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方面因素

2016-02-03刘小雨

黄河之声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客观规律宋代

刘小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浅析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方面因素

刘小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摘 要:宋代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少有的开明的朝代,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音乐形态有着很大的变化,即从以宫廷音乐为主转换到以以市民音乐为主;以少数人的欣赏范围扩大到更加广泛的人群,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戏曲和说唱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迅速发展,隋唐以来的曲子在宋代广为传唱,直接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器乐在宋元时期有重要的发展;宋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为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北宋陈旸的《乐书》、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在宋代音乐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宋代音乐的繁荣发展来探究音乐繁荣背后的诸多因素,主要从宋代统治阶级的政治背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级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几个方面对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剖析。

关键词:宋代;市民音乐;宫廷音乐;多样性;思想文化;客观规律

一、宋代市民音乐的兴盛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促使了市民音乐的繁荣,主要表现在说唱、戏曲、乐器与器乐、民歌、歌舞等方面。其中城市中娱乐场所的瓦子的出现成为音乐演出的载体,带动了音乐以艺术的蓬勃发展。

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结合音乐而形成的艺术形式。宋代的说唱是瓦市勾栏中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说唱种类主要有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使宋代说唱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戏曲在我国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我国戏曲艺术的确立可说在宋代,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是始于南宋的南戏,而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始于北宋的杂剧。宋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北宋杂剧、南戏、院本等。作品如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王焕》等。宋代的戏曲为我国后来的戏曲艺术做好了基础,元代便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也丰富了宋代市民音乐的形式。宋代以来的乐器主要是对以往乐器的改进,如奚琴、笙等,也出现了一些新乐器如三弦、双韵等;器乐独奏有郭沔的琴曲《潇湘水云》、琵琶曲《海清拿天鹅》等、器乐合奏有小乐器、清乐等。

在歌舞方面也有舞旋、舞剑、舞判等节目。除此之外,酒肆茶馆中也有用器乐或声乐来吸引买客的。可见音乐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使得宋代市民音乐发展活跃。

二、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方面因素

(一)政治背景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960年赵匡胤建国,史称北宋。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俘虏,北宋灭亡。同年5月赵构登基,史称南宋。1234年蒙古军灭金。1271年忽必烈统一全国,1279年元最后灭南宋。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初就非常重视以文治国,提倡儒学教育,用儒家思想来巩固政权稳定人心,因此宫廷雅乐作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的工具,在宋代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是统治阶级主观上的企图,在城市经济发展活跃的宋代,这种脱离现实崇尚复古的倾向,并不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不仅如此,宫廷雅乐中的阶级矛盾是雅乐逐渐趋于衰微的潜在因素。统治阶级所能掌握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在我国,表演和创作的力量是直接被人民大众所掌握,宫廷乐工主要来自底层人民,他们们并不是雅乐的热心表演者,只是统治阶级意图的传达着,在如此情况下,雅乐并不能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宫廷音乐正在逐步呈现出衰微的趋势。这对于市民音乐的发展与壮大是一股推动力,让大多数人越来越倾向于音乐本身对人的作用,即美感的享受和娱乐性。

(二)城市经济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市民音乐繁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市民音乐有着较大的影响。宋代工商业空前发展,出现了不少规模盛大的城市,如在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十余座,到了宋代则达到四十多座,如汴京、成都、兴元(陕西南部)、广州、泉州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的发展,繁盛的城市给音乐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人口的集中更是为音乐的流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音乐的现实性,艺术性,群众性,社会性等起推动作用。由此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音乐大盛。

城市艺术活动场所的出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随着商业的需要城市中产生了大型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瓦市也称为瓦子,瓦子里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场子称为勾栏或游棚。在北宋汴梁的瓦子中有勾栏五十余座,较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即市民云集烟散之意”南宋初,高宗皇帝跑到南方,为满足军士空闲时娱乐要求,创立瓦市召集各种民间艺人在瓦市中表演。(《梦梁录》)“召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嬉戏之地”。瓦市不仅为市民‘手工业者、商贩、军士、农民等提供娱乐场所,还肩负着在元宵、元旦时和一些寺庙举办宗教节目,具备着较为广泛的民间艺术活动。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不断成熟,使宋代成为我国市民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由此看出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不同阶级思想与文化交流

每个时期的音乐文化都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基础作为依托。汉唐时期音乐的深厚积淀,为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创造了优厚的条件。1.朝代的交替使得大量的乐谱、乐曲以及乐器等流入民间为民间艺人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促使了音乐在市民阶层中的壮大;2.唐代以前的乐人主要依附于宫廷、贵族和官宦之家,且人身自由受到很大限制,而到了北宋时期,官府的乐人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具有了相当的独立性,这对于市民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武林旧事》中提到艺人们有着各种专业的组织称为“社会”。《梦梁录》卷一中记载:“姑以舞队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等各社,不下数十”。各社艺人的人数有多至一百人到三百余人的,可以想见,音乐活动和市民生活打成一片,从而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养料,也推动者市民音乐的兴盛。3.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兼容精神的朝代,这种兼容精神表现在宋代雅俗互融的关系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上层社会慢慢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世俗流行的下层文化,形成了一种由雅而俗,俗中求雅的发展道路。4.宋代市民音乐的兴盛也与音乐文学的结合紧密结合,如宋代戏曲、说唱等音乐形式中使用了大量文人创作的作品,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等人创作了一系列像《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等优秀作品。音乐作品和文学的结合提高了音乐内在的艺术魅力,更加具传播价值。由此可见,市民音乐的兴盛离不开思想文化基础作为铺垫。

(四)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着宋代封建制度的衰微,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萌芽,新兴阶级的不断出现,使得统治者更加急于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体现在音乐上即雅乐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微,形式越来越僵化,而与之相对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音乐开始逐渐成为主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统治者的地位开始瓦解,曾被他们当做政治教化工具的音乐也还是渐渐失去了中心位置。历史发展的规律即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新事物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则会走向衰微直至灭亡。在宋代,宫廷雅乐更多的是作为教化和挽救封建制度的工具,并不是从大众本身所需要的艺术性、音乐性、娱乐性出发的。因此,宋代市民音乐的兴起于发展、宫廷雅乐的逐渐衰微,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结语

一个时代的音乐发展与所处的时期、社会背景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宋代虽然不是而完全的统一,但是它给人们创造了一定的安定环境,有利的经济政策作为依托,促使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带动了音乐的发展与进步。总的来说宋代市民音乐的兴盛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符合了音乐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 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4] 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5]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6] 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通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7] 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8] 孙继南,周柱栓.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9]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客观规律宋代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国学教育热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新的认同分析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在新形势下,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