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2016-02-05肖大刚马野刘双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循环内一科辽宁铁岭112700
肖大刚 马野 刘双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循环内一科 (辽宁 铁岭 112700)
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肖大刚 马野 刘双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循环内一科 (辽宁 铁岭 1127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选出冠心病患者130例,以随机数字法重组为两组。其中75例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法,数据记A组;75例则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法,数据记B组。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B组86.67%(65/75),同时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以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好。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生活习惯的转变,导致国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普遍上升,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其不仅准确率高,而且创口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但传统经股静脉介入疗法引发的并发症较多,因此应选择全新的治疗技术。本文即是对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两种冠脉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如下为具体研究内容。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选出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中男:45例,女:30例,患者年龄中最低值为48岁,最高值为81岁,中位年龄为(68.72±2.53)岁,患者病程中最低值为2年,最高值为11年,中位年龄为(5.42±0.62)年。B组中男:47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中最低值为46岁,最高值为80岁,中位年龄为(68.61±2.49)岁,患者病程中最低值为2年,最高值为10年,中位年龄为(5.29±0.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冠状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A组采用经桡动脉穿刺,B组采用经股动脉,具体方法如下:
1.2.1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疗法
在手术开始前,需对患者两侧的桡动脉开展Allen测试,了解血管供血恢复速率,选择恢复速率较快的一侧开展介入治疗。手术中,患者需采取平卧仰卧位,将选定一侧的上肢尽量外展,角度约为30°,并对穿刺位置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采用局部麻醉处理方式,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1%),穿刺部位应选择掌横纹肌上端位置,以动脉脉搏最强烈的位置作为穿刺点[1]。穿刺针的角度应控制在20°到45°之间,根据患者肌肉强度而定,以Seldinger法穿刺,要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以鞘管作为渠道为患者提供剂量为2500U的肝素,采用全自动推注器,注射速度必须放慢,防止因过快造成患者血管痉挛或血栓[2]。此时需询问患者手术侧上肢主观感觉,如出现麻木和发热的感受,则可以进行造影观察,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祛除,利用球囊扩张患者冠脉血管。治疗完毕后将动脉鞘管拔出,采用弹性压迫包扎的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8h后才能解除弹性包扎固定。并且对手术侧上肢开展制动24h处理,严密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变化、血液循环情况等。
1.2.2经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疗法
手术前准备工作与经桡动脉完全相同,选择平卧仰卧位开展手术。穿刺位置选择在患者右侧股横纹肌的下端,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穿刺麻醉药物、穿刺方法以及角度等均与经桡动脉介入疗法相同。穿刺成功后选择置入动脉鞘管,规格较桡动脉鞘管大1号,并推注造影剂,开展治疗[3]。手术完成后将穿刺点内压力逐渐释放,待压力完全消失后利用消毒后的一次性纱布对穿刺点进行包扎,术后手术侧肢体制动24h。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在住院期间不需要借助药物调节血压,对日常生活、工作不构成影响。治疗有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需要采用小剂量药物调节辅助,对生活和工作不构成影响。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只能通过药物调节血压,影响生活和工作[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数据进行整理。其中A组患者疗效显著者共47例(62.66%)、治疗有效者共26例(34.67%)、治疗无效者共2例(2.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B组患者疗效显著者共39例(52.00%)、治疗有效者共26例(34.67%)、治疗无效者共10例(13.33%),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65/7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1,x2=5.7971)。
A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33%(4/75),明显低于B组患者21.33%(16/7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9,x2=8.3077)。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8.27±13.71)min,B组则为(195.08±15.62)min,A组明显低于B组(P=0.0000,t=19.5053);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26±2.27)d,B组则为(18.07±3.96)d,A组明显低于B组(P=0.0000,t=12.9207),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在长期发展后就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下降或无效的情况,此时必须为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现代微创技术使得冠脉介入治疗成为了可能,我国传统冠脉介入治疗采用的均是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虽然这一动脉直径较大,但由于人体腿部脂肪层较厚,而且分布着更多静脉血管,导致穿刺操作更加困难,并且术后需要对手术侧肢体制动,如选择下肢很容易形成静脉血栓。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方式,其以上肢桡静脉作为通道开展手术,这一位置皮下脂肪层较少,而且距离冠状动脉更近,也无过多静脉血管分布,在手术过程中穿刺点选择和操作时间较短[5]。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经桡动脉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经股动脉,并且所需要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较低,可以有效提升术后恢复的舒适度,并避免患者再次受到病痛的折磨。
[1]卢思稼,韦伟,马建林.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23-2525.
[2]李兴升,陈庆伟,王志刚,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诊治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对比[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4):259-262.
[3]何峰,张寰,李焕明,等.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5):384-385.
[4]武冬冬,杨晓燕.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5):664-665.
[5]米力亚·吾布力,帕提古力·苏力坦.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84-86.
1006-6586(2016)05-0094-02
R541.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