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

2016-08-03褚云峰肖颖锋万圣祥张洪军王全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植骨四肢骨折

褚云峰+肖颖锋+万圣祥+张洪军+王全震+张建

【摘要】 目的 探讨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4例行四肢长骨骨折固定术应植骨的患者, 其中应植骨而未进行植骨的患者97例为对照组, 植骨的患者117例为实验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骨不连的发生率为30.9%, 实验组发生率为5.1%, 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骨对消除骨折端间隙、骨诱导、骨传导具有重要作用, 且能够促进骨断端的再血管化, 对于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有重要价值, 建议在骨折固定术中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 减少骨不连的发生率。

【关键词】 骨折;四肢;骨不连;植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81

四肢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其复位和功能恢复较好, 临床疗效显著, 但仍有5%~10%的骨不连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正常的功能。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全身、单个部位以及药物等相关因素, 与医源性等相关因素有关, 而忽略植骨的关联尤为明显[1]。为探讨植骨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固定术患者进行分析, 对比分析植骨与未植骨的骨不连的发生率, 取得不错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行四肢长骨骨折固定术的患者641例, 骨折位置:股骨干117例, 股骨粗隆间60例, 胫骨143例, 腓骨42例, 肱骨126例, 尺骨72例, 桡骨81例。诊断时间:手术后4~12个月骨折部位无愈合迹象, 平均时间7.6个月。其中男402例, 女239例, 年龄16~77岁, 平均年龄(42.3±5.3)岁。选取其中214例应植骨的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应植骨而未进行植骨的患者97例作为对照组, 男62例, 女35例, 年龄16~74岁, 平均年龄(40.5±6.2)岁;应植骨且进行植骨的患者117例作为实验组, 男76例, 女41例, 年龄17~73岁, 平均年龄(41.7±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FDA对骨不连的具体定义, 诊断标准:愈合时间超过正常愈合时间, 并且未出现愈合倾向的骨折。临床上一般发生在骨折后的6~9个月, 经过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停止。

1. 3 方法 骨不连的因素有:骨折位置无明显复位, 固定效果较差, 忽略植骨, 血运保护较差, 术后感染以及合理锻炼。本研究中发生骨不连的患者存在两种以上因素。分析忽略植骨所占的比重, 忽略植骨占8项因素的比重, 对比两组发生率。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总体骨不连发生率为6.55%(42/641), 同时占骨不连患者的35.71%(15/42)。对照组患者发生骨不连30例, 骨不连的发生率为30.93%;实验组患者发生骨不连6例, 骨不连的发生率为5.13%, 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植骨的适应证 骨折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 其涉及复杂的生理过程, 影响因素多, 需妥善处理。骨折治疗多采取局部创伤病理疗法, 同时要依据血运特点和生物力学要求, 选择正确的植骨方式。正确的手术操作, 科学的康复锻炼指导, 综合的护理方法等对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若上述环节出现误差, 易出现骨不连。植骨适应证是预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方法。骨折治疗和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 而局部因素远大于药物因素和全身因素, 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大于患者源性影响[2]。骨折愈合良好需采用合适的骨折修复固定方式, 正确的护理和康复锻炼指导, 保证患者良好的血液循环, 提供骨折恢复的物质。必须提供成骨以及诱导成骨的物质, 才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植骨是采用手术的方式, 具有治疗骨折、促进骨愈合的成熟的方法。植骨的目的是填补骨折部位的缺陷, 恢复骨长度, 促进受伤部位的再血管化。股骨和胫骨以及肱骨中下段骨折是四肢骨折中较为难愈合的种类, 且若存在损伤较重, 或骨折局部血运受损极易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3]。其愈合方式主要为爬行替代, 此方法呈现出愈合慢, 愈合效果不理想等特点, 术后需大块游离骨块复位确保骨骼支撑稳定, 并起到骨传导支架效果, 但要对周边植松质骨或在大块游离骨块上钻孔后植入松质骨来缩短骨性愈合时间, 通过植骨能够提供支撑和稳定, 起到骨传导支架的作用, 且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 降低钢板断裂的几率。

3. 2 植骨的方式植以及材料 植骨的方式与材料以及术后康复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若操作不当或材料原因均可能导致骨不连的发生。由于术后会存在骨吸收的现象, 因此植骨的骨材料应紧密嵌入断端内, 防止术后骨吸收而导致植骨量欠缺。近髁部位出现骨折, 则需要对髓腔内以及髓腔外进行植骨, 以此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为防止髓腔内植骨松动或移位, 可采用缝线、钢丝等方法限制和固定植骨。植骨材料分为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骨。自体骨移植不但可起到支架作用, 而且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性, 含有骨髓细胞成骨效果最好, 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及疾病传播, 是最好的骨移植材料[4]。一般情况下, 若无明显皮质骨缺损, 最好采用自体松质骨植骨;若有明显皮质骨缺损, 可采用带有皮质骨和松质骨的自体髂骨混合骨植骨, 若需要大量, 则可使用人工制造骨, 但要提供骨支架确保其稳定性, 提高骨骼传导性。对无骨诱导作用的异种骨、人工骨骼和异体骨进行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缓慢, 并且植骨后可能代理腐烂等问题, 可诱发肝炎甚至艾滋病等问题。

现在临床上采用在大块骨缺损处打压游离植骨, 能够克服游离植骨容易被吸收, 植骨成功率低的缺点。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自体骨, 其支架作用明显, 骨诱导性高, 且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及疾病传播。随着医院植骨技术的发达, 现代的人工骨和异体骨已经十分接近自体骨的作用。若需求较大的骨量, 自体骨和异体骨结合的方式比较适用。异体骨等可以起到骨支架的作用, 传导性良好, 同时骨诱导作用较小, 甚至引起异物反应[5]。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骨不连的发生率为30.9%, 实验组发生率为5.1%, 对照组骨不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植骨对消除骨折端间隙、骨诱导、骨传导具有重要作用, 且能够促进骨断端的再血管化, 对于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有重要价值, 骨折固定术中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 减少骨不连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成亮, 叶书熙, 樊仕才, 等.肱骨近端LCP(PHILOS)内固定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肱骨上段骨折术后骨不连.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1):66.

[2] 曹培锋, 李青, 洪勇平.扩髓骨屑与异体骨复合植骨及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并骨缺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7):619.

[3] 王茂, 孙天胜.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医学综述, 2010, 11(16):1760.

[4] 焦伟, 于海洋, 梁成民, 等.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9):834.

[5] 明立功, 明立山, 明立阳, 等.双重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陈旧性骨折术后骨不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 23(11): 1399.

[收稿日期:2016-06-28]

猜你喜欢

植骨四肢骨折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跟踪导练(四)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