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
2016-01-25何星舟邱晓雯
何星舟,邱晓雯,2
(1.浙江工业大学 学工部,浙江 杭州310014; 2.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
何星舟1,邱晓雯1,2
(1.浙江工业大学 学工部,浙江 杭州310014; 2.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创业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着创业行为的实施,并受自身习惯性的认知偏差影响。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内在动机与认知偏差的关系,利用认知偏差的积极影响,增强创业动机,提出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动机;认知偏差; 适应性偏差; 错误管理理论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与日剧增,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据统计,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近700万,毕业生总量的逐年增长,使就业难度不断加大。来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字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2.9万人,有创业意向的仅占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创业的仅为1%。还有人对开设“创业学”课程的班级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平均300人中仅有1人有明确的创业意愿[1]。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动机和行为亟待进一步培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3]。动机具有激活功能,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动机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并具有维持功能,调节和支配个体的活动能否坚持下去[4]。可见,创业行为的产生和维持与创业动机的高低水平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激活其创业意愿,将有利于大学生将创业意愿付诸实践。认知偏差广泛影响着人们生活。不同学科对认知偏差的定义和解释并不统一。严贝妮等人认为,从认知系统角度出发,认知偏差指的是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下,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产生的误差[5]。根据这个定义,创业中的认知偏差就是指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下,创业者对创业行为产生的误差。
一、内在动机与认知偏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动机的形成和动机水平均受到认知观念的影响。各种观念是外界信息经过个体的编码、加工、贮存、提取和输出等过程形成的。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它既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6],并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习惯性认知加工模式和思维图式,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境时,以提高处事效率。因此,认知偏差的存在经常使得行为变得非理性。可见,它是一种人类非理性决策过程的内隐认知机制[7]。认知偏差对动机的影响可以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认知评价理来解释。该理论[8-9]认为主要存在两种基本的认知过程对内在动机产生影响:第一种改变个体认知过程中的因果关系路径。当个体感到自身行为是因为自己内在需要引发的而非受他人控制的结果,将会增强行为动机;第二种是改变胜任知觉。当某个事件会增加个体的胜任感而不是削弱时,内部动机也会增强。认知偏差作为一种内隐的非理性决策机制,会快速地帮助人们对外部环境做出预判,判断这些外在事件的执行更多地归因于内部需要,还是受外在控制,并快速地做出胜任感的判断,这些均会影响之后执行该行为的动机水平。可见,认知偏差会影响内在动机。创业动机是众多内在动机的一种。认知偏差同样会影响创业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本文将从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这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产生的影响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呈分化趋势。丛潜等研究者认为90后大学生具有“过度要求与过度依赖共生”,“自负与自卑同在”等心理特点[10]。陶惠敏等研究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依赖心理突出”等心理特点[11]。因此,认知偏差对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容易产生影响,也就容易影响他们的创业动机。
(一)认知偏差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消极因素
根据“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偏差易影响他们对创业情境给出错误判断。人们根据自己对情境的估计和预判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实施某种行为的动机水平会与相应的认知偏差有关。根据Kahneman和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个体面对不确定的获得时是风险厌恶的,而面对不确定的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12]。创业是一项充满很多不确定,失败可能性极大的事业。面对创业的选择,人们如果倾向于更多地从获益的角度考虑,比较当前的稳定收入和创业后的所得,人们倾向于厌恶风险。这种认知偏差会放大对创业风险的敏感度,降低创业的动机水平。“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物质丰富,生活安逸,当面对不确定的情境时,他们更容易使用“获益”的认知偏差,这就使得他们不愿意承担太多风险,不愿创业。
从不同角度解读当前情境所产生的认知偏差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有学者对以下问题做了调查:你负责的某个企业进入衰退期,现有员工1200人,需要做出完全关闭或部分裁员的决定,你会如何选择?结果有29%的人选择A“采取精简措施,减少产品线以及产品种类,裁员800多人。”另外的71%的人选择另一选项B“追加投资,更新设备,留住1/3的优秀员工。”当上述两个选项被修改成“采取精简措施,减少产品线以及产品种类,留住400名优秀员工,使得他们免除最终被裁员的风险” 和“追加投资,更新设备,有2/3的员工陷入被裁员的困境” 时,选择的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75%选择A,25%选择B[13]。我们可以看到前后两次选择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解读和表述,就导致了不同的估计结果。可见人们对某些情境存在着习惯性的解读方式。认知偏差使得在同样的情境下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有创业意愿的“90”后大学生们如果根据自己某个习惯性的认知偏差,对创业情境做出了不适当的解读,就有可能影响其创业动机。
认知偏差的形成还与自身的状态和即时的情绪有关。研究者认为常见的认知偏差“一念之差”的形成就与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特点、情绪、信息不充分等因素有关[14]。“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如果他们对创业条件不充分了解,盲目乐观,受“一念之差”,匆忙创业,结果可想而知。
(二)认知偏差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积极因素
有一些认知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适应性认知偏差。它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生存,使得种族得以延续。适应性认知偏差有很多种,例如,错误管理偏差。该理论认为,人们每天都在为各种选择决策付出潜在的代价[15]。心理学家Haselton和Nettle等认为通常的决策不是犯不犯错误的问题,而是犯哪种错误并使得所付出的代价最小的问题[16]。这些错误代价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错误—积极的代价和错误—消极的代价。例如,我们把拐杖误认为蛇,这个错误是无害的(错误—积极的代价),但如果把蛇看成是拐杖,这个错误是致命的(错误—消极的代价)。可见,犯这两种错误所应付出的代价具有不对称性,犯其中一种错误的代价必然小于犯另一种错误的代价[17]。在人们不清楚到底是拐杖还是蛇的情况下,人们宁可把它判断成是蛇,以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可见,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自然在指导人们以犯更小错误的方式适应世界。当饥饿或其他的危险威胁生存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可能支持有机体承担任何可以有机会活着而非死亡的风险[18]。
合理利用适应性偏差,有利于保护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使得创业动机更有可持续性。面对创业环境不确定,相关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宁可错过成功的机会,承担错误—积极的代价;也不愿意接受创业失败的严重后果。在创业过程中的这一适应性偏差有利于保护创业者,减少他们盲目创业。
三、基于认知偏差的创业教育新思路
认知偏差形式各异,影响不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如果能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识别这些偏差,减少其对创业动机以及创业行为的干扰,并加以利用,避免损失,可以增强大学生们的创业动机。
(一)识别自我认知偏差,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众多影响动机的认知偏差中,自我认知偏差与每个创业者都有关。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与客观现实经常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也包括对自我效能感的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对“自我效能感”做如下定义: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者徐小洲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其创业意向[19]。人们只有对某事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有可能产生行为动机。
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如果人们的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习惯于过高的评价自身能力,容易形成误判,这时候强烈的创业动机反而容易导致创业失败。相反,如果一个人存在过于谨慎的认知偏差,低估自己的能力,可能会让他错失创业良机。因此,识别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形成合理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创业。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除了教授创业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外,还要增加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内容,从“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三个不同视角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创业方面的潜能;可以通过自我成长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了解自己,识别自身常见的认知偏差;还可以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借助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访谈,探索内心,挖掘有利于创业的自身资源。
(二)减少认知偏差的消极干扰,增强创业动机
通过创业实践体验,增加人们的自主性,激发内在动机。心理学家发现当向人们提供完成任务的理由、了解他们对任务的看法和感受并允许他们对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选择时,人们会对起初并不感兴趣的活动产生兴趣[20]。Koestner 和 Losier 等人发现内在动机对本来就有兴趣的工作任务产生促进效果;而自主的外在动机对那些本来不感兴趣但是很重要的任务产生较好的促进效果[21]。可见,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动机,都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也是如此。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一旦碰到资金、技术、供销渠道等瓶颈时,容易被当前的困难吓倒,丧失创业信心。而减少此类消极认知偏差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用事实经验来澄清与教育大学生创业者,增加其抗挫折、抗风险能力。传统形式上的课堂理论教育会显得捉襟见肘,需要引进全新的特殊教育模式,而设置创业实践活动体验课程可以作为特殊的创业教育模式。有研究者指出通过创业情境模拟训练有助于训练大学生创业者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22]。通过创业情境模拟训练可以让大学生创业者观察到自身的消极认知偏差对创业前景的错误判断,通过反复的模拟,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提高创业自信心,增强创业动机。
(三)减少认知偏差导致的人力资源损耗,维持创业动机
创业过程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偏差会对人的评价产生影响。有学者指出,创业行为是不同创业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创业主体与创业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复杂的创业环境中,创业者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开展复合式创业活动[23]。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第一眼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会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对他人的判断。 “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容易从主观印象出发,去评判当前的人与事,影响团队合作。因此,有效地识别这些认知偏差,减少误会,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营造融洽的创业氛围,维持较高水平的创业动机。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可以设置多人互动的体验内容,通过案例讨论、模拟团队、不同深度合作等方式,让大学生创业者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体验不同人际深度对他人看法的影响,帮助自己识别固有的认知偏差;可以通过课后采访,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上访问不同创业者,了解对方的创业故事,树立创业榜样。引导大学生客观地看待他人,减少误判,降低因此类认知偏差导致的人力资源损耗,促进团队合作,增加创业动机。
综上所述,人们自身的认知偏差会对创业动机水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今大学生们由于创业知识和人生经验等不足,若受习惯性的认知偏差影响,易对创业前景做出误判。因此,帮助大学生准确识别这些认知偏差,为己所用,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认知偏差的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们识别和把握认知偏差,可有效增强创业动机。
参考文献:
[1] 何雪芬. 积极心理学对提高高职创业教育有效性的启示[J].黑河学刊,2010(12):113-114.
[2] PINTRICH P R, SCHUNK DH.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Ea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96:127.
[3] WEINER B. Human motivation[M].Mahwah, N J:Erlbaum,1989:81
[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320-321.
[5] 严贝妮,曹娟.中外认知偏差研究述评[J].郑州师范教育, 2015(4):30-36.
[6]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33.
[7] TVERSKY A, KAHNEMAN D.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Science,1974(185):1124-1131.
[8] DECI E L. Intrinsic motivation[M].New York : Plenum,1975:34.
[9] DECI E L, RYAN R M.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 self 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85(19):109-134.
[10] 丛潜,宝景春.“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行为教育对策[J].中国市场, 2013(12):177-178.
[11] 陶惠敏, 张紫君. “90”后大学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1(8):232-234.
[12] KAH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2):263-292.
[13]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 2009,91-92.
[14] 石荣. 一念之差:一种决策偏差的初探——以大学生的认知表征为基础[J].社会心理科学,2016(31):12-17.
[15] JOHSON D P, BLUMSTEIN D T, FOWLER J H, et al. The evolution of error: error management, cognitive constraints and adaptive decision-making biases[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3(8):474-481.
[16] HASELTON G, BUSS M. Error Management theory: a new perspective bias in cross-sex mind read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0(1):81-91.
[17] GREEN D M, SWEETS J A. Signal detection and psychophysics[M].New York: wiley, 1996:123-127.
[18] TRIMMER P C, HOUSTON A L, MARSHALL JAR, et al.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biases and bayesians[J].Animal cognitive. 2011,14(4):465-476.
[19] 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 教育研究, 2010(365):83-88.
[20] DECI E L, EGHRARI H, PATRICK B C, et al. Facilitating internalization: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4(62):119-142.
[21] KOESTNE R R, LOSIER G F. Distinguishing three ways of being internally motivated: A closer look at int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M].In KOESTNER R & LOSIER G F (Eds.),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Rochester,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02(1):101-121.
[22] 车丽萍, 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 (201):93-96.
[23] 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 2012(388):64-68.
(责任编辑:王惠芳)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biases on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HE Xingzhou1, QIU Xiaowen1,2
(1.Student Affairs offi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China;2.College of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of student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But the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has been affected by cognitive concepts. In the paper, from the cognitive biases positive impact or negative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biases; and based on self-identification cognitive biases, reducing the negative interference cognitive biases, and enhanced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in the view of the rational use of cognitive bias, we put forward a new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adaptive cognitive biases; error management theory.
收稿日期:2015-11-18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101);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108001953)
作者简介:何星舟(1977—),男,浙江诸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邱晓雯(1979—),女,浙江台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6)02-0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