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016-12-16王菲王景妍
王菲 王景妍
摘要: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承、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进而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十六大以来有了长足发展,但当前仍存在着来自于体制制度、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制约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党的十六大以来,衡水市县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有关精神,因地制宜,向心而动,加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度,凝聚各方面力量,取得了突破。
一、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不断创新
近年来衡水市多市县不断尝试对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解,开拓思路,取得显著成效。如故城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杭运河申遗为契机,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深州市以实现“深州梦”和“文化强市”作为文化建设任务的总方针,以建设文化大院为口号,着力部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冀州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开展“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文化倡导与传播理念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创造,让农民成为真正的文明使者。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衡水全市逾500个帮扶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增添习三内画艺术博物馆、安平台城村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博物馆、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连同之前即建成的桃城区法帖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共有5个文化博物馆。全市百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数字影院数十家,农村电影放映队数百个,相关数字放映配备设备数百套。全市共建设完成新农村书屋2000余家。
(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运行良好
目前,衡水市在编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将近500人,基本可以满足正常运行需要。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相关文化战线工作人员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定期培训和考察活动,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桃城区、冀州市、故城县三区县通过构建外“引”与内“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县、乡、村三级文艺网络体系,将文艺人才的管理机制建设至于工作重心,探索了一条城乡互动、乡村联动的文化之路。同时对于新鲜血液的注入,广泛面向社会招聘,吸引了高水平的文艺新生力量。
(四)群众公共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近年来,衡水市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品牌,如衡水市元宵节鼓王大赛、景县乡村流动大舞台、枣强县大营皮草文化节、武强县中国吉他文化节、国际麦田音乐节、冀州民间手工技艺展演大赛、三皇炮锤武术大会等。各县区根据本地特色,组建由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化组织,如桃城区书画社、阜城康乐评剧社、饶武书法社等,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二、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近年来,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突出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政府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问题
衡水市经济欠发达,在文化设施上欠账较多,文化服务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市政规划进一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广泛集中资源和财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一批与城市性质相匹配,体现衡水特色的集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
(二)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度的问题。
目前,衡水市的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标准化处理模式,缺乏系统化服务方式和长效化运行维护机制。各类文化设施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缺乏管理和有效的使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对此,各级政府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正确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美化群众精神家园、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定位,定期到文化场馆调研,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方向、出思路、抓落实,点带面,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全新导向。
(三)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
目前衡水市仍有少数部门尚未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部分基层部门文化工作者分身文化、经济领域,人员借用现象突出,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不高、职称偏低现象,基层文艺创作、展演、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专业人员青黄不接。
对此,全是各县区应将公共文化服务战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放到工作战略高度,从长远角度出发,配备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编制,并保证人员到位,专人专职,尤其对于县级以下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需班长人员编制最低限,且足额到位,争取早日建成作风优良、素质卓越、资源丰富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同时,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先进性和创新性,面向社会广泛招聘并出台相关政策,广泛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通过定期培训、外出调研和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积极性,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定期对县级以下基层文化单位从业骨干人员进行轮训。力求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大师级水准的领军人物、文化名人、文化骨干的文化战线上文化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15.
[2]孙红春.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2(9).
作者简介:王 菲(1985-),女,硕士研究生,衡水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王景妍(1982-),女,硕士研究生,衡水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为2016020305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