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
2016-01-30雷文雁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脑外科重庆401120
雷文雁(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脑外科,重庆 401120)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
雷文雁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脑外科,重庆 401120)
【摘要】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方法,提高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和密切的临床观察。结果 128例患者经治疗并观察半年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进行评价,恢复良好89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0例。结论 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而观察难度大等,抢救颅脑损伤患者必须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敏捷的思维,快速而准确的抢救技能,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设备,早期处理颅高压,适时作好术前准备,这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急救方法
颅脑损伤非常常见,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工伤、坠落、斗殴等。来势凶,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抢救是否成功常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观察是否到位,护理是否全面。下面将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6月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脑挫裂伤31例,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49例,颅脑复合伤4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脑干伤3例。
1.2 伤情判断:据统计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31例,9~12分45例,13~15分5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或磁共震成像(MRI)确诊。
1.3 观察和急救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畅通呼吸道,吸氧,止血,降颅内压,抗休克,抗感染等。45例手术治疗,83例保守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瞳孔、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水电解质平衡等。护理方面着重加强体外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同时加强胃或肠内营养护理等。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的观察:意识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功能,意识障碍的轻重、持续时间和变化过程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指征[1]。目前常用两种方法:①传统方法:根据患者对语言,疼痛,生理反应,大小便能否自理,能否配合检查进行测试,将患者意识状态表现为清醒,嗜睡,浅昏迷,昏迷及深昏迷。②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法:根据患者睁眼,言语,运动反应综合评分,将患者分为清醒,轻度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
观察方法:①呼唤姓名,询问年龄等与患者进行一般性沟通。②用针或手刺激皮肤,压眶上神经,捏耳垂或胸大肌外缘等,观察对疼痛的防御反应。③观察患者吞咽,咳嗽,角膜,睫毛反射等,检查各种反射消失情况[2]。意义:观察意识首先观察意识障碍及其程度改变。[3]急性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甚至昏迷,同时伴有生命体征改变,即库欣反应,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颅内压增高常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若患者从嗜睡到昏迷甚至昏迷加深,提示病情加重,可能为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发脑疝,应明确诊断立即处理;躁动患者忽然安静、昏睡,可能病情恶化,应警惕;清醒患者忽然大小便失禁,可能有意识障碍;脑外伤患者入院时清醒慢慢转入嗜睡、谵妄,同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表明病情加重;昏迷患者清醒后再次昏迷,表现为“昏迷-清醒-再昏迷”,中间清醒时间为数小时或稍长,一般不超过24 h,这是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脑外伤后立即深昏迷多提示原发性脑损伤严重。
2.2 瞳孔的观察:瞳孔常因动眼神经、视神经或脑干损伤而改变。不同眼征反映颅内相应部位的病变,要观察其大小、形状、有无对光反射及其灵敏度以及眼球运动情况。方法用手电光源照在眉心,并迅速移向瞳孔,再迅速移开。意义:双侧瞳孔等园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多为一般脑挫裂伤;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无法观测,同时伴有昏迷,高热者常为脑干的桥脑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散大伴深昏迷,眼球固定及对光反应消失,是原发性脑干损伤或患者临危的征象;脑疝初期,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还伴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及对侧肢体瘫痪,意识呈进行性加重;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伴眼球分离或异位,为中脑损伤的特征;单纯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视力消失呈进行性改变,不伴意识障碍,应与脑疝相鉴别;眼球外展受限,主诉复视者,常为外展神经损伤;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所致;异常瞳孔还需与是否用过某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麻黄素等相鉴别。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不但反应颅脑损伤进展情况,还能了解有无合并伤。观察次序应是先测呼吸,次测脉搏,最后测量血压。注意呼吸节律、频率、深浅改变、有无呼吸暂停;脉搏是宏大还是细弱,血压高低及脉压差如何等。意义:血压持续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两慢一高),提示颅内压增高,可能发生颅内血肿或脑疝;血压下降,脉快而弱,吸吸浅而不规则,提示血容量不足,为脑干功能衰竭或内脏出血;呼吸减慢或骤停,且双瞳孔散大,可能发生枕骨大孔疝;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可能伤及间脑、脑干;颅脑手术后或脑损伤患者,体温正常后又忽然升高,且持续不退,应考虑感染性并发症;伤后即出现高热,常为视丘下部或脑干受损。
2.4 颅内压的观察:颅内压增高是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颅内压的监测是判断颅内压高低最客观而准确的方法。目前临床最常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它对早期判断病情,指导用药,判断手术时机非常重要[4]。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2.5 神经系统病征的观察:神经系统病征有定位意义。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偏瘫及偏瘫的程度,观察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角、鼻唇沟是否对称,两侧眼裂大小,有无上睑下垂,视力、听力改变等。如肢体瘫痪迅速加重常表明病情恶化。
3 急救护理方法
3.1 伤情评估:重点询问病情,进行简单查体,了解受伤原因、经过、受伤时间和伤后表现。初步评估伤情,了解有无合并伤,多发伤,内脏出血等,以便准确判断病情。抢救室内备齐急救药品、物品,设备齐全,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2 体位: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新入患者安置于抢救室,给予平卧或床头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
3.3 保持呼吸通畅:呼吸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是抢救颅脑损伤的中心环节。解开限制呼吸的衣物,清除口鼻腔和呼吸道异物,必要时放入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患者观察有无切口渗血,皮下气肿以及呼吸改善情况,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防止呼吸道感染[5]。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四肢。
3.4 止血和输液:尽快处理出血伤口,协助医师加压包扎,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可能有脑组织膨出的开放性损伤,应用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输液,改善循环血量,维持血压。根据病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最好用留置静脉针,保证药液快速滴入,在维持有效循环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脱水剂、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早期使用西米替丁或法莫替丁等抗酸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3.5 预防感染:开放性损伤,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颅内感染。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流出,禁忌堵塞外耳道和鼻腔,以免血液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禁止滴入药液,禁止腰椎穿刺。
3.6 心肺复苏:若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暂停者,又能排除胸骨和肋骨骨折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唤醒烦躁或昏迷的患者,以免延误治疗。
3.7 心理护理:颅脑损伤发生突然,病情急,伤势重,威胁患者生命,患者和家属常处于震惊之中,所以了解患者心理,给予关心、鼓励、安慰,消除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检查和治疗。同时医务人员要从容镇定,仪表端庄,技术娴熟,给患者和家属信任感和安全感。
3.8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救治颅脑损伤的重要内容之一,术后第1天进流质,2~3 d半流质,再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再从静脉适量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清醒患者鼓励进食,昏迷不能进食者采取胃或肠内营养供给,满足代谢需要,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发生[6]。遵医嘱应用保护胃黏膜及抑酸药物。
4 结 果
本组128例患者经严密观察,精心救治,恢复良好89例,中残17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0例。抢救成功率92%。
5 讨 论
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而伤情复杂,是创伤治疗的重点。根据目前交通和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颅脑损伤还有上升趋势。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主动观察,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随时保持呼吸通畅,早期处理颅高压,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适时作好手术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愈后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3.
[2]丁玉兰,金颖,段杰.实用神经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
[3]祝志梅,毛秀英,俞英英,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处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34-35.
[4]赵继学.神经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8.
[5]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0.
[6]陶艳玲,管玉梅,赖文娟,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时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19-2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