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共图书馆事业印记
2016-02-12黄筱玲湖南大学图书馆
黄筱玲(湖南大学图书馆)
2014年公共图书馆事业印记
黄筱玲(湖南大学图书馆)
摘要: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等热点词汇追踪评述了2014年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研究进展概况,对研究重要成果和亮点作了介绍。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4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大发展之年,伴随着文化强国﹑全民阅读的呼声,涌现出了一股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热潮:从惠民工程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的稳步推进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从总结国外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轨迹到探寻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良道……回顾2014年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轨迹,热点不胜枚举。笔者仅遴选出四大热词,与同行重拾一年来的岁月印记,也是对未来的愿景展望。
1 热点一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是近年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再次升级,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4年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3月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并组织起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调要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备受各级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一年来,他们或从国家战略高度回顾总结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建设经验,或对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书屋的建设及创新展开实证研究,特别是李国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标准化﹑均等化》和《以传统典籍承载的思想理念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体系》二篇巨作,更是从宏观层面分析明确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文章立意深远,颇显特色。
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需要从体制机制的完善﹑社会参与度的提升﹑服务效能的提高等方面来进行。王松霞和倪晓建总结了国内公共图书总分馆建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在总分馆建设中的作用﹑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体系应该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相结合﹑加快图书馆法制化进程等五点建议。[1]洪伟达和王政论述了图书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2]黎梅和奉晓红就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展开探讨。[3]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动创建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武刚从第一批31个示范区创建效果着手,分析各地公共图书馆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用人制度﹑社会力量引导等方面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积累的经验与提供的示范。[4]李红岩则认为示范区为建设绿色图书馆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政策保障,而建设绿色图书馆是对示范区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环节的完善和提升。冯国权则论述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系。[5]
从图书馆文化角度来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免费提供给公众,社区图书馆﹑农村书屋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十八大以后才引起学者足够的关注。完善基层图书馆的现实意义最终在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图书馆事业薄弱点就在基层,于是,近些年党和国家政策也不断在向农村文化事业倾斜。金武刚认为应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人员统一培训等,达到两者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6]邓银花提出我国乡镇图书馆必须建立经费保障的法律机制,树立以农为本﹑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以保证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罗铮等则从非均衡视角对农村图书馆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加大对农村图书馆的资源支持﹑建立农民利益需求表达机制﹑构建人才开发及激励机制等措施。芮秀玲从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流动服务覆盖面﹑建立农村图书馆委员会等当前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措施。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证研究方面,张玉梅等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为背景,探讨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7,8]康尔平总结了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李军介绍了克拉玛依市示范区创建中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
就在撰文之际,欣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从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等七个方面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宏观规划和指导。一方面,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中,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生力军的重任;另一方面,新媒体﹑泛阅读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却在不断减弱。因此,改革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等被认为是破冰之举,同时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和内涵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加强公共图书馆在避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与服务效能之间的反差﹑扶持多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用性等方面的研究也将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2 热点二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普遍做法。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起步于2007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地当时被中央定为先行试点地,然而历经7年的发展,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却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措施明确“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2014年9月,随着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等10家国家公共文化机构列入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消息的宣布,如何破解我国公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为本年度文化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国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专门设立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进展﹑问题与前瞻”分会场,《国家图书馆学刊》等部分学术期刊也开设了专栏,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入了学界的视野。
李国新认为决策层建立理事会制度﹑管理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管理和运行实现“章程化”是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要素。[9]肖容梅指出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呈现出组织结构以单层制的理事会为主﹑理事会定位呈多元模式等特点,要避免运动式发展。李梅对公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如何构建理事会及其管理下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探索。张岩分析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实施理事会制度面临的难点。王冬阳总结了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指出机构法定﹑理事会治理﹑岗位管理是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三大法宝。[10,11]吴晞则介绍了深圳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中的经验﹑教训和感受。金武刚﹑钱家骏﹑罗珊珊则分别介绍了大英图书馆﹑伦敦图书馆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期为推进我国图书馆法人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建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机构意味着要打破现行的管理机制,承担图书馆决策管理职能的主体将发生根本改变,绝非成立个理事会就行了;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图书馆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持观望态度。其实,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历史,今天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正好是其深化改革,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国外法人治理经验研究﹑我国法人治理模式的运作及优化等是目前研究热点。2014年,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相关配套,国家对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都做出了周密部署,颁布了保障制度,全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即将进入高峰期。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学界在探索路径﹑破解难题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3 热点三 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历来就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思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践路径和未来实现形式展开基于哲学层面的研究等都是2014年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的视角。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和实践﹑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立法建设等是国外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宋戈对新世纪以来欧洲数字包容战略规划进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指出数字包容强化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社会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2]马妮妮介绍了南非国家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归纳领导重视﹑立法完善﹑重视各级图书馆委员会作用是其主要特点。翟建雄根据日本图书馆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分析研究了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财政投入和设置标准等。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佩芳从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研究﹑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研究﹑深圳图书馆研究﹑深圳市基层图书馆研究等六个重点研究主题对近30年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综述。陈丽纳通过对广州和香港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缺乏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资源过于集中且分布不均衡等是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喻心麟对两岸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了经验和启示,以期对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无论其在社会践行何种角色,让公民公平自由地获取信息资源才是其核心内容。“公共图书馆最本质的属性是其公共性,它需要实现从线性服务到多维服务﹑从阵地服务到泛在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三个方面的服务转型”。[13]基于此,“公共图书馆不应仅成为城市地理位置的中心,更应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14]顾霞凤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15]徐芳和陈婧则通过分析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行为和影响信息弱势群体信息能力的各种因素,提出构建公共图书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信息援助模式及其工作流程。[16]张铁﹑胡永强分别论述了今天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捐赠的可行性。[17,18]程琼等从免费服务的内部困境﹑服务困境和供给困境三方面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伦理困境。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全民开放是其未来趋势。基于此,于虹认为未来公共图书馆将呈现出“公共知识节点”的图景,而这一图景的基本演变道路是从封建藏书楼,到公共知识中心,再到未来的公共知识节点。[19]“经费投入与重大专项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与领导协调小组设立﹑社会力量参与和志愿者制度等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尚有需深入探讨的问题”。[20]唐岚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原则颇具新意。朱红涛认为应从建筑形象﹑职能形象和文化形象构建未来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20]肖鹏以《反思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一书为基础,讨论近年图书馆“回归实践领域”的趋势和原因。[21]魏建琳认为在公共物品理论视阈下社区图书馆供给模式的选择体现出更多的复杂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百余年发展历史跌宕起伏,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界对现代图书馆精神的矻矻追问,唤醒了图书馆精神和权利意识,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渐回归其核心价值。我们不否定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但也不会掩盖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仍喜忧参半:如何解决公共图书馆馆舍稀缺且分布不均的矛盾﹑如何重拾公民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个人权利﹑如何增强中国图书馆界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等都是今后要关注的问题。理清公共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结合的脉络,积极开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证研究等,将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 热点四 公共图书馆评估
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是图书馆改善办馆条件,提高社会认知度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明图书馆”竞赛,到90年代的科学评估探索,再到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20年来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每一次评估标准的修订和更新,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改革思路日渐清晰。第五次评估定级中“免费开放得分为满分”被写入定级的必备条件之中,以及“电子阅览室坐席”﹑“读者服务区无线网覆盖范围”﹑“新媒体服务”等指标首次被列入评估标准……都表明公益性﹑普遍均等性﹑专业性的公共图书馆性质逐渐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逐渐在回归其核心价值。
“图书馆评估是一项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复杂活动”。[22]李丹﹑申晓娟通过对历次评估标准对比分析和相关评估总结材料的综合梳理,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20年来的发展变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顾。钱建新则通过对5次评估标准的体系框架﹑内容﹑权值分配﹑具体指标的分析比较,梳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评估标准对今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万行明从明确评估目的﹑制定评估标准﹑界定评估工作责任﹑加强评估工作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四个方面,阐述评估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内容与发展路径。黄钰新指出要从导入社会评估机制﹑培育独立的社会评估机构等出发,提高社会参与图书馆评估的程度。周文超指出构建适合于读者使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工作不可忽视的意义所在。
如前所述,1994年起,文化部先后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了5次评估定级,围绕2013年进行的第5次评估的专题调研﹑评估标准确定﹑评估结果分析的论文颇多。吴正荆等从我国区域﹑人口数量﹑人均GDP角度,从不同角度和地域对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展开分析,提出应增加服务效能和服务宣传评价指标。张军华对第4次﹑第5次《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进行比照分析和总结。另外,林旭东﹑李红﹑宋廷旺﹑金美丽等以第5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安徽省﹑湖北省﹑甘肃省和云南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折射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客观上,图书馆生存危机的出现是推动图书馆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未来第6次评估定级工作中融入新的标准修订理念,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修订符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实践的评估标准等必将成为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公共图书馆评估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评估主体多元化不容忽视。与国外不同,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评估规则的制定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公民参与的机会很少。其实,公民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大多数人群,缺少了这个利益群体的参与,公众对评估标准和规则的认同度将大打折扣。因此,将公民和相关信息咨询公司等纳入评估主体的候选对象,无疑是解决公共图书馆评估遭遇社会公众的质疑与挑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松霞,倪晓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总分馆建设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 (9):12-16.
[2]洪伟达,王政.以图书馆为基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4(3):12-16.
[3]黎梅,奉晓红.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4(5):107-109,115.
[4]金武刚.示范区创建与公共图书馆进展[J].图书馆,2014(1):1-7.
[5]冯国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6]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1):84-92.
[7]张玉梅,张萍.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以宁夏地区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4(6):127-132.
[8]王耀,张玉梅.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1):88-90.
[9]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2):1-6,9.
[10]王冬阳.试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 (3):34-40.
[11]王冬阳.机构法定·理事会治理·岗位管理——基于公共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14(1):31-33.
[12]宋戈.欧洲数字包容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J].图书与情报,2014(6):69-75.
[13]黄渊基.公共图书馆哲学:公共性、文化使命和服务转型[J].图书馆,2014(4):113-115.
[14]刘群.公共图书馆:从地理的中心到文化的中心——也谈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43-46.
[15]顾霞凤.谈谈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89-91.
[16]徐芳,陈婧.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援助模式构建[J].图书馆,2014(2):135-137.
[17]张铁.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0):1-3,7.
[18]胡永强,史伟.公共图书馆事业寻求社会捐赠攻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4(1):106-109.
[19]于虹.公共图书馆的未来社会图景及演变道路[J].情报资料工作,2014(3):85-88.
[20]朱红涛.省级图书馆社会形象定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7-11.
[21]肖鹏.情景规划:图书馆未来的再设计——读《反思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未来》[J].图书馆论坛,2014(9):109-113.
[22]王金英.图书馆评估简论[J].新世纪图书馆,2014(9):60-63.
Review of Public Library Events in 2014
Huang Xiao-ling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hot words: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public library, research on public library theory, etc. Meanwhile, it introduces some importantachievements andhighlights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Librarianship; Public Library;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收稿日期]2015-04-27[责任编辑]邵晋蓉
[作者简介]黄筱玲(1969-),女,硕士,湖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50多篇,参与撰写专著4本。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6)01-0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