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5]。如有些倒序词使用频率较低、令人费解,甚至出现生造词,给词典编纂和计算机处理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有必要将自然的约定俗成和人为的科学整理紧密结合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倒序词进行规范。
(一)必要性
这里的必要性是指,一组倒序词在语言表达上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吸收到普通话中来。倒序词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1.存在必要性较强
一组倒序词中的两个词表达意义完全不同,或表达意义相近,但不可相互替代的,两者的存在必要性都较强,都应当保留。如:发挥-挥发,二者意义完全不同,各有其用,应该并存。再如:语言-言语,在语言学界二者是不同的学术概念,亦当同时保留。
2.无存在必要性
一组倒序词中的两个词意义完全相同,或意义相近,用法也几无差别,使用频率较低的词就应予淘汰。如:光辉-辉光、折磨-磨折、蛮横-横蛮等,这几组词的后一个词与前一个词在意义、用法上完全相同,且使用频率较低,因此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3.存在必要性比较模糊
一组倒序词中的两个词意义相近或相同,但使用环境互补,两个词的存在必要性都比较模糊的,可以暂时同时保留。如:替代-代替、往来-来往、相互-互相、山河-河山,这几组词前后两式意义相等,使用频率相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换,只在固定的搭配中不能相互替换。例如我们总说“无可替代”,而不说“无可代替”,总说“礼尚往来”,而不说“礼尚来往”,总感觉“互相爱护”比“相互爱护”要顺口。可见一对倒序词在表达功能上有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保留与否还需要从汉语的音律、韵味以及语感等方面加以考虑。对于这种现象,只能根据这类词的发展趋势,由语言的使用者作出最终取舍。
(二)普遍性
这里的普遍性是指,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词加以保留。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来往”“名声”,但是在“礼尚往来”“声名狼藉”这类成语中,又约定俗成地使用“往来”“声名”。这正是人们选用词语的普遍性的一种体现。“食粮”在口语中基本不使用,但在书面语中却表达精神、文化需要的意义,有保留必要性。另外像“闹热”“道地”这样的词只被部分地区的部分人使用,就不能肯定其普遍性。
(三)明确性
这里的明确性指的是要选用并保留意义明确,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词。所谓意义明确主要是指词语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区别来选择适用的词语。具有明确性的一组倒序词都应该保留。如:整齐-齐整,两者都表示有秩序、有条理,但是深究可以发现,“杨树整齐”和“杨树齐整”在意义上有所不同,“整齐”侧重排列,“齐整”侧重高低。
参考文献:
[1]张瑞朋.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J].语言研究,2002(1):174-176.
[2]徐杰,覃业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20-32.
[3]谭汝为.同素逆序词四论[C]//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讨论会选集——词汇学新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46-161.
[4]曲彦斌.论汉语同素逆序词——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J].文化学刊,2012(3):150-162.
[5]杨奔.关于同素反序词的规范问题[J].玉林师专学报,1999(4):47-50.
(责任编校:白丽娟)
A Study of Reversible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SI Luo-hong, ZHAO Ke-j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Chinese is a language in which double-syllable words predominate. Words are usually formed by means of compounding and the morphemes in them are, for the most part, parallel,or have predicate-object / subject-predicate relationships. Reversible words are the ones that have the same morphemes in different ord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first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reversible words, including their structure, meaning, word class, and overtone, then point out that reversible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riching Chinese vocabulary and improving linguistic expressiveness and finally propose regulating reversible words in view of language development,universality and necessity.
Key Words:modern Chinese; reversible word;characteristic; value; regul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YY05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CYY022)
作者简介:司罗红(1981-),男,河南新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对外汉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2-0086-03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