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3-30张世孝
张世孝
【摘要】 目的 观察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8例青光眼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术前接受前房穿刺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为(12.17±1.81)mm Hg (1 mm Hg=0.133 kPa),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5±2.56)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 为其行前房穿刺处理, 可有效降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 对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前房穿刺;青光眼;眼压;小梁切除术;效果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70
随着眼科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小梁切除术日臻成熟, 为青光眼患者提供了更多诊疗机会。在治疗前, 通常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术前处理, 进而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保证。本研究旨在讨论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为此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5年5月12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77例, 女51例, 年龄47~80岁。所选病例均符合青光眼相关诊疗标准[1], 且所有患者对本院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根据术前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观察组64例(76眼)中, 男39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63.7±3.6)岁。对照组64例(73眼)中, 男38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62.9±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2] ①年龄>80岁者;②合并严重感染者;③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④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沟通者。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系统的常规身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是否适宜采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滴左氧氟沙星眼药水, 严格将眼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患者眼压控制不良, 则可在术前给予患者高渗降压药静脉注射治疗, 并在手术前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进而放大瞳孔, 为小梁切除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所有操作均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前房穿刺处理, 方法包括:患者取仰卧位, 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前房穿刺处理。首先对结膜囊进行表面麻醉处理, 同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常规铺巾开睑后, 采用药物(妥布霉素注射液)对患者结膜囊进行有效冲洗, 采用15°穿刺刀在角膜缘内10:00方向1 mm左右穿刺如前房, 进一步对房水进行释放, 发现前房变浅, 且角膜逐渐变得清晰后, 观察患者眼球是否变软。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后处理, 患眼局部应用滴眼液, 如碘必殊、普南扑灵等, 连用14~20 d, 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减少用药量, 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统计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检查, 两组患者平均眼压比较, 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 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为(12.17±1.81)mm Hg,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5±2.56)mm Hg,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仅2眼无散光度, 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3眼无散光度, 4眼并发角膜水肿, 5眼瞳孔散大, 并发症发生率为16.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光眼属于眼科常见疾病, 能够导致患者眼前房全部消失, 同时造成眼压上升, 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视力功能, 也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目前, 临床针对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很多观点认为与晶状体、玻璃体解剖关系异常密切相关[3]。
在为青光眼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 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术前处理, 进而不断强化治疗效果。前房穿刺能够缓解晶状体、玻璃体阻滞, 并为患者建立良好的房水流出通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并与常规药物处理进行有效比较, 结果显示:术后随访, 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为(12.17±1.81)mm Hg,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5±2.56)mm Hg,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李明蔚 [4]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在为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 为其行前房穿刺处理, 可有效降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
总之, 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对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新潮, 连利, 沈亚君.前房穿刺在持续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147, 156.
[2] 张立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3):60-61.
[3] 曹华. 113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1):63.
[4] 李明蔚.探讨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疗效.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5):2977-2978.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