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2016-11-18尹燕玲
尹燕玲
摘 要:工笔花鸟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工笔花鸟画是工笔花鸟绘画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线条作为一种特别的绘画语言在工笔花鸟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用线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宋代花鸟画优秀成果的继承和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特点;线条
宋代是历史上文化繁盛的一个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以及经济政治的发展,绘画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尤其以工笔花鸟画最为明显。北宋初期,以富丽华贵、精工细腻的“黄氏体制”绘画风格成为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主流。宋代的工笔花鸟画在皇室贵族的支持、画学画院的兴办以及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发展繁荣。宋徽宗赵佶对工笔花鸟画的贡献是巨大的,由他带领下从宫廷到民间都荡漾着一股浓厚的绘画风气,有着“全民皆仕,全民皆画”的新风尚。皇室贵族的绘画趣向在绘画中起着龙头作用,院体工笔花鸟画在整个宋代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画兴起,士大夫在工笔花鸟画上的学习越来越多,造成了相对独立的局势。北宋后期以李公麟的白描为代表,工笔花鸟画用线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1 宋代工笔花鸟画线条中线条的运用原则
工笔画的线条运用原则其实历代都很讲究,在宋代这个“全民皆画”的朝代对线条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深化,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书法用线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在造型上跟加注重对象神采地描绘,以及加强对笔力的要求。在宋朝突出的几个线条基本运用原则就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虚实结合”。
1.1 “骨法用笔”
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画品》中就有提到“骨法用笔”的概念。在古代用笔也可以理解为用线,也就是说以线条为骨架进行绘画,通过用线表现画中的精神气质。在绘画中线条不仅仅是起着轮廓线的作用而是画中的骨架,是画面中的精气神所在。宋代的画家用线遒劲又添秀润,紧密之中又透出疏朗,注重“骨法用笔”的运用形式。用细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再上颜色,色和线层次清晰但是又浑然一体,作品完成后墨线清晰有神,成为支撑画面颜色的筋骨。宋代工笔花鸟画家李公麟把“骨法用笔”的法则运用到了极致。他的代表作《五马图》用笔精炼造型准确,用最洗练的笔墨恰到好处的浓淡晕染造成丰富耐看的视觉效果。
1.2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也就是说根据事物的状态进行造型,注重画中的“形”和“象”,强调“物”在造型中为主要参照,要求画家对事物细心观察。宋徽宗的工笔花鸟画尤其注重在“应物象形”精神引导下去观察事物。曾经有一次画院画家在画一只孔雀举腿想攀上一个藤墩时,左右脚搞错了,徽宗当场就提出大家在绘画中的失误。正是宋人对“应物象形”的遵循,所以留下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优秀作品供我们后人学习和欣赏。其中赵昌的《写生蛱蝶图》是一幅优秀的写生的兼工带写的作品。作者对画面中各种物体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区分,对物体观察非常细致。画面中花和叶的线条粗细差不多,但是用墨浓淡和行笔的缓急有区分。远处的水草杂花没有用双钩的方式而是用没骨法画出,蛱蝶用线的粗细、浓淡变化很明显,叶子的写意用笔和昆虫的工笔用笔。叶子用线粗细有变化,用笔劲健,用轻淡的墨色勾勒,线条谨劲连绵。整幅画生动自然,画风有别于“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显出独特的风貌。
1.3 虚实结合
宋代工笔花鸟线条的虚实结合其实讲的就是节奏感和韵律美的相辅相成。虚实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每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是由画家在绘画中用线的提按、轻重缓急、行笔顿挫以及转折所产生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指用线的长短、粗细、浓淡、繁简、疏密等变化所产生的节奏变化。崔白的《双喜图》对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用线粗细、干湿、浓淡、劲柔、顿挫的变化非常丰富。树干以浓墨劲笔、连勾带皴画出,土坡以中锋侧锋兼用、浓淡相间的湿润笔触画出,用笔洒脱。叶的筋脉以及竹梢用不同的笔势和有力的线条双钩表现。兔子和喜鹊的羽毛,用细线勾勒,这样就更好地表现了羽毛的质感。崔白舍弃了死板的外轮廓线,改用各种不同的笔法表现物体各处的质感。整幅画充满动势,把这幅画的秋天猎杀气息和躁动不安的情绪完整的刻画出来了。
2 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形态特征
线条的不同形态特征可以让画面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宋人对工笔花鸟用线已经很成熟,对于线条的不同形态美运用得很好,线条更加的丰富多变,画面的情感表达也越加到位。
2.1 线条的连断和松紧
在绘画上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笔断意连”,所谓“笔到意连”是指线条虽然断开了,但是笔势相连续。 线条适当的断开可以收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就巧妙地运用到了连断和松紧的用笔形式。画中的竹叶以连断的用笔表现出被雪花积压的效果,产生了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这使得画面跟加生动形象。画面中线条的松紧之分也很明显,右边部分树枝稀少显得疏朗、轻柔温润。左边部分是整幅画的重点线条稠密,线条多表现为坚硬、挺拔。
2.2 线条的起伏曲直
起伏和曲直是表现线条的节奏感,就像音乐一样,要有高低起伏的节奏才美妙,亦然一幅画的用线要有起伏曲直变化才会生动有活力。吴炳的《竹雀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笔的起伏曲直,他采用战掣的颤笔对竹叶进行勾勒,这种用笔结合了赵佶的“金错刀”笔法。竹叶的起伏曲直变化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3 线条的粗细长短
在绘画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画面需要绘制不同宽度和长短的线条这就使线条有了粗细长短变化。 粗线主观感觉比较厚重有力道,而细线感觉比较轻盈。长线让人感觉舒缓,有韧性,而短线条则感觉比较坚硬。例如,赵佶的《五色鹦鹉图》有些用线结合了“瘦金体”的用线特点,用笔充满张力和弹性。下笔时力道比较重,出现了一点钉头,从下往上的方向勾勒。鹦鹉用线多为长线条,表现羽毛的柔韧舒缓,而树枝用短线条表现,结实有力,这样整幅画的平衡感很好,画面和谐。
线条是中国绘画中的精神依托,是极其重要的艺术语言。古代画家们创造出了很多丰富多变、简洁轻快的线描来表现不同的造型和质感。他们选择用线条这样简明单纯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用线把工笔画的韵味和美感表现到极致。至宋以后人们对线的要求更加注重,线条成为绘画的精髓,画家在用线方面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根据程式化的线条,在其中更加注重加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东西,倾注自己不同的情感,用线条表现自己浓重的个人特点。这使工笔花鸟画出现了多元的艺术形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面对当今丰富多彩的美术大潮,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将现代的工笔花鸟画推向新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 盛天晔,颜晓军.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宋代花鸟[M].湖北:长江出版社,2011.
[2] 金纳.两宋院体花鸟画教学与研究[M].清华出版社,2004.
[3] 杨炯.谈工笔画中线的形态与审美[J].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0,26(1):67-68.
[4] 刘琳.宋代工笔花鸟审美特征和形式语言[D].湖北美术学院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