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探微*

2016-02-01周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腠理润泽皮毛

周光

(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

“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探微*

周光

(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

从“疏泄”与“润泽”两方面阐述“皮肤卫外功能”的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提出“皮肤卫外功能”是五脏表里相关作用和营卫调控下皮肤的生理与功能概括,皮肤“疏泄”与“润泽”是“皮肤卫外功能”的具体反映,“疏泄”包涵皮肤“通透”与“开阖”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润泽”包涵皮肤的“濡润”与气血、津液敷布的生理状态,其功能障碍和生理状态改变是临床许多常见皮肤病的共性机制,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疏泄”与“润泽”

“皮肤卫外功能”是临床辨治皮肤病和处方用药的理论基础,既往研究报道侧重于“营卫”对皮肤的影响作用,以“卫气”作用概括皮肤的“卫外”功能,就中医皮肤组织结构、生理状态与功能作用、脏腑与皮肤表里相关理论实质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较少。

根据临床实践和对古今皮肤病文献的系统研究[1],发现皮肤“疏泄”功能障碍和“润泽”状态改变在皮肤病证候与病机方面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大量名家医案立法与组方用药在基于脏腑营卫脉络表里相关整体性理论基础上针对皮肤“疏泄”与“润泽”立法方面也有明显的趋同性。由此,提出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和状态可能就是“皮肤卫外功能”的具体反映形式和理论内涵。

1 皮肤的组织结构,生理基础与功能表现

中医古代文献对皮肤组织结构记载有皮毛(发、毫毛)、皮部、腠理、玄府、浮络、爪、甲等;其生理基础、“卫外”功能的认识均与皮肤“通透”与“开阖”之“疏泄”功能和气血、津液敷布之“润泽”状态关联。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腠理的“疏泄”作用:“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黄帝内经太素》曰:“门者,腠理也。循正气在腠理出入也”;《赤水玄珠·中风》:“人身之血,内行于脉络,而外客于皮肤,渗透肌肉,滋养筋骨,故百体和平,运动无碍”,《黄帝内经太素》又指出“腠理为汗道”,津液“润泽皮肤于腠理”,阐明气血津液渗透,敷布于皮肤腠理,使皮毛,腠理处于一种润泽状态以发挥“卫外”功能。

2 脏腑与“皮肤卫外功能”的关系

“肺主皮毛”,肺以宣发与调节营卫来维护皮肤的“疏泄”与“润泽”。肺气宣发,皮毛得以温煦滋养而润泽,若肺气壅实闭郁,或肺气虚而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卫外功能减弱,肌表不固自汗,易患外感疾患,而且皮毛焦枯失泽。如《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心在液为汗”,心通过血脉对皮肤的濡养和对汗液的调节维护皮肤的功能;脾以“主身之肌肉”“主运化”参与皮肤的濡养和水湿的调节。如《灵枢·天年》“脾气虚,皮肤枯”,肝通过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来调节皮肤,肾气对皮肤的“疏泄”与“润泽”亦发挥重要作用。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李浩等[2]从文献资料和临床、实验研究等角度论证肺主皮毛的“皮毛”不特指皮肤毛发,在于抵御外邪时与“肌表”相似,指肺系的抗邪屏障,相当于呼吸道的免疫防御机制;杨恩品[3]就《黄帝内经》中脏腑功能与皮肤的有关内容做了归纳整理,提出湿热蕴结、疏泄障碍的面部皮肤炎症,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兼口干、尿黄、舌尖红、苔黄者属心经火热,并通过清心火、利小便来辨治。

3 “营卫”、脉络与“皮肤卫外功能”的关系

营卫之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卫属阳,营属阴,卫主外,营主内,历代医家对通过营卫调节皮肤功能以治疗皮肤病有趋同性认识。如《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白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营卫通过络脉、玄府、腠理、腧穴交会于皮肤,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经心肺布于体表,以温养皮肤。营卫调和,腠理、玄府疏泄开合有度,皮肤濡润致密,肌肉解利,津液布扬。王洪琦等[4]认为,“皮肤的生理基础与功能表现主要体现于卫气调控下的卫外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卫外保护机体,抗御外邪;二是温分肉,司开阖,主要反映在体温调节等方面;三是充皮肤,肥腠理,主要表现在濡养方面。其中卫外功能是最主要的,有抵御外邪、预防外感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刘志新等[5]认为,痒与痛只是郁滞程度不同而已,若卫气气机郁滞则主要表现为痒,若营卫之气郁滞闭塞则主要表现为痛。

脉络是营卫脏腑敷布气血津液、濡润皮肤、调节皮肤的通道。《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吴以岭[6]研究构建“络病学”体系,《脉络论》开卷提出,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络脉是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道,包括运行经气为主的经络系统和运送血液为主的脉络系统,两者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发挥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重要生理功能。并指出循行于皮肤和体表黏膜的脉络称为阳络,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脉络称为阴络。“脉络论”理论体系的创立对阐明脉络对皮肤的“疏泄”与“润泽”影响作用以及皮肤血管病证研究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4 临床常见皮肤病与“皮肤卫外功能”障碍的关联性

在历代医家文献中,许多临床常见皮肤病病机特征均与“皮肤卫外功能”障碍相关,主要反映在皮肤的“疏泄”与“润泽”功能状态障碍方面。一是腠理不固,疏泄失司。腠理不固,津气遗泄,表邪易入,此多为营卫脏腑气血对皮肤调节滋养作用失常所致,正如《伤寒论》第97条所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临床一些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慢性皮炎等多由此而发;二是热毒蕴肤,疏泄不及。或为外邪侵袭,或为内热湿毒外溢皮肤,阻滞脉络气血,灼伤营血津液。临床中急性炎症性渗出性皮肤病,如急性皮炎、急性湿疹等多由此而发;三是血虚风燥,肤失濡润。《外科正宗》:“气血不荣,皮肤枯槁”,“手足皮枯槁,血败生难保”。临床中泛发性皮肤瘙痒等多由此而发;四是邪蕴肌肤,气血燥结。湿热蕴肤,脉络阻滞,气血津液敷布障碍,肌肤燥结。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局部皮损症状突出,如局限性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五是邪蕴肌肤,血热毒结。或为外邪侵袭,或因内热湿毒外溢于皮肤,血热毒结而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基于“疏泄”与“润泽”功能状态基础的临床实践,始终贯穿于历代医家皮肤病治疗的立法与组方用药中。周光等[7]877对历代外科方剂计量学研究,其结果显示出基于“疏泄”与“润泽”功能状态障碍共性机制的“疏泄通透,散结,通利,濡润滋养”的用药特点和治法规律;《石室秘录》“消斑神效汤”以玄参、麦冬、沙参、丹皮濡润滋养之品配伍白芥子、升麻、白芷发散行表之品,治疗“满体生斑如疹者”。陈士铎自解“此证乃火从外泄而不得,尽泄于皮肤,故郁而生斑。本方之妙在用玄参、麦冬以消斑,尤妙在升麻多用,引玄参、麦冬以入于皮肤,使群药易于奏功,而斑无不消也”。

综上所述,虽然营卫对皮肤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不止于“营卫”的单一作用,通过相关系统文献信息梳理与比较,阐明脏腑-营卫-脉络-“皮肤卫外功能”的逻辑关系,对正确解读“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至关重要。

本文以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状态诠释“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及其功能障碍的临床共性机制,对传统理论和医家经验进行深层次挖掘、继承和完善,对学科理论价值认识和临床应用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周光,陈露.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理论构架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259-260.

[2]李浩,高雪,侯辉,等.护表御邪—肺主皮毛的实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5-6.

[3]杨恩品.《黄帝内经》脏腑气血理论在皮肤病诊治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45-47.

[4]王洪琦,马晶,李建国,等.大气污染对人体卫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45-46.

[5]刘志新,孙建峰.诸痒皆由卫气郁滞所致[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志,2005,4(3):192-193.

[6]吴以岭.脉络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周光,周铭心,吕光耀.中医外科方剂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863-866.

R275

:A

:1006-3250(2016)03-0323-01

2015-06-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11A036)

周 光(1961-),男,山西人,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皮肤病的防治与研究。

猜你喜欢

腠理润泽皮毛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郑润泽作品
腠理浅析
皮毛工厂斗匪记(上)
动物玩家之“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