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
2016-07-11常燕琴蔺美玲郑天珍
岳 嘉,常燕琴,蔺美玲,郑天珍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3.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心理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实验研究·
丹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
岳嘉1,常燕琴2,蔺美玲3,郑天珍3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3.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心理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丹参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组3组,每组8只。以氯胺酮100 μg/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模型对照组、丹参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重复卵巢切除术的手术步骤;但保留卵巢,仅切除与卵巢等大小的脂肪。实验持续55 d,每天测动物摄食量及饮水量,每5天称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股动脉取血测定雌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瘦素,并测量其体长,计算Lee’s指数。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摄食量、Lee’s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组瘦素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丹参组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丹参组白细胞介素-6(IL-6)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丹参水煎剂能够明显抑制去卵巢肥胖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的增加,可能是通过丹参增加对瘦素的敏感性,抑制摄食量,使脂肪堆积减少而实现的。
关键词丹参;去卵巢大鼠;肥胖;瘦素;动物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1],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肥胖病已被WHO列为与癌症并列的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3],故肥胖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措施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4]。在对肥胖成因的认识当中,性激素的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女性绝经后,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脂代谢受阻,从而引起脂肪的沉积,导致肥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肥胖与瘀血具有相关性,故本实验选用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丹参,观察口服丹参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瘦素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实验选用健康雌性清洁级3月龄SD大鼠 24只,体质量(220±2)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X(京)2002-0003。
1.2药品与试剂
丹参水煎剂由甘肃省药检所鉴定并制备,煎制浓缩为质量分数为1 000 g/L的生药溶液,4 ℃保存。瘦素试剂盒购于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900-015;白介素-6(IL-6)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批号R6000B; 雌激素试剂盒,购自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61129。
1.3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组,每组8只。手术前,各组大鼠均禁食12 h左右,饮水不限[5]。以氯胺酮100 μg/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模型对照组、丹参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6],假手术组重复卵巢切除术的手术步骤;但保留卵巢,仅切除与卵巢等大小的脂肪作为对照。
1.4给药方法
术后,给予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自来水饮用,丹参组大鼠自然口服质量分数10 g/L的丹参水煎剂,以不影响大鼠日正常进食量和日正常饮水量为标准,质量分数逐渐增至120 g/L,通常在5~7 d 内完成,持续以120 g/L至第55天。
1.5检测指标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各组大鼠体质量对比
手术后第10天开始至第55天,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第20天起至第55天,丹参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各组大鼠体质量对比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
2.2各组大鼠摄食量对比
从第15天开始,模型对照组大鼠摄食量均大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 或P<0.01),而丹参组大鼠摄食量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 或P<0.01)。见表2。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
2.3各组大鼠55 d末雌二醇、Lee’s指数、IL-6和瘦素水平对比
55 d末,模型对照组、丹参组大鼠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但丹参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丹参组大鼠Lee’s指数大于假手术组(P<0.01);丹参组大鼠Lee’s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组瘦素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各组大鼠55 d末雌二醇、Lee’s指数、IL-6和瘦素水平对比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体内缺乏由雌激素合成的芳香酶和雌激素受体-α可导致小鼠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并伴有高脂血症,证实了雌激素对体内脂肪的调节作用[8]。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体脂分布异常,特别是腹内脂肪堆积[9],造成肥胖,并增加了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本实验研究发现,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使得体质量增加并伴有血脂升高,证明去卵巢大鼠动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功能状态;同时,Lee’s指数是目前在评价成年大鼠肥胖程度方面的有效指数,模型对照组和丹参组Lee’s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上述均说明造模成功。
IL-6是近年来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还可以参与机体能量的调节[10];但在本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丹参组组间IL-6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瘦素具有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维持正常的血脂代谢等生理功能[11]。研究发现,瘦素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表达而直接抑制脂肪生成[12]。有研究者在基因突变小鼠的脑室内直接注入瘦素,可明显减少由神经肽Y诱导的小鼠的摄食量[13]。当动物体质量增加时,瘦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作用于下丘脑进食中枢和饱食中枢,使其食欲降低、增加体脂消耗、减少脂肪组织和瘦素分泌[14]。然而,多数肥胖者和ob/ob小鼠体内并不缺乏瘦素,甚至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15],表明在脂肪细胞中,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尤为重要。本实验中模型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假手术组的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符,而丹参组大鼠从第15天开始摄食量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瘦素水平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说明丹参能够抑制去卵巢大鼠的肥胖,可能是增加了大鼠对瘦素的敏感性,抑制大鼠摄食,使得脂肪沉积减少;但丹参中成分众多,何种成分造成的上述结果,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4参考文献
[1]JANSSON JO, MOVÉARE-SKRTIC S, BERNDTSSON A,et al.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duces body fat mass in ovariectomized mice[J]. Eur J Endocrinol, 2006,154(2):349-354.
[2]FLIER JS. Obesity wars: molecular progress confronts an expanding epidemic[J]. Cell, 2004,116(2):337-350.
[3]金仲品,蒋淑君.肥胖及并发症发病机制的某些新概念[J].医学综述,2003,9(7):431-433.
[4]金香春,方今女.肥胖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2):141-143.
[5]金龙,汪江碧,罗蓉,等. 黄芪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04,22(5):19-21.
[6]SI Jinchao, ZHANG Xiaoyu, LIN Meiling, et al. Effects of Ephedra on the body mass and levels of blood lipids, blood glucose and hormones in ovariectomized obese rats[J]. 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 ,2006,10(47):209-212.
[7]汪江碧,罗蓉,田雪松,等.啤酒花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J].中药材, 2004,27(2):105-107.
[8]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 年至2002 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1-315.
[9]MCINNES KJ, CORBOULDL A, SIMPSON ER, et al. Regulation of adenosine 5',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lipogenesis by androgens contributes to visceral obesity in an estrogen-deficient state [J].Endocrinology, 2006,147(12):5907-5913.
[10]付秋霞,詹林盛,王全立.脂肪细胞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2):280-283.
[11]COWLEY MA, SMART JL, RUBINSTEIN M, et al. Leptin activates anorexigenic POMC neurons through a neural network in the arcuate nucleus[J].Nature,2001,411(6836):480-484.
[12]VAN ROSSUM CT, HOEBEE B, VAN BAAK MA,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Leptin receptor gene, Leptin, and weight gain in young Dutch adults[J]. Obes Res, 2003,11(3):377-386.
[13]HAKASSON ML,BROWN H, GHILARDI N,et al. Leptin receptor immunoreactivity in chemically defined target neurons of the hypothalamus[J]. J Neurosci, 1998,18(1):559-572.
[14]李昌明,周平,韩建奎.瘦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 848-850.
[15]CHICUREL M. Whatever happened to Leptin? [J]. Nature, 2000,404(6778):538-540.
(编辑陶珠)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4-0063-04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30
通信作者:郑天珍,教授, zhengtz@lzu.edu.c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428)
收稿日期:2015-09-10;修回日期: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