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2-05罗文正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法学教育培养模式

罗文正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罗文正1,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找到准确的培养目标,凸显时代精神和竞争能力的教学理念,加强法律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设置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坚持走特色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与国际法学教育接轨的优秀教师团队。

关键词:法学教育;培养模式;法学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许多法学界、教育界的专家认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地方高师要响应教育部文件要求,努力探索科学化、合理化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加强当地人才储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地方高师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同时具有最高的指导功能。在地方高师教育体系中,设置课程、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等都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来实行。因此,地方高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前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当今社会中,大量需求法律人才,法学教育应重新修改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地方高师应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师资、教学、科研的优势和条件,立足当今社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当成是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

地方高师法学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具备传统法学所不具备的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性较强的高师专业学科优势。同时,地方高师院校又拥有多年从事法学与教育学科交叉授课经验的一线教师。如果能把这个优势利用好,其培养的法学人才就会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而法学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地方高师院校应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法律教育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的,既能运用法律理论分析和解决法律实践中的问题,也可以从事法律教育教学的人才。

二、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

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等要素。因此,地方高师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建立“既能运用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又能从事法学教育”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法律人才不仅是法律实务部门所需要的,而且也是各级政府机关、各公司企业、各类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为此,地方高师法学人才培养一定要注重两点:其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仅仅具有深厚理论知识,而且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二,培养过程中能为中小学政治法律教学的教师人才。换句话说,地方高师法学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中小学教育上,为我国中小学政治法律教育的发展服务。

(二)建立复合型的法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等学校、法律部门、教育行政单位还有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部门大力协助、共同发展。因此,地方高师必须立足于大法学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既能培育大学生在法学专业的基本素养,又能培养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在建立复合型的法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以大力培养集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素养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性法学人才为培养目标。

(三)构建灵活而科学的法学人才培养的机制

地方高师虽然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并不是完全学分制,绝大多数地方高师并没有摆脱学年制的束缚,还不够灵活、科学。从目前高校学分制的统计分析,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以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3]而在目前的阶段,地方高师法学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几乎要依赖于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地方高师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从国内外专业法学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复合型应用性法学人才培养的案例中可以分析,复合型法学人才在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有多学科、多语言的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学科知识完全应用到法律实务中。我们可以把模式叫做法学、专业、应用三者融合,既不脱离法学理论,更能重视法律事务应用,又能以教育工作者的姿态和素养积极从事法学教育。因此,学生在成为高能力复合型人才前,需要掌握法学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

(一)积极探寻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地方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但拓宽了法学学科办学的途径和思路,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高师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立优秀教师团队。在地方高师中,有一部分法学教师缺乏实务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从事兼职律师工作,而忽视了法学教学。在未来的法学学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应要求教师多把精力放在教学中。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中,应通过多种人才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各单位和部门学习、交流,选派业务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和学习。地方高师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学术、教育资源的同时,不断提高法学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突出法学基础知识、法律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三方面的结合。

第一,在课程体系中,法学教育应着重凸显本领域的专业性。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有层次区别。法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在突出基础理论性的同时,还应实现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的结合。所以,法学教育专业方向课程一定要面向社会,服务地方。

第二,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应以提高受教育者法律实务技能为基本出发点。作为应用性的学科,法学学科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仅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法律基本知识过程中促进创新意识、创新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比如说,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可以单独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可以参与指导教师已经获准的科研、教学改革课题,还可以自主从事法律实践的创新活动。学生在参与研究和参加创新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

第三,在法学专业课程开设中应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据资料显示,既能熟练运用英语,又能使用法律知识与客户洽谈业务的法学人才全国范围内不超过10000人左右。而既能熟练运用外语,又能熟悉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司法工作者极为缺乏,广州从业律师中只有不到100名律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5]由此可见,地方高师法学选修课程体系应突出其学科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律实践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师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法律本科人才为法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2]王保树,王振民.略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9).

[3]何自立,沈亚平.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3(9).

[4]张少杰.论地方高等学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

[5]周泉兴.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作者简介:罗文正(197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和民法总论。

中图分类号:G642.0;D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41-02

*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研讨式教学在法学专业民法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资助”(编号37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法学教育培养模式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试论法律职业精英化与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系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