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价值·方向: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红色文化内涵

韩 军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内涵·价值·方向: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

韩军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是紧密契合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共同主体的一体两面。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党的建设的思想源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现实支持。提出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的构建方向。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的建设;内涵;价值;方向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党的诞生成长壮大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党的建设在主体上具有同一性、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红色文化自产生起,就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党建立的政权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其蕴含的执政理念、政治思想、价值取向、制度构建等,对今天的党建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

(一)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家园

个人若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政党若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年代,没有了战火硝烟,却仍然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各种思潮,如何拒腐防变,如何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红色文化中凝练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老一辈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为民族独立而谋的探索与奉献;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则是新一代共产党员在建设年代的开拓进取、鞠躬尽瘁。蕴涵其中的爱国情怀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其忠于理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仍在鼓舞着激励着我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必胜信念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生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在当代仍然发挥着思想教育和精神引领的作用,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现实载体

实事求是就是活的毛泽东思想。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反对本本主义》,到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在不断同党内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958年“大跃进”以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违背和破坏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无论是革命的高潮还是低谷,无论决策是正确还是错误,红色文化都作了真实的呈现,随时提醒我们脚踏实地。

(三)红色文化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良好再现半半旧的中国,一度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

面对远远比我们强大的敌人,面对极其复杂、极其险恶的革命斗争环境,决定了中国革命是长期、复杂、艰巨的,中国共产党只有以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作好长期的、勇于牺牲的准备,中国革命的胜利才可能实现。现在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人均GDP仍然很低,原有的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还有许多的缺口,还必须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有干劲、有士气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现实支持

(一)政治价值:为党的执政合法化提供了文化根基

首先,红色文化的内容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近代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各种救国的主义和各种阶级力量纷纷登场,以期救亡图存,走上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但是农民起义没能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没能救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人民建设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以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展示了它的执政能力。

其次,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传播红色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回顾党的历史、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现有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对比先辈们的胸襟、情怀和气度,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地位。传播红色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新生代的青年更加了解党领导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历史、了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在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隔空观望对话中,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这种思想教化让更多的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的冲击渗透时,在评论社会问题时,以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和思考,对现有的稳定、发展的大局,有一份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对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与政治状态持理解和赞同的态度,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政治认同感,这种认同将会转化成为一种稳定的政治支持,从而和党站在同一条阵线上,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愿景。这必然有利于稳定政治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再次,廉政文化的拓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拓展廉政文化的建设,能发挥红色文化在忧党兴党中“强身健体”的功用,加强党员抵御消极腐败的勇气和力量,实现“干部清白、政府清洁、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赢得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红色文化中的廉政思想还能教育和唤醒民众廉政监督意识,在更大的范围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让权力的运行曝光在阳光下,推动监督措施的落实和完善。这种规则的建立和运行,让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这种意识的唤醒,让民众的主人翁意识扎根于心,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也就不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是每一个人的事,从而更愿意与党与国同呼吸共命运,必然提高党的各项政策的执行力。

(二)经济价值:为党的治国理政优化了经济基础

首先,红色文化能提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理论和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区政权所创立的经济理论,在今天对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仍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民主来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的政治追求,以及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等,仍然符合于现今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红色文化能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优质环境。从宏观层面看,它可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经济思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经济行为;从微观层面看,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人在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方面受红色文化的影响,先进意识支配个体的经济行为,提高个体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整个社会效益,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红色文化所营造出的清新健康的舆论环境、诚信互利的道德环境,也能减少市场主体的道德失范行为,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冲突,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优质环境。

再次,红色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增长点。信息经济时代,是一个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的时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红色旅游已经率先发展起来,今后更要关注于其他形态的红色文化产业,充分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辟国内外结合的开发渠道,形成研究、教育、新闻、出版、展演、影视、网游、动漫等一体化联合开发模式,形成一条红色文化产业链条,使得红色文化取得联合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价值:为民族团结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红色文化的包容整合功能能够形成凝聚力。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冲击更加频繁,而国内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差异性日益凸显,思想文化的多元多变早已既存。红色文化因其文化来源本就是多元的,自有包容性的基因,善于与各种健康、进步的文化合作,在与其他类型文化交流、碰撞的时候,自然能够大度、宽容地相与,达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界面,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将尽可能多的文化类型以及这些文化之下的人都汇聚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之中,凝聚成一体。

其次,红色文化的引领功能能够形成向心力。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奋斗,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表。当我们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节点时,是红色文化将过去的历史和当下的现实连接起来,并为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三、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的构建方向

(一)区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弘扬红色文化

1、核心层:思想层面——坚决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从微弱到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更改不能动摇。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在思想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宗旨意识,这是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先决条件,即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在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定期的参加培训,保持理论长学常用常新。

2、中间层:制度层面——应需可调整

我国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层在不同时期的应需表现,如土地政策、统一战线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调整。在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现实需求从服从、服务于革命运动向服从、服务于社会建设和人的自身建设转换”,这就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适应改革所需,包括宏观上的法律和政策,微观上的各单位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整个制度层面充分体现红色文化核心的宗旨和精神,凸显价值导向。制度制定出来还需要在实际中得到落实,这就要求执法者和当事人都要讲法律讲程序,使得制度发挥着指引、导向、约束、激励和惩罚的作用。

3、外围层:器物层面——多样化呈现

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制度等较为抽象,难以为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但是当它以战斗遗址、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领袖故居、前辈遗物、烈士陵园、红色歌曲、影视剧、动画、3D再现等方式展现出来时,民众是能够看到、听到、触到且喜闻乐见的。在弘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注重与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合,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注重发挥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力,让红色文化融入到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文而化之”作用。

这三个层面面对的主体人群不同,要求也是不同的。核心层主要要求中共党员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意识在言行表现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制度层面要求公共事务的执行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器物层面主要面对的是大众,不能强制他们接受红色文化,只能以大众化、时代化、多样呈现的形式让他们了解、接受、内化并能自觉维护红色文化,培育出文化自觉。

(二)要在现实效益中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

红色文化要“接地气”,文化产业要让民众受惠。红色文化要由单一的训导式的意识形态宣传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转变,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红色文化的亲和力。文化产业要让当地民众参与受惠,激励他们自觉维护红色文化资源。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都要以民为本,要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确实体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相信办事的人,信任法律和既有制度。弘扬红色文化本就是党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两者须臾不可分离。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实际效益,形成得益—受教—接受—维护的良性循环。

(三)要在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所在。如果不弘扬红色文化这个主旋律,就会让其他的外来文化占据我们的头脑,那就正应了尼克松所言的“不战而胜”,是非常危险的,生活于其中的党员干部也会消极退化,不再符党员的要求,对于执政党而言,思想上的蜕变是致命的。要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来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5-27.

[2]孙会岩,邹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同内涵及时代意义[J].松州学刊,2012(1).

[3]熊扬勇.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战略路径[J].理论导刊,2010(2).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18-02

*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15SSK10);贵州大学党建项目(GGDJ1502)。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红色文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