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津派教育家群体特征速写
2016-02-13王毓珣
王毓珣,王 颖
【教师发展研究】
当代津派教育家群体特征速写
王毓珣,王颖
[摘要]教育家既存在分级,也存在分区现象。所谓分区,就是志同道合的教育家因教育学术立场、见解、作风、习气类似存在群体聚集即扎堆现象。这种分区简称为派。津派教育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当代包括第二代与第三代。概括起来,当代津派教育家的群体特征有:专志教育,心无旁骛;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务实创新,知行合一;中庸谦和,不事声张。
[关键词]当代;津派;教育家;群体;特征
教育家既存在分级,也存在分区现象。依据其创新程度、贡献大小及影响范围等,可以划分为:世界级教育家、国家级教育家、省市级教育家等。所谓分区,就是教育家存在群体聚集现象,即具有类似教育学术立场、见解、作风、习气的教育家聚居于某地域而形成的分支。这种分区简称为派,即当下人们常说的京派、海派、苏派、浙派、鲁派、津派等。
因天津建城历史较短,津派教育家的形成出现在近代。根据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将津派教育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为建国前的教育家。当时的津派教育家可谓星耀五洲,属于国家级的就有:李鸿章、袁世凯、盛宣怀、严复、梁启超、严修、张伯苓等。第二代为建国后至今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教育家。这批津派教育家更是群星璀璨。他们是:韦力、杨志行、李立、周静、王希萍、赵子声、王培德、靳家彦、杜蕴珍、张鼎言、岳鑫龄、程以泰、李玉存、康岫岩、王桂儒、曲丽敏、张之鑫、张红、张景、李新、国赫孚,等等。第三代为至今仍然活跃在天津教育界的一批新生代教育家。如今,经过个人的努力、天津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养及推介,这批新生代的津派教育家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构建师生求索乐园的任奕奕、把普通校办得不普通的潘怀林、建立生态型教育王国的王杰、创造为了每个学生全面成长潜质教育的张福宾、追求精致教育的刘浩、绘描绿色生态文化学校的陈立萍、涂抹儒雅大气教育的梁峰,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的徐长青、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李卫东、让教学与思维联动的杨玉东、小学美术创意式教学的魏瑞江、高中语文批注点评式教学的刘晓婷、面向生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弭金玲、小学数学形变质通教学的张菁、高中政治心灵互动的诗意教育的董彦旭、自然式中学数学教学的梁栋、高中数学生命化教学的于永东、中学语文生态型教学的陈秀征等。归纳起来,当代津派教育家(即指第二代与第三代)除了具备有追求、有创新、有实践、有贡献、有影响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群体特征:
一、专志教育,心无旁骛
假如说,建国前的第一代津派教育家存在教育政治家、教育思想家、教育实践家之分,专志教育的津派教育家相对较少的话,那么建国后的第二代、第三代津派教育家则绝大多数属于专志教育、心无旁骛的教育实践家。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立志教育。有人曾将从教的境界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层:安业→敬业→精业→乐业→志业。而当代津派教育家以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志,其从教境界为最高的志业。因为他们坚信教育是为共和国奠基的伟大事业,服膺只有作育栋梁之才,才能撑起未来共和国的宏伟大厦。
二是专一从教。在当代津派教育家群体中,绝大多数的教育家一生执着于教育事业,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将一径教育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桃李芬芳,把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演绎得五彩缤纷。
三是先教后管。大多数当代津派教育家存在先教后管的教育阅历与发展历程。从教之初,他们曾立足三尺讲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间历经教研组长、中层干部,大约20年之后,他们开始执掌一方学校,己正正人,绘描愿景。
例如,现年82岁的岳阳道小学王希萍校长,先当教师、班主任,再做大队辅导员,然后当校长。如今她已经在小学教育这片田地辛勤耕耘63载,早在1979年10月,她就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勾勒出了“三结合教育”的学校愿景,并坚持三结合教育实验34年,创造了把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办成国内著名的一流小学的奇迹。
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学校愿景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一代新人,只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整个社会,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伟大事业。因此必须搞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争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社会上造成一个人人当园丁,人人育新苗的新风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争取早日跨入市、区先进行列。(摘自1979年10月《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记得廖世承曾经指出:“治教育者,至少须具三种资格:略谙教育原理,确具实验精神,有恒心。三者缺一,即不能收到美满之效果。”[1]王希萍校长曾经指出:“教育就是我的灵魂,你把教育从我的生命里抽走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2]她用自己的言行对廖世承的三种资格思想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在当代天津教育的壮丽画卷中创造了一个传奇。“她的传奇给天津教育增添了新光异彩;她的传奇使天津教育改革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她的传奇使三结合教育成为全国的先进经验,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和传颂”,[3]也使岳阳道小学坚持三结合教育实验36年不辍。
二、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因河而兴,因海而盛。天津位于海陆空交通的关键节点,加之又曾为世界上唯一的九国租界,北方的经济中心,因此吸引了国内的人才纷至沓来,移居城市。这就使天津文化具有水的性格和包容的特性,集运河文化、码头文化、北洋文化、老城文化、寓公文化、租界文化六种文化共同杂处,成为南北文化交融之所,东西文化荟萃之地。这也使津派教育家能够以博大胸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学习,博采众长,共生共荣。
概括起来,当代津派教育家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这一群体特征表现如下:一是非津籍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当代津派教育家80%以上祖籍非津籍,而在天津出生的比例第三代则比第二代多大约40%。这一方面与天津1860年被迫开埠后迅速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建国后大多时间为直辖市,21世纪初又成为北方国家级改革开放实验区,因此移民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天津六种文化杂处,开放包容、尊重差异、重视实力、能者为师有密切关系。
二是当代津派教育家均重视博采古今教育之长,汲取中外教育之萃。积极地走出去,向先进地区、先进学校学习;主动地请进来,邀请各家各派到天津传经送宝,已经成为当代津派教育家开放包容的常态,海纳百川的品征。
例如,原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在凝炼南开办学萃华,吸纳郑日昌的人的发展理论,在实践—感悟—再实践—再感悟中,不断生发、实践、感悟、提炼、修正、丰富与完善自己的中学教育理论,由整体高素质教育→整体高素养教育→生命高素养教育。如今,她不仅入选为教育部的当代教育家,而且出版了《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再如,原南开小学校长靳家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在刚入职不久即拜北京教育家王企贤为师学艺,不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不仅创造了“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以读为本”的导读法,而且成为小学语文导读式教学的创始人之一。
可喜的是,在渤海之滨,海河之津,一批新生代的津派教育家正在如饥似渴地吸吮南北教育的精华,博取中西教育的精髓,立足于本职岗位,重铸着天津教育的新辉煌。例如,徐长青一方面读有字之书,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吸收精华,并借鉴了国外现代信息加工、结构主义和问题解决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拜师学艺,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拜李家俊研究员为师,不断丰厚自己的积淀;再一方面坚持实践与创新。如今,其创造的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已经走出天津走向全国,其“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的指导思想、“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规律方法,不讲学生已会的、能会的、怎么学也学不会的)等思想与做法正在影响着国内成批的小学数学教师,其创建的徐长青工作室已经在国内十余个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务实创新,知行合一
务实与创新、知与行本是两对十分复杂的关系,至今仍存在学术上的争论。值得赞叹的是,当代津派教育家巧妙地处理好了务实与创新、知与行这两对极其复杂的关系。在务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务实,无论是在务实还是创新中都不忘知行合一,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在务实创新中将知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津派教育家群体的显著特征。
一是务实创新。当代津派教育家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脚踏实地,不图名不为利,紧紧植根于津沽教育这片坚实的土地,茁壮生长于学校这块成长的沃土,用心工作,真抓实干,直面教育的现实问题,知难而上,开拓创新,用心落实,实事求是,辛勤地用爱心耕耘,默默地用责任播种,在创造中锐意进取,在创新中不断前行。
例如,天津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王桂儒将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的需要理论创造性地转换为学校人心管理的行动,不仅与师生共同构建了“低起点,高标准,艰苦奋斗创一流”的学校发展愿景,而且创造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差生导师制;全面突破,重点开花;初三、高三老师不坐班;在绩效工资实行前创造了常流水、不断线的奖金发放制度等,使该中学由重点中学中的薄弱校一跃而成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不仅被喻为导师妈妈,而且入选当代中国教育家,出版了专著《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是知行合一。《尚书·兑命中》一句:“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拉开了知行关系之争的序幕。其实,知与行的关系本为十分复杂的辩证合一的关系。行是知的源泉,知是行的升华,两者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往复都是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代津派教育家在知与行的往复中,不断地提炼与发展着自己的教育见解与主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智慧、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
三是当代津派教育家巧妙地将务实创新与知行合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既包括理论上的创新,也包括实践上的创新,且创新的招法全部基于脚下的教育沃土。当代津派教育家用自己的表述将自己理论上的创新转换为深入浅出的务实的管理高招、教育妙法与教学艺术。
例如,耀华中学校长任奕奕梳理与秉承了耀华的办学特色及传统,认为应该用“以德育魂、以文化人、以学养智、以体健身”这16个字来阐述耀华87年来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办学特色。这16个字,体现了耀华核心的办学价值观,那就是以人为本、师生共进。“以德育魂的育,以人化人的化,以学养智的养和以体健身的健,这四个字其实都是动词,这四个字都说的是让人成为人的培养教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最后要通过耀华学校的教育,让人成为人,达到学校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育魂、化人、养智和健身的目的,这就应该是耀华的教师在课程中不断地努力想达到的教育特色,那就是立智、立魂、立身、健身和立人、化人”,[4]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执着求索的乐园。
四、中庸谦和,不事声张
中庸谦和,不事声张,本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当代津派教育家不仅汲取了这一核心的精华,而且将其融入了自己的教育言行之中,内化为整个群体的特质与品性。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因此,津派教育家的教育言行几乎没有特别过激的,在顾及全面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与建树已经成为津派教育家的特性。
二是看准了才去做。有的学者指出:天津人没闯劲,太保守。其实,我理解这恰是天津人的智慧。这一智慧在津派教育家中的表现是:看看再说,看准了再去干,不蛮干,不盲从,不折腾。这暗合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因为教育改革是育人的事业,育人是需要时间的,换言之,教育属于慢功慢活,它不能像经济改革那样大刀阔斧,更不能朝令夕改。
三是低调做事。这表现为谦虚谨慎不张扬,默默地改革,暗暗地创新,悄悄地改进,缓缓地前行。这和第一代津派教育家已经完全不同。当时,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译著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梁启超则是教育维新家代表人物,发中国教育维新之先声。然而,在第二代津派教育家中只有一个韦力,以“南段北韦”(南段为段力佩,北韦为韦力)影响全国。其余当代津派教育家大多低调做事,不事声张,常常是在当时让人们觉得天津怎么没有声音,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来天津走一走,到学校看一看,你会惊奇地发现,天津并不落后,细算一算,津派教育家也不少。例如,北师大附中的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在全国领先,万全小学的教育议事制、班级博客制力拔头筹……
四是干而少作。也许是承受天津务实这一地域文化的影响,也许是秉承了严修、张伯苓等老一代津派教育家的传统,津派教育家大多轻著述而重躬行,不急于构建自己的教育管理或教育理论体系,而更加重视立足于一线教育实践,迎难而上,愈挫愈奋,积极地尝试解决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棘手难题。因此,津派教育家虽然发表的论著较京派、苏派、鲁派、浙派等教育家相对少些,但偶有著述则表现出“言之有行”。从学术分野的视角分析,这些著述大多属于应用研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伴随着天津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持续推进,津派教育家这种干而少作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干而且作,已经成为第三代津派教育家群体的新特征。
参考文献:
[1]汤才伯.廖世承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19.
[2]卞国华.天津教育60年(人物篇)[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6.
[3]张武升,等.王希萍与三结合教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前言.
[4]搜狐教育.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学校的最终目的[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140517/n399685612.shtml.2015-11-26.
责任编辑:刘升芳
[作者简介]王毓珣,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发展研究;王颖,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天津 30019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1-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