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研究
——基于医学教育的弥合与选择

2016-01-29齐明王雄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培养

齐明,王雄伟

医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研究
——基于医学教育的弥合与选择

齐明,王雄伟

【摘要】紧张的医患关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不足是诸多因素中最直接的体现。医学教育应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明确医学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知识体系,与医院协同努力,通过“认知、体验、探索、实践”4阶段教学与实践,强化对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培养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冲突频发、医生社会形象“污名化”,医生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出现信任危机,医患关系已成为目前广为关注的社会热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学者及医院、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现状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体系,涉及到诸多的社会主体、规章制度和文化背景。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主体,应首先承担起改善医患关系的重任,医学教育不仅要构建医学生渊博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同时也要培养较高水平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1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培养的现实诉求和学科价值

医患关系处理认知和能力是指医生在对医患双方地位、权利和责任的基本看法的基础上,运用医患沟通的方法、手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包括4大知识和能力体系:医学人文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医德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德是基础,医患沟通能力是手段,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是保障。

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医患关系现状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原因:医患沟通不畅、收费过高、医德滑坡、医疗技术和服务不能满足患者的期望[1]、医疗规章制度不合理[2]、政府角色失当行为[3]、媒体误导、职业医闹、黑恶势力插手、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4]、社会舆论的负面心理导向、医疗主体平等意识的滞后[5]。以上可能的原因可以分为3大类: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包括医患沟通不畅、部分从医人员医德滑坡、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微观层面所概括的因素就是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中观层面包括医疗规章制度不合理、医疗收费过高、医疗事故补偿不当、医疗技术有待提高、职业医闹插手等;宏观层面包括社会舆论导向偏差、医疗卫生资源分派不公和相关法律建设滞后。对于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因素,高等医学教育力有不逮,但在微观层面,高等医学教育可以发挥主要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医患关系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医生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不足而导致的。

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的过度繁荣使得医学和医生更趋于物化,医疗手段的“扣触视听”“望闻问切”被“声光电磁”逐步代替,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病人被视为可以经由药物或医疗手段纠错的物品,值得庆幸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在对这种过度的物化校正[6],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的结合体,其对象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具有情感与思想的生命,良好的治疗不仅仅需要精良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样需要人文知识,加强对病人的了解,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60个具体指标中有41项涉及人文,在毕业生应具备的6项能力中有5项涉及人文[7]。医疗实践也诠释了这种校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医学人文素养是医疗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最具应用价值的就是与患者交往的认知与能力,因此,医学的人文回归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医生拥有和谐医患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2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然而,医学教育并没有有效回应社会的需求,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作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有力因素只是碎片化体现在医学教育之中,医患关系处理认知和能力并没有成为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来。

2.1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培养目标指向不清晰

虽然目前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医疗行业及从业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8],但目前在医学教育中并没有明确的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培养目标,只是以隐喻的形式隐藏在日渐声名鹊起的医学人文教育中。现实的需求无法真正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而医学人文教育也失去了现实指引的方向。医学教育机构、教师和医学生把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理解为与医学生无关的事项,是医生在医疗事件中自然获得到能力。医学高等院校也开设了一些提升学生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的课程,诸如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等课程,但基本上都是选修课,医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者以能否轻松拿到学分为选择的依据,使关于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的教学流于表面的形式和统计的数据,没有成为铸造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然流程。

2.2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缺失与重叠并存

尽管医学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医生的必备素质,医学教育应尽可能地保障其教学条件、教学时间和师资队伍,然而大多数医学院校忽视或者轻视医学社科人文教育[9]。在课程安排中显得比较随意,不同院校的同一医学专业安排的医学人文社科课程相差甚远,就是同一院校的不同医学专业的医学人文社科课程也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为教学任务过重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发现,目前的医学人文社科教学中知识体系亟需完善,那些知识是必须的,那些技能必须掌握,而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重视。

2.3重于理论认知,实践体验不足

有限的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只在校园里进行,学校更加偏重知识的传递,缺乏能力的培育,教师和学生离开了实践的对象。即使在学生实习期间也只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医患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却很少提及,可以说,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实习作为提高医学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平台被忽视了。

3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3.1搭建校院协同的平台

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需要建立学校和医院协同的教学平台,高校具有知识传递的优势,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多种学习资源能够保证学生获取需要的知识、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定学习的信念。医院具有天然的实践优势,在提高临床技能的同时,可提升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可以分为4个阶段:认知、体验、探索、实践。认知阶段是在学校通过学习医学人文的课程,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如何看待病人、如何看待医学、怎么和病人沟通、病人和医生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医疗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学科可能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等学科,这一过程在一、二年级完成。体验阶段主要在医院完成,三年级见习阶段,医学生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利用和病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体验病人的需求、意愿,观察在职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实践过程,检验自身知识的不足与优势,并利用自身知识技能与病人积极接触,试图建立良好的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探索阶段在见习结束之后到毕业实习期间,在教师的指引下,反思总结在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的成效与不足,积极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反思目前处理医患关系认知和手段的不足,思索适合自身的医患关系处理方法、手段和途径。实践阶段主要在毕业实习阶段,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和病人接触,加强自身能力的形成,并检验自身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的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

3.2以需求为导向多学科联合

医学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和卫生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10],让医学生对以上知识全部掌握似乎不切实际,毕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多学科联合不是多学科全部学习,而是对以上这些学科进行整合,剔除相互重叠的部分,整合相似的部分,形成一门医患关系认知与处理能力的必修课。课程以医学的人文特性、医学伦理、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为核心,注重与现实社会问题的联系,为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3明确培养目标和实习目标

明确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现在教学大纲中,落实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学校和医院确立培养原则和落实步骤,任课教师明确所承担教学任务在培养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中的地位和目标,让医学生了解培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教学安排中,创造适宜的教学平台强化认知的培养,譬如,聘请经历过医患冲突的医生举办讲座,开展患者和医生关于医患关系的问卷调查,建立医患纠纷模拟调解机构等活动。在实习过程中,把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作为实习效果考核的指标之一,强化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给医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多接触病人,并在了解病人的基础上建立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的大体规划,指导医生对其进行分析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夏云,邹宗峰,曾晓静,等.医务人员对医患冲突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6):413-415.

[2]张锦玉.医疗纠纷影响医生对医患关系认识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1):41-42.

[3]张欣,方卫华.医患冲突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角色失当及纠正[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22-26.

[4]谢娟,莫春梅,李正赤.论谈判解决医患冲突[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88-1289.

[5]张珊莉.医患冲突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12):58-60.

[6]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8(2):305-306.

[7]宫福清,戴艳军.我国医学生总体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2,33(5 A):57-59.

[8]张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1(7):127-129.

[9]王恬.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0-96.

[10]乔琳,徐斌,王蓓.关于“医患关系学”课程开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5):589-591.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Medical Students 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Based on the Bridge and Choice of Medical Education

QI Ming,WANG Xiongwei.

Gans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The 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among which the lack of processing capacity is the most direct factors.the most direct factors.Medic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clea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medical student 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o construct a knowledge system,and join the hospital efforts,through four stages of "teaching,experience,explore,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wareness and processing capacit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Processing capacity;Training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4YB084)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R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3.008

(收稿日期2015-12-09)(本文编辑周铌)

·医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培养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