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29伍复年罗汉秀温贤铭
伍复年 罗汉秀 温贤铭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观察
伍复年 罗汉秀 温贤铭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本文就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瓣膜替换术,其后给予患者术后监护与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术后进行监护与治疗,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观察
重症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如果患者的瓣膜病进一步发展,会严重损害心脏,同时降低心脏功能。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提高手术效果,同时为患者获取生存时间[1]。在以往的治疗中,常采用内科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瓣膜替换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2]。为此,本文为探讨术后加强监护与治疗的效果,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现将研究过程与数据进行如下分析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重症心脏瓣膜病[3]。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2岁,中位年龄为(35.6±5.4)岁。其中25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8例患者为冠心病,9例患者为先天性心脏病,8例患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1.2 方法:本组5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瓣膜替换术,并实施全身麻醉。其中20例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术,10例患者而三尖瓣替换术,5例患者行瓣膜替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15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本次手术时间均在5~10 h,平均手术时间为(6.1± 0.7)h。待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且未清醒的状态下,行气管插管,并将患者送至ICU病房。
1.3 术后监护与治疗
1.3.1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均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设置供氧浓度参数,范围均在45%~85%,早期使用模式为:CMV+PEEP,后期选择模式为SIMV+PEEP,与此同时,要保持患者气流通畅,血液处于完全氧合。此外,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密切观察。
1.3.2 术后监护:患者送入ICU病房后,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如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同时对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和量进行详细观察。最后对患者的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红蛋白进行监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加强病房的巡视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术后行机械辅助通气后,使用时间均在20~190 h,平均通气时间为(50.6±42.8)h。经术后监护与治疗后,本组患者在5天内安全度过危险期,且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本组50例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1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另外1例患者因左心室破裂死亡。15例患者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表明,风湿性心脏病在南方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发部位在左房室瓣或主动脉瓣,其发病率高达40%以上。就该类疾病而言,实施瓣膜替换术是势在必行的。就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除了得到有效的治疗之外,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也是极其重要的。
就我国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来说,主要包括:①心功能标准在Ⅳ级或者是Ⅳ级以上;②左室功能障碍较为显著,其舒张末径范围超出60 mm;③冠心病患者并实施搭桥手术;④多次实施瓣膜替换术;对上述内容,符合两项均可确诊为重症瓣膜病[4-6]。
患者完成手术后被送至ICU病房,且处于未醒的状态,实施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供氧。本组患者中,早期实施模式为CMV+PEEP,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将模式改为SIMV+PEEP,其主要原因为:PEEP患者肺内的气体分布起到促进作用,其不仅避免肺泡发生委陷,同时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且范围超过90%以上。其主要原因为:保证充足的供氧可以满足患者的自身代谢需求,同时对红细胞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7]。
就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外,如利尿剂、强心剂等,还可适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还要加强重视前列腺素E1(如曲前列尼尔)以及米力农的注射,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降低。
就重症心脏瓣膜患者而言,其心功能相对较差,且实施手术期间,会损伤患者的心脏,且较易出现缺氧及缺血的现象,待患者完成手术后也较易出现低排高阻病理情况。因此,临床在行手术停机前,通常将5~10 μg/(kg•min)的多巴胺注射患者的体内,待回输机内血流平稳后,可注射肾上腺素。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可以摄入胶体溶液,并适当给予患者利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心脏前后负荷得以减轻,同时促进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复。如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给予主动脉球反搏(IABP)。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易合并肝肾功能灌注下降出现肝肾功能的损伤甚至衰竭,可给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一定程度替代肝肾功能,有效缓解病情,使残存的肝肾细胞有存活再生的机会。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较易出现并发症,且心室颤动较为常见,其主要诱发因素与术后血容量不足以及心功能调整不当呈正相关。因此,对该类患者给予高浓度的氯化钾,其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性瓣膜替换术后,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不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乃惠,谷天祥.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0(1):53.
[2] 张悟麟.重症心脏瓣膜病43例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3(14):150-151.
[3] 李连冲.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05-106.
[4] Jhawar MB,Chan AK,Baig SZ,et al.Prognostic Variables for Clinical Outcomes i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Secondary Tricuspid Regurgitation[J].J Heart Valve Dis,2013,22(3): 418-424.
[5] 周兵,安杰,赵湛元,等.2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640-641.
[6] 张红,吴朝光,李儒正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57-1158.
[7] 栾容兰,张红凤.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术后监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21-22.
中图分类号:R5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