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2016-12-06马延灯
马延灯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主题阅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其拓展模式尚须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阅读形式上,应既注重内在阅读形式的拓展,又注重外在阅读形式的延伸;在阅读内容上,应是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和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并重;在阅读体验上,则要注意协调处理好个性化阅读和多元化体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 主题阅读 拓展 探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内外阅读中加以有效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效拓展的阅读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
一、拓展阅读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好的阅读形式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拓展阅读形式方面,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内在阅读形式拓展,二是外在阅读形式拓展。内在阅读形式拓展指的是学生阅读指定文本时采取可层层推进的多样化模式。例如,可通过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的交流,引导学生直接就文本进行填写、续写、改写等,开展多种趣味性阅读,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交流各自的感受和观点。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本上进行批注,表达自身的理性思考。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对阅读体验进行描写,形成片段式的读书文摘。而外在阅读形式拓展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同一文本产生多角度的感受。例如,对于同一篇课文或者同一阅读主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寻找音乐、舞蹈、动漫、新闻、电影、博物馆等信息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阅读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蕴。
二、拓展阅读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内容的拓展是为了迎合阅读教学开放性的要求,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走向文本的更深处,与作者的思想汇合。因此,这种拓展不是无限制的拓展,必须以文章所要表达的人文思想为主线进行。拓展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这种拓展可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另一个是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可以有多个方向。例如,以关联性主题为维度的拓展,传说与神话、乡愁对离情、爱国和爱党等关联性主题均是可拓展的题材。又例如,以关联性情节进行拓展,《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可以拓展至各种各样动物的行踪探寻。还比如,以关联性体裁为维度的拓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同类体裁的作品,通过这种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相互对比,触类旁通,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横向维度的发散性拓展结构具体可见图1。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则是一种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的拓展模式。大多数的课文均是节选本,因此带领学生阅读得更深入,必然要探讨相关文本的原文,进而要阅读作者的生平,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课文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为真正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这种纵向维度的逻辑性拓展结构具体可见图2。
三、拓展阅读体验,活跃学生思维
小学生若是不能产生足够的阅读体验,再多的阅读也只是浅尝辄止,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拓展阅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体验拓展”不可拔苗助长,或是在儿童生活经历范围内进行,或是在儿童生活经历可以触及的范围内进行。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阅读,同时在阅读中动用脑、口、手等感官,活跃思维,点燃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沉浸在阅读中,激起愉快的阅读情绪,在快乐阅读中体会人生的意义,使情感思维得以茁壮成长!
(一)注重个性阅读
对于不同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状态和特征均有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个性化阅读方式。不应以成人的视角和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学生内心处于与文字交流的状态,就应支持他们的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教师在阅读拓展中要避免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强迫学生进行阅读,这容易伤害学生的阅读兴趣;强迫学生阅读有限的指定文本,这容易让学生在自主意识层面处于矛盾之中,不利于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进而影响阅读的效果;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这从短期来看似乎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但是从长远来看则很可能伤害学生独立认知精神的胚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在阅读的时间、读物的选择和观点的提炼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自由,并尽最大的耐心进行引导,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享受可持续性的快乐式阅读。
(二)注重多元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背、唱等多项活动,阅读体验越丰富,阅读的乐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引导学生畅谈其阅读感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阅读感想的叙述主体,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都能敞开自己的心灵,而不是简单地去读那些对他来说没有生命力的词、句和段。二是鼓励每个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阅读体验。它们既可能是荒诞的,也可能使文本的不同解读得以累加和融合,让文本变得丰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鼓励教师自身进行阅读体验的挖掘和讲授。每一项阅读,如果隐藏在其中的阅读感受是肤浅的、简单的、平铺直叙的,学生的阅读乐趣就会大打折扣。好的文本,必然能够产生一层又一层“剥洋葱”式的阅读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心设问,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许多未知的乐趣。这种探索的不确定性也将成为孩子阅读的持续动力。
(福建省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 3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