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实践
2016-02-13王威
王威
高中语文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实践
王威
[摘要]从语文教育的困惑谈起,追问教育的起点和终极目标。面对当前困扰中学生成长的种种难题,面对孩子可爱又极其脆弱的心灵,面对时有发生的戕害青春的惨痛事件,作者找到了生命教育这个教育之本。语文学科独有的语言魅力、精神关怀、个性张扬的特点,特别适合温暖青年人的心怀。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选择用“主题阅读”的方式,建设生命教育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生命教育;主题阅读
一、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确立
据报道,北京大学历时3年,对全国13个省1.5万名学生做调查,2007年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1人想过自杀,为自杀做过计划的有6.5%。2012年,课题组再次公布调查结果,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等情况又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我们的语文教育,如果没有对人性的关怀,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尽到保护孩子稚嫩心灵的责任,这样的人文学科,单单灌输所谓的语文知识,岂不与我们“教书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由此,我认为找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用人类传承的智慧——文化经典,通过有选择的生命教育主题阅读,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坚定学生的信念,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二、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支撑
我一方面坚信生命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之本,一方面也急切地希望找到同路人,得到支持和力量。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大有人在,生命教育的实践正在蓬勃开展。
美国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1986年,出版《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一书;1989年日本新版《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英国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
我国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发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号召。教育名家袁卫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在《生命教育——用生命唤醒生命》这篇文章中,提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基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归宿;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他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中提出,人的生命是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
看到这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所做的推进生命教育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教育理想,对祖国未来的担当与责任,我再次坚定了开展生命教育主题阅读与写作的决心,坚定育人为本,育心为根的教育信念。
三、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实践
围绕生命教育这个主题,我设计了“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三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主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核心篇章,选择补充相同主题的古今中外的经典,使学生畅游书海、认识生活、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
(一)围绕教材挖掘主题:热爱生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选编了蒙田的《热爱生命》,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生之本质在于死”、“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同学们看过后感慨良多,感受作者对于生命浓浓的眷恋,也钦佩诗人“向死而生”的豁达与智慧。围绕“热爱生命”,我们开展主题阅读。
(二)共同搜寻、分享感动过我们的生命故事
在《热爱生命》的短文营造出的温暖意境中,我和孩子们共同回忆、搜索大千世界生命中的五味杂陈。
有的同学谈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讲述这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的精彩故事;有的学生提到诗人食指,朗诵他在文革中最黑暗的日子里高唱的生命之歌《相信未来》;还有人谈起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故事,谈到他在跟随父亲走上战场,亲眼目睹生命如草芥一般被践踏后,毅然决定用写作来表达他悲天悯人的情怀,用整个心灵写出《悲惨世界》这样的巨篇,呼唤人间的爱与良善。还有孩子聊起看过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和《后天》,一部讲述了马修老师用音乐为教养院的“坏孩子”疗伤,让那些自暴自弃的生命开出花朵的故事;一部用惊悚的想象描绘出人类肆意破坏后的地球恐怖的未来,警醒人们珍视地球、珍爱生命。又有孩子从网络上下载“尼克胡哲”的演讲视频,这个没有四肢的聪明、乐观的男子汉,用他丰富多彩的人生震撼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灵。
没有想到,孩子们对生活、对世界、对生命保有如此热烈的爱恋和深度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育丧失了太多对“人”的关照,花费了太多精力在“技”的训练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是有温度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生命的绽放”而设计的,孩子们哪里会用冷漠回敬语文呢?他们一定是用最纯真的赤子之心来拥抱学习的,因为,这才是有价值的语文。
(三)围绕主题进行深度阅读指导
同学们的感悟如果仅仅限于一时的感动,或者对于某些文学作品的“梗概了解”,这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带领孩子们真正走进作品所展示的生活,走进作品中人物挣扎的内心,体味“大家”成长的艰辛,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滋味,生命的拼搏与灿烂。
1.阅读中华经典,传承东方的人生智慧
当今世界,科学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而人们的烦恼却愈来愈多,幸福感迟迟不来,忧郁症发病率、轻视生命等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指出,人生的智慧在东方,在古老的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其中一个伟大的代表。
我组织同学们学习儒家经典《论语》,短小的章节适合学生每日一读,师生对话亲切自然,同时意蕴深长。我们每周规定阅读的进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论语》某一篇章的理解。
有的同学谈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针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现象,追寻生命的终极价值,人生的大快乐;有的同学谈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体会“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潇洒态度;有的同学谈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提出“铁肩担道义”的人生才是蓬勃昂扬、充满成就感的;有的同学谈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认识到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同学谈到夫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追求,感慨孔子勇往直前、不计成败的人生态度。
我们找来于丹、傅佩荣等名家对于《论语》的各具特色的解读,感受儒家文化,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根,体会孔子对于生命深沉而又热烈的爱。
由《论语》入手,我引导学生走进中华文化,了解《四书》《五经》,从《大学》中学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中国人的家国抱负、生命取向;从《易经》中学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会生命的强韧。
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是一座宝库,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人生的智慧。今天,全世界都在关注东方哲学的神奇,我们有责任将之传扬光大,让孩子们拥有丰盈、睿智、美好的人生。
2.阅读外国名著,倾听世界的生命乐章
向同学们介绍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安徒生的《光荣的荆棘路》,等等。
请同学们利用假期的时间,选择其中一部进行品读,领略不同人生的风景,学会生活,珍惜生命。
3.阅读当代优秀作品,把握时代脉搏,感受生命的美丽
请同学们搜集当代各种表现形式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开展“欣赏交流课”。同学们找来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素材,我们共同选择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余华的《活着》等书籍,纳尔逊曼德拉、特蕾莎修女等人物传记,作为大家需要共同阅读的篇目,在每两周一次的“欣赏交流课”上,请一位同学与大家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4.运用各种方式丰富“热爱生命”的主题思考
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苏菲的选择》、《辛德勒的名单》《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帮助学生成立“读书会”“文学社”“话剧社”,开展主题“书评”“影评”等活动,让学生在有选择、有组织的学习中,汲取人生智慧,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主题阅读的开展,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的语文课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叠加,技能的训练,而是关注了学生身心成长的有温度的课堂,是心灵的体贴,是爱是情怀。让孩子们拥有“人”的尊严,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兴安
[作者简介]王威,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特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天津 300052)。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