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法治疗骨不连经验
2016-01-27牛瀚医
牛瀚医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区,河南 郑州 450012)
·临床经验·
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法治疗骨不连经验
牛瀚医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区,河南 郑州 450012)
摘要骨不连临床发病率虽不高;但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续活动常伴有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在该病的治疗上有明显优势,认为骨不连的形成与肝、脾、肾的虚衰有关,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为其治疗大法,故用之则效。
关键词骨不连/中医药疗法;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经验
骨折不愈合称之为骨不连。骨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强大能力,当骨折给予适当的治疗,大多数骨折都会很好愈合;然而,一部分骨折却难以愈合。当骨折愈合比较缓慢时,称为延迟愈合;当骨折不能愈合,则称为骨不连。在所有骨折患者中,约5%愈合困难。由于骨折部位的持续活动,骨不连症通常伴有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床采用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法治疗骨不连,颇获良效。现将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法治疗骨不连经验介绍如下。
1辨证
骨不连症多因外伤而致。中医学认为:骨不连的形成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且以肾的强弱最为关键。肾主骨髓以养骨,骨髓为肾精所化生,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赖肾气的滋养。若肾精充,则骨髓充盈,骨骼健壮;反之,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无骨痂形成。肝主筋脉,肝之气血可以养筋。脾主肌肉,《素问·痿论》谓:“脾主身之肌肉。”若肝、脾、肾3脏皆虚,则骨痂难以形成。
2治法
笔者认为:骨不连的治疗当以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为法。临床常用方为加味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黄24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泽泻9 g,党参30 g,白术60 g,桃仁12 g,红花10 g,全蝎6 g,蜈蚣1条,丝瓜络12 g。每日1剂,水煎服。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益肝健脾,费伯雄谓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党参、白术健脾,强肌肉;桃仁、红花、全蝎、蜈蚣、丝瓜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效。
3病案举例
案1患者,男,39岁,1987年10月6日初诊。主诉:左下肢粉碎性骨折术后半年余无骨痂形成。患者9个月前因车祸造成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即刻住院手术,手术一切正常;但术后半年余无骨痂形成,行走困难。后于某骨科医院治疗2个月余仍无骨痂形成,钢板不能取出,行走靠双拐,非常痛苦。现症:形体消瘦,面容痛苦,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语声低微,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骨折后无骨痂形成。中医诊断:骨不连,辨证为肝脾肾亏虚、络脉瘀阻。治则: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4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泽泻9 g,党参30 g,白术60 g,桃仁12 g,红花10 g,全蝎6 g,蜈蚣1条,丝瓜络12 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1987年10月20日二诊,患者精神好,食量有增,无不适感,继服20剂。1987年11月12日三诊,复查X线片提示已有少量骨痂,上方加杜仲15 g、怀牛膝15 g,再服20剂。1987年12月2日四诊,患者虽有骨痂形成,饮食增加,但形体消瘦乏力,治以健脾为主。处方:党参30 g,白术60 g,茯苓15 g,生山药30 g,怀牛膝15 g,杜仲15 g,土鳖虫12 g,骨碎补15 g,桃仁12 g,红花10 g,丝瓜络12 g,甘草6 g。30剂。1988年1月13日五诊,患者可以放下双拐行走, 复查X线片提示骨痂形成,经骨科手术取出钢板;但患肢有些变形,行走步履不正常。方予舒筋如意汤,处方:黄芪30 g,制川乌6 g,当归15 g,丹参30 g,乳香6 g,没药6 g,土鳖虫12 g,蜈蚣1条,全蝎6 g,桃仁12 g,红花10 g,鸡血藤30 g,苏木15 g,怀牛膝15 g,丝瓜络12 g,甘草6 g。20剂。同时,将药渣煎水泡洗患处,每次不得少于20 min。治疗20 d后,患者行走基本正常。继续治疗半个月,病愈。
按患者中年发生车祸造成左下肢粉碎性骨折,虽手术成功,但失血过多,加之后期失调,伤及肝、脾、肾,3脏俱伤,骨痂不生,肌肉不长,筋脉不舒,故骨折不能愈合。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以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如期达到骨痂形成,骨愈合,取出钢板,则病痊愈。但由于患骨不愈合近半年之久,局部肌肉筋健失养或坏死,造成下肢以及足跟关节失灵,故给予舒筋如意汤使筋健络舒,则病告痊愈。
案2患者,女,30岁,1985年2月20日初诊。主诉:右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1 a无骨痂形成。患者因工作操作失误造成左上肢开放性骨折,于某骨科医院经手术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以及输血、输液治疗,病情稳定;但术后1 a仍无骨痂形成。现症: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面容痛苦,右上肢放于胸前绷带上,舌质红,苔薄,脉弦细。西医诊断:骨折后无骨痂形成。中医诊断:骨不连,辨证为肾阴亏损、脾失健运、血瘀阻络。治则: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4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牡丹皮9 g,茯苓9 g,泽泻9 g,党参30 g,白术60 g,桃仁12 g,红花10 g,全蝎6 g,蜈蚣1条,连翘12 g,丝瓜络12 g。30剂,每日1剂,水煎服。1985年3月21日二诊,患者精神好,活动有力,上方再服30剂。1985年4月22日三诊,患者上肢活动少力,复查X线片提示已有骨痂形成,上方加土鳖虫12 g、杜仲15 g。再服1个月,经骨科检查提示骨已连接,即取出钢板,病告痊愈;但患者右手上肢活动功能差,不能使用筷子。给予舒筋如意汤,处方:黄芪30 g,制川乌6 g,当归15 g,丹参30 g,乳香6 g,没药6 g,土鳖虫12 g,蜈蚣1条,全蝎6 g,桃仁12 g,红花10 g,鸡血藤30 g,苏木15 g,连翘15 g,丝瓜络12 g,甘草6 g。水煎服,同时,将药渣煎水泡洗患处,每次不得少于20 min。治疗2个月,患者手指活动正常。
按患者右上肢开放性骨折造成大量出血,加之手术伤及气血,导致肝、脾、肾俱伤。《素问·宣明五气》曰:“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的生长、发育、修复。脾主肌肉、四肢,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营养;脾还有统摄血液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对损伤后的修复起重要作用。今患者肝、脾、肾俱虚,故无骨痂形成。治以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法,达到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的目的,使肾强、脾健、肝疏,则骨痂形成而病愈。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4-0050-02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24
收稿日期:2016-01-15;修回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