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6-12-23韩力
韩力
摘 要 本文以郑州航院为例,探讨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事业,2013年教育部对原“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整合并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近年来,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继续发展壮大,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增设了此专业,但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能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毕业生凤毛麟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知识转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式启用后有了新的专业内涵,部分高校对实践有所重视,但重视程度远不及理论学习。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1.1实践教学时间短,学分低
实践教学需要从时间上得到保证,没有充分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无法得到保障。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多安排在第七学期,约八周的时间,实习安排时间短且靠后,而且部分高校还会受实习条件限制,难以组织集中实习。整个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众比,多在20%以下。专业实践教学实际所占培养时间很少,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多数高校基本上沿用原“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手段单一、专业见习开展不力等问题突出,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对实践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实践教学缺乏过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设计较为松散,缺乏系统连贯性。合理有效过程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通过给学生具体的量化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实践效果。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加入过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1.4实践缺乏国际化环境,实习基地建设受限
尽管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众多高校也纷纷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但是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国内学生的实习问题,能够到海外实习的学生不多。一些国内高校缺乏相应的留学生生源和资金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受限,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国际化环境,不少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到毕业都没有接触过留学生,走进过真正的留学生课堂,专业发展严重受限。
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实践体系直接影响到教育水平发展,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特点
汉语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国际化的新特点。(1)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汉语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具备相应跨文化交际能力。(2)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多元文化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特点,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3)在实践教学建设上要逐步实现教学对象、实践教学环境的国际化。
2.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结合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实践。建立贯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使国际汉语教师技能培养不再只从教育实习才开始,而是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起点就起步。在四年的培养中全程设置专业实践,每个年级设立其相应的实践目标、实践要求、评价体系,使技能训练贯穿全程。
2.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成中强调系统系、持续性、实践性原则。(1)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系统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语言知识、文化常识、外语能力、教学技能等课程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于零散的状况。(2)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持续性。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分阶段进行,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渐进性。(3)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性质的学科,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类课程,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
3基于郑州航院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
郑州航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在45人左右。学校地处内陆地区,较沿海和发达城市,专业建设起步晚。学校于2013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建立了孔子学院,2016年9月开始招收留学生,但人数仅有5名,尚未没有实习基地,校内实习资源有限,学生接触留学生的机会不多,能直接走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实践教学的很少。因此,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这一核心,建立贯穿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度安排实践活动,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这四个实践活动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能包含其他实践活动的一些内容。此外,在实践的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答疑、指导监督。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践时长要求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调查、讲评等方式了解各项教学实践的效果。
3.1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兴趣为实践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对汉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缺乏相应的了解,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环境、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观摩有助于他们在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做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观察其他教师教学特别是优秀的教学,储备相关教学经验,对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见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见习、课外活动见习等。课堂教学见习是主要部分,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网络课堂观摩等途径实现;课外活动见习可通过游学观摩、与留学生进行联谊活动等途径实现。
3.2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集中在大二阶段,主要结合专业课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实践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研习包括反思和研究。通过反思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整;通过研究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层次思考,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研习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对外汉语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能力标准的研习;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的研习;课堂教学技能研习;科研方法研习。研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贯穿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分组进行研习,形成书面报告。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成立学习型社团或文化技能性社团、组织编写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教材等途径实现教学研习。研习是在“实践—反思—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集合的互动。
3.3教育演习
教育演习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以培养学生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为实践目标。尽管学生经历了大一见习、大二研习,但真正的汉语课堂还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对外汉语课按照教学技能划分课型,包括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综合课等,每种课型对老师的技能要求不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每种课型都能教授,因此在教育演习阶段需要给同学们提供全面的练习机会。
教育演习包括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或微格教学等形式。微格教学是其主要形式,它不等同于真正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小组、一对一辅导等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录制教学视频,训练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根据所要掌握的目标技能设定不同的教学时长,结束后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个人反思或集体讨论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
3.4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跨文化交际等综合能力为实践目标。教育实习需要走进留学生课堂,验证和应用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全面了解汉语教学环境、过程的现场实践。
教育实习包括备课、课前试讲、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实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实践,特别是到国外实习的学生,跨文化性就更突出。教学实习通过校内留学生课堂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国外教学基地的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学校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外汉语培训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开辟国外教学基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实现学生的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夏令营、秋令营等活动志愿服务、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招募等使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实习。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外企、外事机构、广播电台等实习单位,通过为涉外文秘、涉外管理、外文编辑等岗位提供语言服务等来完成实习。
总之,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从人才培养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谋得长远,培养出真正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基金项目:郑州航院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hjy16-22)。
参考文献
[1] 杨新新,刘晓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 何建.贯穿全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4(44).
[3] 杨蕊.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实习模式对比研究——以七所高校为例[D].安徽:安徽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