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群动态心电图分析
2016-01-31王敬东王青英
王敬东王青英
(1 山东青岛市李沧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1;2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
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群动态心电图分析
王敬东1王青英2
(1 山东青岛市李沧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1;2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目的 研究无心绞痛病史,日常静息心电图正常,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群,为无症状状心急缺血提供的依据。方法 对256例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群,均采用MIC-12H型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体统24 h监测,嘱详细记录生活日志,选择典型片段心电图,分析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结果 256例有冠心病易患因素,无冠心病症状的中老年人群,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率16%,心律失常检出率92.9%;缺血性ST段改变与活动,心率,心律,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比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结论 无冠心病症状,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在活动,心率及心律等变数条件下,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肌缺血检出明显,可为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提供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中老年;动态;心电图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我院心内科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本门诊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者,共计256例,无心绞痛病史,静息心电图正常。血脂增高者87例,高血压病51例,三种以上者151例,按年龄分50~59岁为老年前组,男80例,女16例。大于或者等于60岁为老年组,男140例,女20例。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引起的ST-T改变因素。
1.2 方法:采用MIC-12H型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系统24 h监测,嘱详细记录生活日志,监测结果后,用586型微机进行分析,选择典型片段心电图打印,基线不稳的片段校正基线“J”点位置,人工监测与微机分析对照,分析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缺血型ST段改变判断标准:①ST段水平及斜型压低≥1 mm;②持续时间≥1 min;③两次缺血性发作时间间隔≥1 min;心律失常按1own划分级,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对照。
2 结 果
2.1 缺血性ST段改变41例,检出率16%(41/256),男36例,女5例,检出率分别为16.4%(36/220)与13.8%(5/36),两组无差异性(P >0.05),老年前组6例,老年组35例,检出率分别为6.3%(6/96)与21.9%(35/160),两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心律失常检出238例,检出率92.9%(238/256),其中室上性早搏34例,室性早搏204例,0~Ⅰ级145例、Ⅱ级48例、Ⅲ级11例。
2.2 缺血性ST段改变与活动关系:分休息组与活动组。活动指室内慢步、谈话、办公及下楼梯(6层内)、骑车、慢跑、进餐、大小便。结果41例缺血性ST段改变中休息组3例(7.3%),活动组38例(92.7%),两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2.3 缺血性ST段改变与心率、心律关系:以缺血发作时心率较早发作前增快>10次/分为快频率依赖,较发作前减慢>10次/分以内者,判为心率无关。结果41例中快频率依赖者17例(41.5%),慢频率依赖者14例(34.1%),与频率无关10例(24.4%),41例缺血性ST段改变中,32例有I级以上心律失常发生,提示二者关系密切。
2.4 缺血性ST段改变与医患因素关系:41例ST段缺血性改变中,发生在一种易患因素只有2例(4.8%),二种为12例(29.3%)三种以上者为27例(65.9%)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提示易患因素增加,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率倍数增加。
2.5 缺血性ST段改变与运动试验对比:256例全部进行二级阶梯双倍运动试验,结果动态心电图41例缺血性ST段改变中,运动试验出现阳性者12例,29例为阴性,运动试验有13例为阳性,1例在动态心电图未发现有缺血性改变,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运动试验。
3 讨 论
众所周知,心绞痛的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Cohn氏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三型,其中Ⅰ型即指无冠心病症状,也无冠心病史,二客观检查确实存在心肌缺血,此型临床诊断困难,易疏漏,本文用动态心电图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进行监护,其结果在256例中老年人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为16%,老年前组为6.3%,老年组为21.9%,明显高于老年前组,提示随年龄增加,心肌缺血检出率增加,男性检出率为16.4%,女性检出率为13.8,略低于男性检出率。据不同报道,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所谓正常人中发病率为2.5%~10%,本组检出率高于文献导报,可能与病例无关[1-7]。41例心肌缺血性改变,38例发生在活动中,提示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心肌缺血检出率随易患因素增加而倍数增加,可见控制易患因素,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同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对照,41例缺血性ST段改变中,运动试验只有12例阳性,29例为阴性,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运动试验。心律失常与ST段缺血性改变关系密切,41例ST段发生缺血性改变中32例发生I级以上心律失常。Palama氏认为多枝血管病变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单支血管病变者检出率低,心律失常检出程度直接反应心肌缺血的严重性。可见心肌缺血可诱发或者加重心律失常。本组资料也显出二者互为关系。因此,为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育.530病例老年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6,(2):26.
[2] 郭激鸿.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
[3] 李华,沈虹,林建美.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J].浙江医学,2001,23(3):172.
[4] 程敏.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J].心电学杂志,1997,16(3):151.
[5] 季晓虎.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69-70.
[6] 潘立明.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5):15-16.
[7] 韩晓慧.运动平板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3):92-94.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