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1-31唐莉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心理状态循证护理

唐莉莉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循证护理在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唐莉莉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取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情绪变化。结果 两组护理后家属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2.9%较对照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18.6%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采取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心理状态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治疗困难,生命常常命悬一线。通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患者家属多存在焦虑、抑郁、不安、恐慌等情绪,精神和心理上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而患者家属是支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部分,对患者心理和精神康复起到积极作用。现笔者以70例患者家属为例,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跟随患者入院,均为患者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子女、配偶;患者住院时间均超过2 d;家属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8.7±6.2)岁;文化程度:初中47例,高中56例,大学及以上37例;家属均能够积极配合语言和书面交流;积极配合调查;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家属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家属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士需及时与家属积极沟通交流,向患者家属讲解医院规章制度、主治医师、责任护士,讲述重症监护病房性质等,适当消除患者家属焦虑、恐惧等情绪。并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疾病状况及治疗措施,叮嘱家属需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鼓励、支持、安慰患者。

观察组患者家属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①检索资料。患者家属入院后,根据患者家属心理感受,提出问题,确定关键检索词,全面检索循证资源网站及资源资料,注意检索主题词,明确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并根据资料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②明确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心理感受的循证检索,掌握家属存在对患者性命的担忧、紧张,对治疗措施及患者预后质量的焦虑、恐惧、抑郁等,积极检索文献资料,查询证据支持,有效评价资料数据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制定最佳的护理措施。③护理内容。患者家属在跟随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家属心理情绪,与家属积极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家属需求,及时满足家属生理和心理需求,向家属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及预后质量,缓解家属不良情绪。同时为患者家属创建舒适、整洁的环境,护士应及时听取患者家属的疑问,并积极回答。告知家属需要以良好的心理情绪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自身情绪变化与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消除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2]: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每个指标总共100分,每个指标超过52分则为焦虑、抑郁,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在处理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在检验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68.9±8.4)分、SDS评分(70.1±9.5)分,护理后SAS评分(37.4±10.3)分、SDS评分(38.1±11.9)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69.1±9.1)分、SDS评分(71.2±10.5)分,护理后SAS评分(47.3±10.3)分、SDS评分(48.1±11.2)分;两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2.9%(2/70),对照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18.6%(13/7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急、严重,病情变化快,易出现意外事故。通常重症监护病房存在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属于封闭式管理或半封闭式管理,多会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使家属产生不良心理状态[3]。同时家属对患者性命的担忧、紧张,对治疗措施及患者预后质量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家属的心理不良程度。而患者家属因不良心理状态极易出现敌对情绪,难以配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且患者家属是支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家属不良情绪极易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恢复质量。因此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缓解家属心理压力则显得十分重要。

循证护理属于临床常用工作方法,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作出临床判断,通过查询研究证据、科研证据,并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方案,提高护理质量[4-5]。在此次研究中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采取循证护理,通过循证检索,结合患者心理需求,掌握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时满足家属心理和生理需求,积极有效指导疾病治疗及护理工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由此可见,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采取循证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了解和掌握患者治疗信心和疾病预后后,适当满足家属需求,改变重症监护病房限制探视模式。且通过循证护理,参考准确、审慎的护理证据,结合临床实践,为患者家属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6],使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耐心听取家属主诉,及时解决患者家属心理和生理需求,消除患者家属担忧、焦虑、不安等情绪。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2.9%较对照组患者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18.6%明显降低,P<0.05。结果显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采取循证护理,为家属说明护理服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给予全面、系统、规范护理服务措施,通过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关系,根据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按照检索资料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总而言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采取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谭关群.重症监护(ICU)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94-1296.

[2] 王敏,王静芳.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26-27.

[3] 王敏.ICU危重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33(12):1883-1884.

[4] 张建春.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提高生命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2):339-340.

[5] 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3-14.

[6] 陆佳韵,张永芳,葛津津.循证护理在1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0):3708-3709.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50-02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病房心理状态循证护理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