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民间音乐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例

2016-02-02张晓慧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作用

张晓慧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河南民间音乐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例

张晓慧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而且发展也比较完善,其民间音乐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包含了巨大的价值。鉴于此,在学校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开设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课程,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而且还可以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河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广泛传播在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方面和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河南民间音乐;中华文化传播;作用;汉语国际教育

河南省处于我国中原地区,而中原正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发源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便有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因此河南省还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誉,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翘楚。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兼具音乐属性和传统文化属性,因此河南民乐既传播了其音乐的美感,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目前,我国媒体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还很低。基于此,中国文化要想向世界进行传播还须另辟蹊径。伴随汉语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以此作为为平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已是目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

一、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现状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国逐步进入现代化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音乐生活也得以快速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具有时尚气息音乐文化的代表流行音乐,通过影视渠道、网络渠道以及各种媒体渠道几乎占据了大众的整个音乐生活,遍布大街小巷。这种形势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民间音乐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传统音乐在乐种方面、歌种方面、剧种方面、曲种方面都在逐渐消失,传统的音乐文化只能游走于主流音乐的边缘地带,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不断发生冲突,矛盾也日渐突出。目前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也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往日红火的民间音乐剧团也逐渐走向衰败,曲艺音乐也不断的减少种类,然而即使可以存留下来的也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地域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民间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其文化对民间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性。民间音乐对于地域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通过民间音乐,可以加深全世界对河南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印象。

二、中华文化以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传播的桥梁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及其复杂的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我们必须结合一切力量与所有途径,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中华文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诸多方式进行对外传播。按传播主体来分,可主要分为政府进行主导类型、传媒进行驱动类型、民间相互交流类型、企业进行推动类型等。以政府作为主导形式的官方文化在进行外交时,主要以影视方式、报刊方式等向大众进行传播,通过学术交流、文艺交流等民间组织所进行的对外交流,以及涉外企业所开展的对外经营活动等都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在目前文化世界化环境下,通过结合自身文化传播的实际状况,借鉴外国文化的创博经验,大力发展汉语的国际化教育。需要明确提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汉语国际教育”既包含我国国内对外国留学生开展的汉语教学也包含在国外开办的汉语教学。采取中外两国共同办学的模式,我国的孔子学院在国外遍地开花,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悠久历史与发展现状、感受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

除此以外,为了大力发展国外本土地区的汉语教学,我国采取各种形式,对来自世界近80个国家的本土教师进行培训汉语,人数多大10万余人;并邀请世界5万多所中小学校的校长、教育相关官员以及老师和学生来我国进行文化体验与文化交流,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在世界树立起我国的国际形象。

三、汉语国际化教育下河南民间音乐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外国留学生对文化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及审美水平

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也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汉语,领略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魅力。外来个体融入异文化群体时需经过对此文化群体进行接触以及进行感知的一个过程。在对来我国留学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汉语方面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其进行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传播。其一,要重视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的传授,例如在课本中出现的文化因素和对文化进行思考,对文化知识进行了解以及记忆等;其二,汉语教学过程中也许注重课外对留学生开展中华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等对其进行文化熏陶。利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方面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培养,以此提升留学生的综合素质。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可主要分为戏曲部分、民歌部分以及器乐部分等,在美学方面和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替身留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的能力和审美方面的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有助于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进行世界化传播中发挥作用

孔子学院是中外两国合作建立具有非营利性质的教育机构,其办学宗旨为通过汉语在国际上的教学以及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推动全世界人民对中国社会可以进行客观认识与深入了解,加强中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正是由于孔子学院具有这样的办学特点和办学宗旨,所以在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播过程中非常具有优势,因而是中华文化进行世界性传播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需根植于建校地区,将中华优秀的文化资源很好的融入当地文化之中,这使得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教育工作要求更高、责任更大:

第一,孔子学院须以中华文化之中具有优势的办文化资源为立足点,并且对于目的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与全面的认识。要根据目的国家的文化特点,寻找中华文化与其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为中华文化进行国际化传播寻找生存空间。

第二,孔子学院须积极主办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相关活动,河南地区民间音乐是中原民众在生产过程和生活中不断进行实践而创造的,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形式,其不仅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艺术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我国华夏文化魅力的体现,极具影响力。

第三,孔子学院须积极参与目的国家的各种社区服务,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其社会建设,通过社区服务来展示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说明中国。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河南地区民间音乐为例,因其价值观具有正向性、积极性、传统性、朴素性等积极因素,因此可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孔子学院可通过社区服务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借此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社区服务可以通过诸如参加社区志愿者、举办社区文艺表演、帮助社区弱势群体以及在社区进行汉语教学等多样形式来开展。

第四,须与目的国家的学生需求相结合,重点开发符合当地学生实际状况和现实需求的各类中华文化相关课程。对优秀文化代表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加以灵活利用,确保中华文化相关课程的顺利进行。因为流行文化对留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而对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显得相对陌生,而且也不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并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进行贴近学校生活的改造,例如编排民族形式的舞蹈、民族音乐剧等,使其可以符合留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口味,从而使留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民间音乐。

(三)有助于对非物质类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及传承

民间音乐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美誉,河南地区民间音乐更是众多优秀民族文化中耀眼的明星。通过把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引进到汉语在国际上的教育中去,来提高留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方面的水平,既保持看河南地区民间音乐的青春活力,也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中非物质类型文化遗产的存留与传承。在汉语进行国际化教育中需强化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播的意识,明确其在中华文化进行世界传播过程中的历史使命与重大责任。汉语进行国际化教育既是汉语以一门语言的形式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更是以一种文化形式进行世界传播。这需要汉语教育的各方工作者共同协作,以汉语的教学为中心对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优势与精髓进行充分挖掘,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向世界人民客观陈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在。由于留学生群体是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因此也带来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和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这也为河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通过推广汉语国际化教学事业以及汉语的教学过程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中国、认知中国,进而接纳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以此在世界上建立起中国爱好和平、追求和谐、蓬勃向上的形象。

四、结束语

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也以汹涌的态势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异国的文化也向我国潮涌而来,尤其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文化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中华文化进行传播过程中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却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中国形象的建立与对中国的正确解读。鉴于此,中华文化须拓宽对外进行传播的途径。汉语进行国际化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为中华文化进行对外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将河南地区民间音乐向更广阔的范围进行传播。中华文化通过这个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让世界可以更加了解中国、更加赏识中国。

参考文献

[1]胡素莲,李剑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化类课程建设之文化体验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74-78.

[2]王祖嫘,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1-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92-99.

[3]宋海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下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传播[J].中州学刊,2015,(11):168-171.

[4]李鸿亮,杨晓玉.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2):56-59.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民间音乐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例”(编号1524004100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慧(1973—),女 ,河南商城人,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传统音乐 。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作用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