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幽默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乱世时期的繁荣*

2016-02-04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幽默高潮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论中国幽默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乱世时期的繁荣*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中国幽默文化在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进入一个繁荣时期,黑暗的社会环境和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成为幽默繁荣的原因;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创作,幽默体裁、作品的集中增多,幽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幽默繁荣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幽默;魏晋南北朝;转折;高潮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经历的第一次长时间的分裂时期。然而这样的乱世却为幽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中国幽默文化在纷乱的时代环境获得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乱世中的魏晋南北朝前承大一统的秦汉,下启社会高度繁荣的隋唐,这一时期的幽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特征。先秦两汉的幽默文化得到继承发展,新的幽默形态和幽默的娱乐性进一步拓展增强。可以说,幽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阶段性特征之一。

一、幽默在魏晋南北朝走向繁荣的原因

这一时期幽默走向发展高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迫使民众化愤怒为嘲讽,以谐谑消解苦闷。这一时期经历了四百年的动荡,三国争霸、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政治局势风云诡谲,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世族门阀与寒门大众的矛盾激化,社会秩序混乱,经济民生凋敝,世风日益下沉,所谓“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曹操《蒿里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北史·文苑列传序》)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民众在这样的社会中找不到出路,苦痛压抑、恐惧的情感被迫寻求嘲戏当权、讽刺现实、自我解嘲的消解方式,以转移社会现实带来的生存危机。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所言“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实则是“内怨为俳”。

二是多元的思想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自由解放催促着幽默的自觉。这一时期是一个思想大变革的时代。秦汉在思想文化领域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权威趋于式微,儒学礼教、谶纬经学一干禁锢人心的文艺思想失去了市场,三教九流重新并起。玄学观念、佛教思想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开始显现作用,强权性文化逐步瓦解,社会思想结构日益多元化。作为主体存在的人的内心世界受到关注,信仰、价值、审美等开始重新建构,文人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定位自己,个性觉醒的时代随之到来。这种相对宽松多元的文化环境为幽默的繁荣准备了条件。以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陶谢等为代表的文人大多放浪形骸、潇洒不羁,幽默诙谐、庄谐相倚也必然成为他们应对现实环境的姿态,是他们“魏晋风度”的外化特征之一。幽默也因此伴随着思想的多元、个性的觉醒而开启了自觉之路,其不再是文艺领域的附加产品,而开始被有意识的运用,成为世人的有意追求。诸如邯郸淳《笑林》等专门的幽默小品集出现了。幽默由边缘向中心移动,这定然促进幽默的繁荣。

二、幽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的表现

这一时期幽默的繁荣景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创作。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对嘲戏文字、俳倡戏耍、调笑谐谑普遍较为偏爱,许多上层人士言行颇具幽默感,如酷爱俳谐的三曹父子(《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写曹操“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滑稽辨给,伎巧绝人”(《北史·艺术列传·上》)的陈后主等。而且许多帝王将相还亲自创作诙谐幽默的文赋,如曹操《止省东曹令》以诙谐口吻发布政令,南梁武帝作《戏题刘孺手板诗》等别具谐趣。统治者对诙谐幽默的喜爱带动民间幽默的发展,引领一代嘲戏之风。在知识分子方面,“崇尚老庄,轻蔑礼法,任达不羁和遗落世事”(孙述圻《六朝思想史》)是“魏晋风度”作家群共同的精神风貌,是他们普遍具有幽默感的基础。诙谐幽默可以说是这群知识分子愉悦性情、解构权贵、雅俗并收的生活志趣,是他们与现实世界斗争的手段,也是他们个性觉醒的特征和风度之所在。时常嘲笑戏弄曹操的孔融;洒脱狂放、言嘲行谑的阮籍、嵇康;乐感恬淡的陶渊明等无不用幽默回应黑暗的时代,在讽刺、嘲戏、谑弄中彰显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

二是幽默体裁、作品的集中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幽默的手法、作品大大增多。从宫廷、文士到民间,幽默性的俳优歌舞、小说、文赋、诗歌、寓言、谜语谣谚等层出不穷。游戏文字成为一时之风,每个朝代都有大量游戏文字之作,嬉笑怒骂,调侃谐谑之文时常见于笔端。在名士文集方面,邯郸淳撰《笑林》可堪中国最早的笑话故事集,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也饱含幽默的小说故事集,应璩《百一诗》、陶渊明《责子诗》、鲁褒《钱神论》、袁淑《俳谐文》均诙谐百出,传入中国的印度佛书,如《百句譬喻经》也颇多幽默寓言。总之,这时出现的大量幽默作品,既有纯粹娱乐性调侃,也有讥讽劝诫人世,题材上既有哲理幽默、生活幽默、政治幽默、宗教幽默,也有以饮酒、做梦、妇孺、鬼神等内容入幽默的题材,蔚为大观。

三是幽默诙谐理论的发展。南朝刘勰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谐隐》篇放在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一改世人视谐隐为小道的认识,把其当做文来看待。通过对“谐”和“隐”两类文学样式的产生原因、历史演变、功能利弊等多方面论述,告诫世人“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因而强调“谐”、“隐”的社会引导功能、政治效应和讽诫作用。体现了他较为系统的幽默观,这也是幽默发展史上第一次关于幽默的较为系统的论述,迈出了幽默理论研究的重要一步。

三、结语

周谷城先生曾在《论幽默》中说“世道衰,天下动乱,就一定会产生许多幽默家”。魏晋南北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大批幽默家、幽默作品的问世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幽默传统并光大之,开创了新的幽默局面并引领之。家国离乱、政局跌宕、思想多元、个性觉醒的时代环境让幽默成为社会的调节器,幽默之花因此茁壮成长,并影响了中国幽默文化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1]魏裕铭.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史论(先秦至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殷仪.幽默文学的历史演变.渤海学刊,1989(3).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59-01

作者简介:刘枫*刘枫(1990-),男,河南周口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幽默研究中的逻辑起点问题考探”(编号14ZC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幽默高潮
百折再看高潮来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四化』助推学雷锋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