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根管充填对窦道型尖周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31宏陈济芬
丁 宏陈济芬
(1 大连市口腔医院综合科,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辽宁 大连 116021)
一次根管充填对窦道型尖周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丁 宏1陈济芬2
(1 大连市口腔医院综合科,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目的 分析一次根管充填对窦道型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窦道型尖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取一次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采取多次根管充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88.6%,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15.9%,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次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尖周炎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一次根管充填;窦道型尖周炎;治疗效果
窦道型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以根尖周慢性化脓性炎症为主,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但在咀嚼时疼痛轻微,轻叩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窦道型尖周炎时,以消除病原刺激物为主要治疗目的。根管充填是治疗根尖周病的首选方式,而选择何种根管治疗方式则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现笔者以44例窦道型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一次根管充填法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8例窦道型尖周炎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时,经临床症状、X线等确诊为窦道型尖周炎[2];就诊时间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患者初次就诊时疼痛不明显,根尖孔关闭,叩痛轻微,反复发作,根尖区存在牙龈窦道,挤压时出现脓性分泌物,X线检查见根尖周稀疏;无其他口腔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男51例,女37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7.3±2.4)岁;前牙43例,前磨牙31例,磨牙1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拍摄X线片,了解根尖周及根管情况,常规开髓,清除坏死组织,确定根管工作长度,以机用镍钛根管锉冠方向下深入法预备根管,以大量3%双氧水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术中拍摄X线片确定根管长度。若较多渗出物需多次引流至无渗出物。以纸尖吸干,使用CortisomoL根充糊剂和牙胶尖一次性侧压充填根管,术后X线检查,若根管充填物距离根尖周2 mm则为恰填,并及时纠正欠填或超填,根尖窦道不采取搔刮处置。对照组患者采取多次根管充填治疗,患者根管预备与治疗组相同,根管预备后,采取丁香油水门汀封药7 d,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牙胶尖对根管进行充填。
1.3 疗效判定。术后疼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共计10分,0分:无痛;10分:剧烈疼痛;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治愈:患者症状消失,无叩痛、松动,窦道闭锁,功能恢复正常,X线见尖周病愈合;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叩痛轻微,窦道闭锁,X线见尖周阴影缩小1/2以上;无效:患者存在自觉症状,叩痛存在,原有窦道未闭锁,或存在渗出物,牙龈肿胀,X线见根尖阴影无改变[4]。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术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90.9%(40/44),即治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对照组术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88.6%(39/44),即治愈2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8% (3/44),术后VAS评分(2.8±0.5)分;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15.9%(7/44),术后VAS评分(3.0±0.7)分;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15.9%,差异显著,P<0.05;术后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窦道型尖周炎患者根管和根尖周感染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发展过程中,厌氧菌是其主要病菌。在治疗窦道型尖周炎时,根管是主要治疗方式,其治疗成功关键是有效控制感染,使根管处于无菌状态当中,选择有效的根充药物,以此持续消毒和杀菌[5]。根管治疗是经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个环节实施,一次根管充填是将根管预备、成形、消毒合为一体,通过严密堵塞根管,杜绝根管感染,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术后1年总有效率88.6%,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一次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尖周炎效果显著,与多次根尖充填相比,效果无显著差异。且一次根管充填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根管封药。
一次根管充填治疗时,采用CortisomoL根充糊剂充填,CortisomoL根充糊剂是含有类固醇药物的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包括强的松龙醋酸盐、氧化锌、氧化铅、多聚甲醛和赋形剂[6],强的松龙醋酸盐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集中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可减轻根尖周组织炎症,减少病变组织的渗出、水肿,具有止痛、减轻炎症的作用,以此缓解患者根管充填后的疼痛;多聚甲醛可固定根尖残留的牙髓组织,促使其干燥硬化,消毒根管;赋形剂的应用,使糊剂和根管壁的贴附作用明显提高,增强根尖孔封闭的能力。因此采用CortisomoL根充糊剂充填治疗,不可吸收,吸水性小,能够在根管中长期固定,以免微渗漏导致根尖周炎复发,效果确切。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15.9%,差异显著,P<0.05;术后疼痛指数对比,P>0.05。可见,治疗组患者采取一次根管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显著。
在采用一次根管充填治疗时,需谨遵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器械、牙钻等,严格消毒灭菌,术前准确测量根管长度,确保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术中注意精细根管预备和冲洗,在根管治疗中,超填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急性根尖周炎的主要原因,术中需维持根管器械和根充材料与根尖周组织的最小接触,以免感染物超过根尖周。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注意对根管反复冲洗,通过完善的根管预备和根管冲洗,可显著减少根管内感染内院。在根管准备时,需将根管壁感染层彻底清除干净,窦道内分泌物也需彻底清除消毒,确保药物直接作用于根尖周组织,以此充分发挥药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最后需致密根管充填,侧压充填操作方法简单,易控制牙胶尖的数量和操作长度,避免超填,必要时联合垂直加压,以此提高充填的致密性。总而言之,一次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尖周炎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薛立秋.Cortisomol根充糊剂一次法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44-45.
[2] 常忠福.根尖刮治术联合维塔派克斯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9-90.
[3] 邹群,韦界飞.慢性无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4):58-60.
[4] 文斌,邱萍.氧化锌丁香油根充糊剂与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6):581-582.
[5] 楼益美.慢性根尖周炎根端牙龈瘘管60例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l,18(9):1208-1209.
[6] 高树涛,黄佳伦,李嘉英.氢氧化钙糊剂封闭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69-1970.
中图分类号:R781.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