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与新时期史学概论的编撰
2016-02-13邹兆辰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89)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与新时期史学概论的编撰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关键词:李大钊;史学要论;史学概论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释了诸多的社会历史问题,更在于他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史学要论》一书,不仅在当时体现了他的史识的卓越,见解的深邃,就是在今天,史学家们在中外史学的巨大成就和史学理论的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撰写史学概论教材时,仍然离不开李大钊在《史学要论》等著述中的远见卓识。李大钊关于中国史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反而在九十多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一、《史学要论》的学术价值在新时期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中被重新认识
史学概论类著作是特定时代以及特定的史学理论、史学思潮的产物。中外史学的发展历程中,每当一种史学思潮兴起甚至占据主流地位时,就会有相应的史学概论类的著作问世。它们可能是教材,也可能是专著。它们不以研究具体历史问题为宗旨,而是从这一时代的史学发展水平出发,致力于探讨对于历史、历史学、历史观、历史著述、历史编纂、史学发展、历史学家素养等问题的看法而形成的综合性著作。许多这类著作成为史学名著,对后世历史学家的治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产生了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两部名著。他们对于历代治史活动的卓越见解,往往成为后世史家奉行的治史之圭臬。西方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形成了专门化的学科,他们不仅有自己所奉行的治史理念,而且形成日臻完善的治史方法。法国史家朗格诺瓦等著的《史学原论》、日本学者浮田和民的《史学原论》、美国学者鲁滨孙的《新史学》等都是这类著作。
李大钊所以能在1924年推出反映他自己成熟的史学思想的理论著作——《史学要论》,是有特定条件的。
1.李大钊这时候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把唯物史观看成是指导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是根据他从1920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史学要论课程的讲义写成的。这时李大钊已经接受了唯物史观,并在北大讲授唯物史观课程,这就为他把唯物史观的理论引入史学创造了条件。
2.二十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是新史学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他接触到国内外各派史学思想潮流的影响,能够有所比较、有所综合,形成他自己的史学思想。这时,国外各种史学思潮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涌动起新史学思潮。国外的史学概论类著作纷纷问世,并为一些学术思想敏锐的中国学者所了解,为了建设中国自己的新史学,他们也开始编撰自己的史学概论类著作。在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出版前后,就有《史学概论》《史学通论》《中国史学通论》《史学常识》《历史研究法》等若干种著作相继问世。日本学者浮田和民、坪井九马三的《史学原论》《史学研究法》,美国鲁滨孙的《新史学》,法国朗格若瓦、瑟诺博司的《史学原理》也开始有中文译本。“史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在世纪之初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文章后,也在20年代陆续推出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著作。但是,在这一系列著作、译著中旗帜鲜明地确立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认为只有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才能使史学成为科学的著作唯有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3.李大钊对于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实践,为他撰成《史学要论》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史学要论》出版前,他就曾到其他高校讲过有关历史学基本问题的讲座。1923年4月在复旦大学就讲过“史学与哲学”,1923年11月在上海大学的讲座就叫“史学概论”。他对许多史学理论的问题都作过专题的研究,这就为他的《史学要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出版后,在当时的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关于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的观点尤其受到学人的关注,有一些同类型的著作,如李则纲的《史学概论》等大量地引用了《史学要论》的观点。
真正认识到《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受到空前重视,许多高校恢复了史学概论的课程,史学概论的教材建设也提上日程;同时,20世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也开始恢复,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重新认识到李大钊《史学要论》的学术价值。
1978年,教育部委托山东大学历史系和云南大学历史系共同编写《历史科学概论》教材,1981年完成了试用本,1983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书中的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中,用了很大篇幅讲述李大钊的贡献。书中指出:“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他不仅怀着极大热情在五四运动前后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而且最先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史学研究,尤其在史学理论方面建树最多。”*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页。书中还提到,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一书,是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指出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见解,明确了历史研究的对象,明确了历史研究的任务,论证了历史研究的目的,讲出了历史研究的特点,而且提出了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许多方法论问题。书中还指出: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上,有开创之功,他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他所指明的治史方向,直到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白寿彝先生就感到有开设史学概论课程的必要,1981年他就提出了编写提纲,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讨论、分工撰写,教材于1983年正式出版。书中设专章讲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其中讲到:“李大钊同志(1889-1927)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个奠基人。他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它跟一些具体的史学工作相结合的著作,是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7-328页。在这一章里,还设专题讲述“李大钊同志的贡献”,指出李大钊同志在他的论著中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有力地批评了形形色色的错误的或反动的历史观;第二,指出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和人生的重要意义;第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论,这些方法论是跟研究历史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的。书中肯定,李大钊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开辟的道路是广阔的,所指示的方向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史学概论》出版于2009年,是新时期以来多种史学概论教材中出版最晚的一部。它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史学概论编写的经验,由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编写而成,依然十分重视对李大钊《史学要论》的评价与阐述。在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时,该书指出:“1924年,李大钊出版了《史学要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阐述了对史学的认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学科体系认识的奠基之作。”在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一节中,第一本介绍的就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书中指出:1924年,李大钊(守常)的《史学要论》一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理论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著作之一。它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其诞生的时候起,就把对史学的认识放在了首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提出了关于历史学学科体系的新认识。这个认识在当时学术上的价值是:它拓展了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这是中国史学在走向近代过程中的又一个重大变革;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使这一学科体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它展示出一种积极的史学观,认为史学对社会前途、对人生道路具有乐观的、奋进的影响*本书编写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此外,该书还特别指出:李大钊的史学观以及他所提出的这一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产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面世的一些史学概论教材,有的就是对《史学要论》的阐发。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新编撰史学概论教材的过程中,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马克思史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史学认识史上的价值才被真正认识。
二、李大钊关于“什么是历史”的经典论述为各种史学概论所征引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开宗明义讲“什么是历史”,他说:吾人自束发受书,一听见“历史”这个名词,便联想到二十四史,二十一史,十七史,《史记》《紫阳纲目》《资治通鉴》,乃至Herodotus、Grote诸人作的《希腊史》等等。以为这些便是中国人的历史,希腊人的历史。我们如欲研究中国史、希腊史,便要在这些东西上去研究,这些东西以外,更没有中国史、希腊史了。但是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页。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编撰的史学概论类著作,在引用李大钊论述时所据版本不一,本文一律以2006年人民出版社五卷本《李大钊全集》为准。。
李大钊上述对什么是历史的论述成为一段经典论述,为多种史学概论所征引。葛懋春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中,讲到“什么是历史”时,即全部引述了这段论述。同时说明:“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可以凭主观愿望随意改铸的,历史是过去的人类的活生生的活动,不是断烂朝报、流年老账的堆砌。要把客观历史过程同历史的记录区分开来。”*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杜经国等主编的《历史学概论》第一编“什么是历史”中引述了李大钊上述论述,进一步说明:“把‘历史书’和作为客观上发生过的往事的‘历史’混同起来,当然是很不科学的。但这也表明,‘历史’一词在日常运用中实际上常常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杜经国、庞卓恒、陈高华著《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庞卓恒主编的《史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讲述“什么是历史”时,全文引述了李大钊这段话,并且指出:“李大钊已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活生生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著述是两种意义、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人们在使用历史一词时,通常既用来指客观的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也用来指历史著述,因而极易导致历史一词不同意义的混用。”*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主编的《史学导论》也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史学概论教材,它在论述历史是什么时,也注意到李大钊的有关论述,并进行了大量的摘引。书中说到,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连续性。因之,历史就是人类的活动过程,人类的成长过程。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历史不是只纪过去事实的记录,亦不是只纪过去的政治事实的记录。历史是亘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的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再换句话说,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5页。
“马工程”《史学概论》编写组的《史学概论》教材,出版于2009年,但是这部教材在第一章讲授历史与历史著作的差别时,也引述了李大钊的上述论述。同时说明:“我们说历史著述与历史有差异,但并不否认历史著述的科学价值。优秀的历史著述能够正确地反映历史的本质,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具体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它以客观历史自身为基础,是在先进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事实、历史进程进行正确认识的产物。离开客观历史本身,任何历史著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本书编写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对于李大钊关于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的论述,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书中说:“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史学史上首次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同上书,第283页。
三、李大钊《史学要论》重要论述对当代史学的影响
(一)李大钊关于历史学的论述对新编史学概论的启示
李大钊《史学要论》的第二章即论述什么是历史学的问题。其中对于历史学的性质与任务的论述是各种史学概论教材关注的焦点。李大钊曾经指出:“史学的要义有三:(1)社会随时代的经过发达进化,人事的变化推移,健行不息。就他的发达进化的状态,即不静止而不断的移动的过程以为考察,是今日史学的第一要义。(2)就实际发生的事件,一一寻究其证据,以明人事发展进化的真相,是历史的研究的特色。(3)今日历史的研究,不仅以考证确定零零碎碎的事实为毕乃能事,必须进一步,不把人事看作片片段段的东西,要把人事看作一个整个的,互为因果,互有连锁的东西去考察他。于全般的历史事实的中间,寻求一个普遍的理法,以明事实与事实间的相互的影响与感应。在这种研究中,有时亦需要考证或确定片片段段的事实,但这只是为于全般事实中寻求普遍理法的手段,不能说这便是史学的目的。”*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1页。
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在讲述历史学的发展时,全文引述了李大钊的上述论述,并且指出:“这些论述,讲出了历史认识的特点,讲清了整个历史研究的任务和考证在这当中的地位,就在今天,仍对我们具有启发、指导的意义。”*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111页。赵吉惠著的《历史学概论》对李大钊这里所讲的“普遍理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说:“这里所谓的‘普遍的理法’或‘一般的理法’,即是指历史的普遍规律,亦可理解为历史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认为,通过考察历史的多样性,发现了历史的统一性,揭示历史运动的普遍规律,才是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137页。
贾东海、郭卿友主编的《史学概论》指出:《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他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历史研究的对象、任务、目的、方法以及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书中概括了几个要点。
第一,明确了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所以“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第二,阐明了史学研究的任务。李大钊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亦可完全认识的。“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的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见他,确定他了。”*同上书,第412页。因此,我们研究历史的任务:其一是整理事实,寻找它的正确的证据;其二是理解事实,寻找它的进步的真理。这就是说,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理法”。
第三,提出建立“历史科学的系统”的问题。李大钊提出,记述历史可以分为个人史(即传记)、氏族史、社团史、国民史、民族史、人类史等6个部分。因而历史理论也包括个人经历论(即比较传记学)、氏族经历论、社团经历论、国民经历论、民族经历论、人类经历论等6个方面。他认为历史理论愈进步,史学系统才能更好的完成。历史理论“实为构成广义的史学的最重要部分”。
第四,阐明了史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认为历史研究法是教人应依如何的次第、方法去作史学研究的阶梯学问,是史学的辅学助问*贾东海、郭卿友主编:《史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26-327页。。
“马工程”《史学概论》对李大钊所说要使史学成为科学,必须注重理论研究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书中说:“李大钊指出:‘今日的历史学,即是历史科学,亦可称为历史理论。史学的主要目的,本在专取历史的事实而整理之,记述之,嗣又更进一步,而为一般关于史的事实之理论的研究,于已有的记述以外,建立历史的一般理论。严正一点说,就是建立历史科学。此种思想,久已广布于世间,这实是史学界的新曙光。’”*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9页。这就是说,史学不应停留在“整理”“记述”的阶段,还应在此基础上作“事实之理论的研究,并进而建立历史的一般理论”*本书编写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二)李大钊关于历史观与史学关系的论述受到普遍重视
在《史学要论》中,李大钊对于历史观问题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他说:“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进化论的历史观,修正了退落说的历史观;社会的历史观,修正了英雄的历史观;经济的历史观,修正了政治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修正了神学的历史观。”*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4页。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史学概论著作,高度重视李大钊关于历史观问题的论述。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提到: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等著作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概括为两个要点: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这是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社会上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简单说,凡是精神上的构造,都是随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它变动。他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宣传唯物史观的同时,李大钊还有力地批评了形形色色的错误的或反动的历史观*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0页。。
李大钊所说的由于历史观的不断进步,历史学要不断的改作。他的这一思想,受到新编史学概论著作的高度重视。李大钊曾经说过:“历史是有生命的,僵死陈腐的记录不能表现那活泼泼的生命,全靠我们后人有新的历史观念,去整理他,认识他。果然后人又有了新的理解、发明,我们现在所认为新的又成了错误的,也未可知。我们所认为真实的事实和真理的见解并不是固定的,乃是比较的。”*李大钊:《史学概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第361页。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切的历史,不但不怕随时改作,并且都要随时改作。改作的历史,比以前的必较近真。”*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4页。针对李大钊这些论述,姜义华等编著的《史学导论》指出:李大钊的这些话,阐明了“新的历史观念”即当代意识对于历史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历史学家不自觉地增强自己的当代意识,那么历史编撰就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断烂朝报”,失却其应有的价值*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马工程”《史学概论》在引述了李大钊上述论述后,又补充了李大钊的论述说: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把历史与社会打成一气,看作一个整个的;一方面把人类的生活及其产物的文化,亦看作一个整个的,不容以一部分遗其全体或散其全体,与吾人以一个整个的活泼泼的历史观念,是吾人不能不感谢马克思的”*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2页。。这就造成了历史编撰旨趣的重大变化,历史研究的内容、材料、方法,无一不因此而发生很大的转变*本书编写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页。。
(三)李大钊关于现代史学及于人生态度影响的论述受到高度关注
李大钊《史学要论》的最后一章《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是全书的结尾,篇幅不长,但论述非常精辟,受到特别的关注。
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中说: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巨匠,他是从明确的革命目的看待历史科学的价值的。他充满激情地说:“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这一线贯下来的时间里的历史的人生,是一趟过的,是一直向前进的,不容我们徘徊审顾的。历史的进路,纵然有时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但此亦是螺旋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反的、退落的,这样子给我们以一个进步的世界观。我们既认定世界是进步的,历史是进步的,我们在此进步的世界中、历史中,即不应该悲观,不应该拜古,只应该欢天喜地的在这只容一趟过的大路上向前行走,前途有我们的光明,将来有我们的黄金世界。这是现代史学给我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445页。该书指出,《史学要论》一书即是以这样的信念结尾的:“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的自己,吾故以此小册为历史学作宣传,煽扬吾人对历史学研究的兴趣,亦便是煽扬吾人向历史中寻找人生、寻找世界、寻找自己的兴趣。”*同上书,第446页。李大钊关于治史目的的论证是十分明确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他所指明的治史方向,直到今天仍不失其价值*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12-113页。。
庞卓恒主编的《史学概论》在论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时谈到历史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时,引述了李大钊的论述:“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446页。并说:这种“见贤而思齐焉”的心理冲动是不难体会的。历史上那些先贤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记载,是人们培养道德情操的最好教科书,历史使人明智,历史还使人品德高尚*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马工程”《史学概论》也引述了李大钊在这一章中的论述,阐明史学对社会人生的作用。该书认为,李大钊对于史学对社会人生的关系问题有极深刻的见解,他认为,现代史学给于人们科学的态度,“这种科学的态度,造成我们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页。。这个论述,精辟地阐明了史学之所以能够产生社会作用的深刻原因*本书编写组:《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页。。
四、结语
以上我们具体地论述了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对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史学概论教材编撰的影响。由于这些史学概论教材太多,论证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从以上几部有代表性教材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影响的基本面貌。如果要问,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为什么会对新时期史学概论教材的编撰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首先,《史学要论》一书本身的性质与史学概论是一样的,都是属于阐述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具有教材的性质。可以作为大学历史系史学概论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对史学有兴趣的自学者了解史学的基本读物。李大钊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如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现代史学研究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等问题都是历史学最基本的问题,任何时代、任何人来编写史学概论都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20世纪是如此,21世纪也是如此。
其次,《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阐述历史学基本问题的著作,它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论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其理论的核心内容也得到了延续。今天撰写新的史学概论著作,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其理论开创者的理论成果,因为开创与继承是不可分开的。
第三,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确实对很多问题作了十分精辟、深刻的分析。李大钊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先进思想理论的宣传家。他既了解时代学术潮流的新发展,受过很多先进学术思想的熏陶;同时,他又是一个革命思想的宣传家,因此能够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论述时代所关注的问题。所以,他写的史学概论与纯粹书斋中的学者所写的同样论著不同,他的论述极具启发性、深刻性、批判性,因而能够一代一代地被人们所论及。他的深厚的学养与优美的文字功夫相结合,写出了令人回味无穷并长久流传的佳句,因而得到普遍引用。
(责任编校:白丽娟)
Li Dazhao’sPrincipleofHistoriographyand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iography in New Period of China
ZOU Zhao-chen
(College of Histo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Li Dazhao’s Principle of Historiography, published in 1924, is the first monograph on historiography under the guid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ci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rocess. The continual recompilation of books of historiography since the new period demonstrates the great impact of Principle of Historiography.
Key Words:Li Dazhao; Principle of Historiography; historiography
作者简介:邹兆辰(1940-),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2-0001-07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