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6-01-28陈明明
陈明明
摘 要:学会质疑,学生才能有大的进步与发展,思维也才能越来越开阔。从目前来看,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为此,以“质疑”为重点探索内容,结合数学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质疑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强,并能够带动课堂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霸主课”行为让学生有“疑”而不敢“讲”,再加上教师一直习惯性灌输,学生也没有提出质疑的机会。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有“疑”敢“提”,“提”中进步。
一、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传统的“师本”课堂,自然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隔阂。也因此,学生长期“闭嘴不言”,只做“听众”。一般而言,要让学生开口提出疑问,就需要好的氛围;反之,如果学生长期在压抑的氛围中,学生只能一直停留在有“疑”而不敢提的阶段,学习上也难以取得进步。因此,让学生敢于开口质疑,离不开轻松的学习氛围。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讨论、交流、对话等途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倾师性”,促进其敢于质疑。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之一。围绕此,学生可以提出心中的质疑,如: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可能相等嗎?无论学生的质疑是否有理,或者是正确,但学生敢于迈出质疑的一步,这就是进步。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商品具有高低质量之分,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质疑也一样。要想“质”出高质量的“疑”,渗透方法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能力、质疑能力等方面都较欠缺,亟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点拨与培养。教师分三步指导学生质疑:一是掌握结构,让学生明确质疑的方向。数学学习中,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差异,针对不同的单元内容,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并注重知识结构的联系性。如:教学时教师进行示范质疑;指引学生找出质疑点,避免盲目、无效、低质量的质疑。二是注重迁移,尝试质疑。找到“质疑口”后,教师给予学生实践机会。在质疑时,教师还必须进行差异化的点拨。三是注重反思,提升质疑能力。提出质疑,再释疑,这并不意味着结束。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疑问的提出、反思疑问的解决过程等,实现深度学习,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
质疑不能停留在“敢”,或者“会”的阶段,还必须上升到“乐”的阶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与情境创设结合起来,制造一种心理认知“矛盾”,或是“冲突”,从而促进学生求知亢进,乐于提出质疑。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以情境促进学生质疑。教学时,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出几组图形(其中包含有全等的图形),并引导学生围绕图片情境提出问题。师:你能找出多少对全等的图形?此时,学生开始寻找。当有学生说出一组图形全等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如:你怎么知道这组图形全等呢?你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如果学生提出用旋转,或者是剪贴重合的方式,其他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与想法,则继续提出质疑,如:旋转证明的方式科学吗?情境中质疑的方式可行并有效。在学习中,学生不仅体验到独有的乐趣,更通过主动质疑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
知疑有进,质疑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由质疑获得进步,最终促进自我飞跃式发展。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