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课堂13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05吴开峰牛秉乾
吴开峰 牛秉乾
“星光课堂13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吴开峰 牛秉乾
(山东省平邑第二中学,平邑 273300 )
“星光课堂136模式”是我们学校结合生源较差的实际情况,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做的一项重大实验改革.该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师生双方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生“演”,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即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和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激情;通过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表扬,使其成为课堂明星,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激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1”是指贯穿一个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注重基础,抓纲靠本,鼓励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尊重、赏识学生,增强其自信,开发潜能,以“星光教育”引领学生达成三维目标.“3”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和学案为引导,即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教材与学案的有机融合.“6”是指教学的6个环节(前提为学生课前预习).即(1)星光初现:概括前知,竞答问题;(2)展示表演:新知感悟,提出疑问;(3)互动探究:营造情境,探究规律;(4)星光闪耀:交流讨论,推出成果;(5)讲练拓展:达标练习,归纳延展;(6)评价小结:小结评星,布置作业.
一、以小组合作学习引领“星光课堂”
“星光课堂136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组建新的班级学习单元——学习小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的划分
分组不是划片,而应参考本班人数,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以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水平为主,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交流能力为辅,进行排名,然后进行“S”形分配.创建了六个学习小组,这样能保证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便于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评价.需注意这里所指的小组应该是动态的,如可以每个月调整一次,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尽可能多地与不同的同学亲密接触、合作交流,这样既能促进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小组的管理
实行民主加集中的原则.小组的管理权完全下放给学生,组内民主选举组长,组长带领成员创建小组文化,可以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号,也可以设计成员守则、组训、组徽等.全班讨论并建立小组内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班级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设计星光课堂学习成果记录表,如表1.
表1 星光课堂学习成果记录表
3.小组的座次
将教室划分为六个区,每个区集中坐一个小组,每两周按顺序变换一次区域.具体到小组内的座次,则由组长以方便互帮互助为原则,在每节课前安排好,完全自由组合.这只是基本原则,具体到上课时以学生的视听效果最佳为原则进行座位调整,课桌间的过道、讲台上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地方,还可以三个人合用一张桌子,或几个人围成一圈,总之,让课堂成为完全自由的学习场所.事实证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身心放松,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4.小组的学习活动
课前,充分发挥小组组长在预习环节的作用,科代表组织各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预习情况,评定等级,基本完成预习任务的,给予“A”级评定,完成效果较好的,给予“A+”级评定.然后,记录疑问,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再反馈给教师.
课上,小组的活动主要有两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这是互帮互助;竞答问题,表演展示,这是成果展示.互帮互助时,若遇有疑问,且在本组内解决不了,可求助于外组成员,随便走动到任何想要参与的小组内请教,也可以从其他小组请“外援”.成果展示时,组长或小组记录员会对成员的展示效果进行评级:只要主动回答问题或上台做题,就给予“A”级评定;效果较好的给予“A+”级评定.
课后,了解学情,查漏补缺,互通有无.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松散和随意的过程,每位同学找出本节课学习的不足之处,请教同学,补充缺失,巩固学习成果.
二、“136星光课堂”实施课例
下面以具体的一节课《倾斜角与斜率》来说明“136星光课堂”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星光初现:概括前知,竞答问题
中学数学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很强,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适当复习很有必要.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精选复习内容,设计成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精、简、针对性强、衔接作用明显,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达到既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的目的.回答问题的方式不是教师点名,而是给出问题,由学生主动申请回答,也可在黑板上演示作答,其他同学可给予补充或更正.这是学生本节课的第一次自我展示,一定要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评价,教师再视情况加以点评,给予评级,此环节用时不超过5 min.
在执教《倾斜角与斜率》一课时,先给学生布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平面当中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2)直线是由什么组成的?
(3)在平面内,怎样作一条直线?
这三个问题简单易答,能够让学生复习初中的知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巩固对直线确定要素的认识.
(二)展示表演:新知感悟,提出疑问
新知识的引入对于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巧妙的情境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情境创设最好来源于生活,选取我们熟悉的场景,这对数学这一学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要求每节课都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但一定要有针对性.新知识引入后不要过多耽误时间,要迅速转入对新知识的感悟、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和接受.
本节课的新知识引入是用如下几个问题完成的:
(4)过平面内一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5)过平面内一个点能作几条直线?这些直线的区别在哪里?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既可以复习确定直线的要素,又可以引出“倾斜程度”的概念,然后教师自然而然给出“倾斜角”这一定义,完成本节课的情境创设和课题引入.问题(5)可让学生在黑板上用三角板或直尺演示,这样做不仅更加直观形象,而且给了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三)互动探究:营造情境,探究规律
课前的预习,学生一般是以阅读教材为主,并不能深入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学习,更谈不上深入理解.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非教师教会,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只是适当地加以引导、指导.所以,在引入新知识之后,我的做法是以问题的形式营造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规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揭开知识的面纱,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
在《倾斜角与斜率》接下来的环节中,我给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6)请找出下列标注正确的倾斜角.
(7)根据定义,请探究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8)请作出倾斜角是30°的直线,能作多少条?
(9)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要素?请分别列举.
(10)在已知倾斜角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概念可以刻画倾斜角的大小?
(11)在不知道倾斜角的准确值的情况下,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斜率?
以上几个问题,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引领学生对倾斜角的进一步认识和引入斜率并探究斜率的坐标公式.提出问题后,是学生的静思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画、写、思考等活动,这个过程需要课堂的绝对安静,教师不打断,不讲课,不组织活动.独立自主的思考是小组讨论活动的基础,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自我时间.学生静思的时间控制在5 min内.
(四)星光闪耀:交流讨论,推出成果
静思之后是第一次的小组交流讨论,这个交流就是学生们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对以上若干问题的见解,再由不同意见的同学加以更正或补充,这样每位同学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同学们也可以提出疑问,由小组成员解答,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也可以请“外援”,直到组内所有同学没有异议,形成小组成果.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深入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也可适当参与到某个小组的讨论中.
讨论之后,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小组成果展示给大家,可以采取在黑板上通过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讲解的要求是让大家听明白,这样学生不仅满足于学会,而且要思考如何“教会”.台下的同学可以发问,讲解的同学要给予解答.这个环节完成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又上了一个层次.如果在讲解时发现疑难问题,老师再适时点拨.这种方式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非常积极,学生们感觉有事可做,既能学到东西,还能展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此环节用时大约15 min.
(五)讲练拓展:达标练习,归纳延展
当堂达标检测是 “136星光课堂”教学模式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典型例题讲练和小题形式的巩固训练.对于典型例题,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活动基本类似环节三至环节五,即:自主解答,交流讨论,展示成果.巩固训练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给出,是课前准备好的3~5道小题,比较基础,重在训练当堂的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此环节时间控制在10 min内.
(六)评价小结:小结评星,布置作业
在以上每个环节中,每位同学发言后,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前面提到的标准由专人进行等级评定.课堂最后根据记录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整体表现,由全班同学选出本节课的“班级学习之星”和“班级星光小组”.后总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136星光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解放学生思想的途径,是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体现.构建高效课堂的课题,以星光课堂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立足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展,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时时闪现光彩,成为课堂表现的明星,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