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016-01-31马君一
于 明 马君一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16033)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于 明 马君一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 评价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54,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4,应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意识障碍、呕吐、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是各种病毒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的患儿都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儿56例,女患儿52例,患儿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1.3)岁;病程2~8 d;其中发热15例,惊厥7例,呕吐32例,头痛18例,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发热、呕吐、精神异常以及药物正确使用方法等干预措施。
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临床症状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温度:18~23 ℃;湿度:55%~65%,定时进行换气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畅通。针对发热的患儿要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以免出现脑缺氧或脑水肿的情。发现患儿出汗之后要立即更换干爽的衣物。体温≥38.5 ℃时要立即采用物理降温或者静脉补液等降温措施。患儿呕吐时要及时对其口腔之中的呕吐物进行处理,以免残留物再次刺激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昏迷状态的患儿要定时为其翻身,以防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②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症治疗和优质护理,大部分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都可快速恢复健康,但少数患儿会遗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有效减少后遗症情况,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肢体训练,确保关节活动度不受到影响,以免关节发生变形。针对病情已经稳定的患儿,医护人员可通过聊天的形式对其进行语言指导训练。康复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过程中要给予相应的指导措施,给予患儿精神支持和鼓舞。③心理护理干预:病毒性脑炎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疾病发生时,患儿及其家长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而不良心理会对疾病治疗和预后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之后,要对其及其家长的情绪进行安抚和疏导,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患儿家长对病毒性脑炎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及时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将影响疾病预后和康复的相关因素告诉患儿家长;耐心听取患儿主诉,使其保持身心放松状态,通过适当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其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使其病情快速恢复。通过本院治愈效果良好的病例,帮助患儿及其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④饮食干预:若患儿不存在意识障碍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为其多增加热量高、蛋白及维生素含量高的容易消化的食物;针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可采用留置胃管的方式给予流质饮食,保证营养供给。⑤颅内高压和行为异常患儿的护理干预:颅内高压是病毒性脑炎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喷射性呕吐或剧烈头痛的情况,护理人员就要高度警惕脑疝或颅内高压的情况,要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工作。针对行为比较异常的患儿,必须减少不良环境的刺激,禁止在床旁放置危险物品;采用和蔼可亲、顺应性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护理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儿造成的刺激;病床要安装加护栏,对患儿进行适当的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1.3 观察指标:将2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目标,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别采用(±s)、百分率(%)对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描述,并分别给予t检验及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充分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参照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为(7.25±1.25)d,呕吐缓解时间为(3.63±0.82)d,头痛缓解时间为(5.37±1.44)d,意识障碍缓解时间为(11.36±1.23)d;观察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为(3.22±1.11)d,呕吐缓解时间为(1.72 ±0.67)d,头痛缓解时间为(2.35±1.07)d,意识障碍缓解时间为(6.79±1.30)d,2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参照组54例患儿中,静脉炎2例(3.7%),呼吸道感染5例(9.3%),肺水肿3例(5.6%),共1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5%;观察组54例患儿中未见静脉炎和肺水肿情况,仅有1例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9%;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轻微者可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快速缓解,严重者则可能表现出急进性发展的情况,甚至遗留下后遗症或死亡[3]。常见传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都会导致病毒性脑炎,不同病毒导致的脑炎会在不同季节发病,其中的肠病毒感染在夏季发生率最高,且传播速度较快,表现出季节流行性。病毒性脑炎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辅助科学严谨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4]。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其本质目的在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使其尽早恢复健康。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医患交流可帮助患儿及其家属增强对病毒性脑炎的了解程度,及时解答家属疑惑,可显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症状护理有利于促进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快速缓解,避免加重病情;康复护理干预可增强患儿关节活动度,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同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各项护理措施也更加科学合理,这符合现代医学改革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5]。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静脉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进行比较,参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这充分表明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清花,吴莹.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14-2016.
[2] 杨晓丽.护理干预对9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65-1966.
[3] 王琳.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118-119.
[4] 范文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30-1931.
[5] 刘承娟.护理干预对4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4,27(6):95-9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