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2016-01-21吴彬,丁敏,徐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的临床研究*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

吴彬丁敏△徐伟△△应光耀△△△(上海 200051)

提要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位肛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隧道拖线引流术。对两组的治愈率、术后疼痛评分、尿潴留、出血发生率、肛门形态、肛门功能、复发率、术后不良反应、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后出血、肛门形态、肛门功能、术后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低术后疼痛、尿潴留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及费用的经济学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是临床治疗高位肛门脓肿的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

关键词超声引导;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急性感染;脏毒;悬痈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007-5615(2015)03-0010-06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rainage of tunnel with high anal abscess by ultrasound guidance through multicenter, random and contrast methods. Methods: 120 cases with high anal absc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treated with the drainage of tunnel with high anal abscess by ultrasound guidance while the latter with the common drainage of tunnel. Compare their recovery rat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urinary retention, bleeding incidence, anal form, anal function, recurrence rate,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length of stay,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etc.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exes such as recovery rate,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al form, anal function,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in decreasing postoperative pain and urinary retention, and also in length of stay and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 drainage of tunnel with high anal abscess by ultrasound guidance can decreas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urinary retention, lower the recurrence rate,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hich is a new safe,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treating high anal abscess.

Clinical Study on Drainage of Tunnel with High Anal Abscess

by Ultrasound Guidance

Anus-intestines Department of Tianshan TCM Hospital,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WUBinDINGMinXUWeiYINGGuang-yao(Shanghai 200051)

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ance; high anal abscess; drainage of tunnel; acute infection; anal ulcer; perianal abscesses

肛门脓肿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其中高位肛门脓肿占病例总数20%~40%,属于国内外公认的肛肠疑难急症。中医学有“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名称。最早于《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说明其发病、转归迅速,易于内侵,治疗失当会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使用超声引导下隧道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门脓肿,随访半年以上,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资助项目:No 10DZ197480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肛肠科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收住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0例。

1.2诊断标准

1.2.1参照2003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二版)高位肛门脓肿诊断标准:(1)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2)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3) 可以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4)可伴有恶寒、发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

1.2.2中医证候分类:(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红,苔黄,脉弦滑。(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2)年龄18~75岁。(3)ASA分级Ⅰ~Ⅲ。(4)患者应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被纳入研究。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3)合并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影响观测指标准确性者。(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空腹血糖>7.8 mmmol/L)。(5)合并肿瘤、精神疾患者。 1.5随机分组四家医院分别完成30例样本,共计观察病例12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1︰1平均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隧道拖线引流术。各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术后处理均相同。

2.1.1术前准备:(1)肠道准备:手术前一天晚上进食少渣饮食,睡前温盐水清洁灌肠,手术当天早晨用温盐水灌肠1次。(2)肛周皮肤准备:术前24 h内备皮。

2.1.2麻醉和体位:麻醉均采用腰麻,手术体位均采用侧卧位或膀胱截石位。

2.1.3治疗方法

2.1.3.1治疗组:(1)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频率5~10 MHz。术时探头外套消毒橡皮手套,其它处用消毒布套包裹,消毒生理盐水作接触剂或用手术专用耦合剂。(2)治疗:消毒铺巾后,操作者将探头在直肠腔内不同平面扫查,动作应轻柔,仪器调节由助手在台下协助完成。术中显示脓腔后,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与肛门括约肌、肛管直肠环等关系以及病灶区域血管分布。显示内口位置,测量脓腔距离体表的深度,在脓腔距体表最近位置对应肛门外括约肌外缘及脓腔、支管走行精确定位标记,为术者提供最佳入路点,并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时监控病灶范围,手术结束前再次探查有无支管、脓腔残留。

手术操作:在脓腔距体表最近位置对应肛门外括约肌外缘做一个1.5 cm矢状切口,分离脓腔间隔,排出脓液。如有支管腔,于管腔沿线每隔2 cm、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做1.5 cm矢状切口,可做多个切口,脓液排出后,刮匙清除腐烂组织,于相邻切口间10股7号医用丝线隧道式拖线。内口位于齿线以下,放射状切开内口至肛缘外2 cm,与脓腔贯通,切口两侧黏膜结扎。内口位于齿线以上,放射状切开齿线至肛缘外2 cm,内口用切口间橡皮筋挂线。主管与支管切口间同样采取隧道式拖线。

2.1.3.2对照组:以直肠指诊、探针、穿刺等常规方法查找内口、主灶及支管的走向、数目和位置,余手术操作同治疗组。

2.1.3.3术后处理:术毕次日起每日早晚或便后换药,1日2次。换药前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时早期拖线脱腐引流。后期拆除拖线,垫棉压迫。消毒红油膏纱条、生肌散换药至创面愈合。

2.2效应指标(1)疗效指标。⑵ 治愈率。⑶术后并发症:①肛门疼痛评价——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VAS记分为0~10分,用1条10 cm长的标尺,正面两端标明分数,0分代表完全无痛,10分代表疼痛最剧烈,背面有0~10数字的视觉模拟评分尺,由病人在尺正面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由医生记录在背面看到的具体数字,该数作为疼痛评分值。A肛门轻度疼痛,不必处理者为 0分<评分<4分; B 肛门中度疼痛,服用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为4分≤评分<7分;C 肛门重度,有痛苦表情,难以忍受为 7~10分。② 尿潴留发生率:无法自行排尿,需导尿治疗。 ③术后出血发生率。④肛门形态:A 无肛门狭窄为0分;B 肛门可通过食指为2分;C 肛门食指通过困难为4分。⑤肛门功能——按照国际通用wexner评分法:肛门自制功能得分为各项总和,分值高低代表肛门失禁的严重程度,其中0代表完全控制,20代表完全失禁。从不表示从来没有肛门失禁,很少表示肛门失禁少于或等于1次/月,有时表示肛门失禁少于或等于l次/周,经常表示肛门失禁少于或等于1次/天,总是表示肛门失禁每天均发生。见表1。

表1 肛门功能Wexner分级评分标准表

2.2.1复发率:术后随访6个月。

2.2.2安全性评价:(1)生命体征。(2)实验室指标: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3)不良反应观察。

2.2.3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作为次要指标。

2.2.4治疗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无法判断。

2.3疗效评价按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肛门脓肿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病灶肿块消失,创面愈合。好转:症状改善,病灶缩小,创面未愈。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2.4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处理(1)试验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均应填写“不良事件表”,并追踪调查,详细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直到症状体征消失。(2)发现不良反应时,根据病情决定诊治措施,并决定是否中止观察。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临床研究的人员需立即采取必要处理措施,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同时通知监查员。

2.5脱落人群处理(1)所有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的受试者均视为脱落。(2)对脱落病例必须如实报告,并了解中止和退出的理由。对其原因及与临床研究的关系进行认真记录。

2.6质量控制(1)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对参加试验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达到技术规范后方可实施治疗。课题组参加人员相对固定。(2)手术治疗固定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执行。(3)受试者应按方案要求及时复诊,对未及时复诊者,应及时联系督促随访。(4)各中心应派出监察员对整个试验进行监察协调,以保证本试验的进度和质量。(5)病例报告表要求,如实、准确、认真记录表中各项内容,以确保病例报告表内容真实、可靠。试验过程中所有观察结果和试验发现均应加以核实,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临床试验中各项结论均需来源于原始数据。

2.7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统计、校正卡方统计法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结果

3.1一般资料比较

3.1.1性别、年龄、病程情况:本研究120例中男性105例,女性15例,男女性别比7︰1。其中治疗组60例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对照组60例中男性51例,女性9例。治疗组年龄22~75岁,平均42.9岁;对照组年龄25~68岁,平均42.0岁。治疗组病程2天~4年,对照组病程3天~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通过t检验或者校正χ2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结束时治疗组1例脱落,该病例住院期间完成治疗,脱落原因是6月后未按要求随访。对照组完成所有病例。

3.1.2脓肿病变部位:两组高位肛门脓肿病位情况如表2。其中发生于直肠后间隙脓肿合计80例,占66.7%,直肠黏膜下脓肿21例,占17.5%;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9例,占15.8%。两组脓肿病变部位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两组脓肿病变部位比较(例)

组别直肠黏膜下直肠后间隙骨盆直肠间隙治疗组10419对照组113910P值>0.05

3.1.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情况: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情况如表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3显示,120例高位肛门脓肿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合计75例,占62.5%。中性粒细胞增高88例,占73.3%。

3.2临床疗效比较

3.2.1治愈率比较:治疗组出院时治愈57例,

好转3例,治愈率95.0%;对照组治愈58例,好转2例,治愈率96.7%,两组有效率均为100%。统计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4。

表3两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组6038(63.3%)46(76.7%)对照组6037(61.7%)42(70.0%)P值>0.05

表4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有效率治疗组6057(95.0%)3(5.0%)100%对照组6058(96.7%)2(3.3%)100%

3.2.2术后并发症观察

3.2.2.1术后疼痛比较:表5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8 h疼痛积分经方差齐性检验, 两组方差不齐。(F=2.25,自由度v1=59,v2=59,P=0.002 2),采用t检验(双侧检验结果,自由度=118),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术后24 h两组疼痛积分经方差齐性检验, 两组方差齐。(F=1.361 1, 自由度v1=59,v2=59,P=0.239 3),采用t检验(双侧检验结果,自由度=118),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术后第2 d、第7 d疼痛积分采用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在术后24 h内,治疗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分,±s)

组别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d治疗组3.2±1.22.3±0.72.0±0.61.2±0.8对照组4.8±1.83.6±0.62.2±0.51.3±0.7P值<0.01<0.01>0.05>0.05

3.2.2.2术后尿潴留、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功能、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术后导尿8例,对照组26例,表6显示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经卡方检验,未校正卡方值13.296 9,P=0.000 3;校正卡方值=11.860 5,P=0.000 6,因此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尿储留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肛门功能方面虽然对照组出现2例有时液体、气体不能自控,统计显示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功能、病人满意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3.2.2.3复发率比较:随访6月,治疗组脱落1例,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8.3%,经卡方检验校正卡方值=9.833 2,P=0.001 7,P<0.0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复发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7。

表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对照组P值尿潴留8(13.3%)26(43.3%)<0.01术后出血0(0%)0(0%)>0.05肛门狭窄0(0%)0(0%)>0.05肛门功能0(0%)2(3.3%)>0.05非常满意56(93.3%)54(90.0%)>0.05

表7两组复发率比较(例)

分组例数脱落完成复发(率)治疗组601590(0.0%)对照组6006011(18.3%)P值P<0.01

3.2.3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等未见异常;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3.2.4卫生经济学指标观察:表8显示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统计,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8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s)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住院时间(d)16.3±5.3△20.6±6.4平均住院费用(y)7261.5±1296.3△8817.7±131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2.5脓液培养结果:脓液培养结果显示,120例高位肛门脓肿中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44例、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亚种6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3例,合计54例,占45%。革兰氏阳性菌有粪肠球菌2例、化脓性链球菌1例,合计3例,占2.5%。另外63例未检出致病菌。

4讨论与分析

肛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其中高位肛门脓肿占病例总数20%~40%,属于国内外公认的肛肠疑难急症。

本次研究120例高位肛门脓肿患者,有的局部症状不很明显,有的仅有直肠下坠感,但全身症状较重,其中白细胞总数增高者占62.5%,中性粒细胞增高占73.3%。这些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手术引流治疗,邪毒深陷,势必引起菌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不良后果。

肛门脓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目前认为病因主要与感染、性激素水平、免疫机能不全、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1]1878年Chiari以及1880年解剖学家Hermann和Desfosses的研究,提出肛腺感染可导致肛周感染,为肛门脓肿的病因病理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2]1956年Eisenhammer根据肛门直肠周围解剖特点及临床资料,提出肛周脓肿是由于肛窦、肛腺的非特异性感染所致。[3]肛腺感染后腺液排出不畅或因炎症刺激,导致内括约肌痉挛,肛腺液蓄积化脓形成肛腺脓肿,进而形成括约肌间隙脓肿,此时一方面化脓肛腺中的细菌可通过血管淋巴向其它间隙扩散形成新的脓肿,另一方面,肌间脓肿的脓液又可通过括约肌间隙和联合纵肌向各个方向蔓延,向上可至直肠周围,形成高位肌间脓肿和骨盆直肠间隙脓肿。Parks 通过仔细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了Eisenhammer的理论。Parks发现肛腺腺体导管开口通常没有规律,最常规的走向是在黏膜下层潜行。[4]目前肛腺隐窝感染学说是比较公认的肛周脓肿发病学说。1979年埃及学者Shafik提出了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进一步丰富了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5]他认为病菌侵入肛周组织的门户不是肛隐窝,而是破损了的肛管上皮。原发性脓肿是在中央间隙内蔓延至其他间隙。笔者的研究也发现,发生于后侧的感染较多,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占66.7%。是否因为肛管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肛管后侧的易破损,就类似肛裂发生的病因病理。

关于肛周脓肿病因的另一种学说是性激素学说,肛腺的发育和功能受雄激素的影响,男性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6]故而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或者更高。本次研究中收集到男性病患105例,女性15例,男女性别比7︰1。

正是由于高位肛门脓肿的隐匿性、可以波及多间隙以及肛腺腺体导管开口的无规律性,为手术治疗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临床上常见切口选择不当,肛门括约肌损伤;或者术后引流不畅,导致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继发高热、寒战等脓毒血症;或遗留支管腔,导致复发。这些都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治疗高位肛门脓肿主要有一次性切开、切开挂线、隧道拖线等方法。屈氏[7]等应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高位脓肿,治愈时间20~33 d,平均26 d。术后随访1~2年,复发4例。许氏[8]采用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结果术后中度以上疼痛13.89%,排尿困难5.56%,创面明显渗血2.78%,平均愈合时间20~41 d,一次性治愈率94.44%。

20世纪80年代龙华医院陆金根教授致力于中医微创疗法的研究和探索,借助中医学“药线引流” “腐脱新生”理论,秉承古法“蚀管疗法”、“药线疗法”“挂线疗法”之长,创制了“隧道式拖线疗法”。[9]笔者等采用对口拖线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旁深部脓肿,认为较以往传统切开疗法有效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10-11]我科在与龙华医院的长期合作中,开展肛周脓肿隧道式拖线治疗研究,[12]有效保持肛门的基本完好形态,避免肛管括约肌的损伤。

为提高手术准确率,目前报道较多集中在术前影像学研究。超声因为安全无辐射,费用低廉,较多被应用于术前诊断。1989年首次将肛内超声用于显示肛周解剖层次[13],Gustafsson[14]、Ratto[15]等将术前肛内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符合率分别达89.5%、94.1%,内口准确率为91.2%。另外MRI、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肛周脓肿、肛瘘、排便异常等疾病的影像诊断上也具有重要价值。[16-17]三维肛内超声和肛内MRI都可以诊断括约肌的缺损和萎缩,有研究者认为二者可准确诊断肛门外括约肌损伤,但对肛门内括约肌损伤肛内MRI不理想。[16,18]因MRI、螺旋CT价格高,国内尚无法推广使用。赖氏[19]等对24例病人和10例正常人行腔内超声检查,观测正常肛管括约肌均值为21.1 mm,结论腔内超声操作简便易行,观测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王氏[20]等对术前超声组(肛周脓肿68例、肛瘘52例)、未经超声对照组(肛周脓肿62例、肛瘘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率88.3%,超声组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姜氏、胡氏等[21-22]也认为经直肠超声引导提供高位肛门脓肿术前诊断信息,减少了手术治疗的难度。

笔者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几点缺憾:(1)手术切口选择主要依靠术者经验,术中脓腔位置缺乏直观定位。有时切口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即使术前做过腔内超声检查,手术者也难免出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困惑。(2)为了充分引流,创面大,住院时间长,换药时患者疼痛剧烈。

本项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5.0%和92.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复发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8、24 h两组疼痛积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降低术后疼痛、尿潴留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出血、肛门形态、肛门功能、术后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调查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及费用的经济学指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究其原因,手术探查时,脓腔内并非完全由液化的脓液组成,往往部分是脓液,部分为腐烂组织,或者炎症硬结、管腔,传统方法是利用穿刺、探针、指诊来寻找脓腔及其支管、内口,因为高位肛门脓肿病灶隐匿,无法直视病灶,有时候完全依赖术者手指的感觉。肛周脓肿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处理内口。而超声下肛门脓肿可以显示为血流丰富的不规则形态的低回声或是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回声有明显的分界。内口在超声下可以呈现缺口样回声。还可以测量脓腔与肛门括约肌位置、距离。因此手术中利用超声影像学手段,保证了手术定位更准确,内口更加直观,避免残留病灶,因此治疗组的复发率会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创伤小,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肛门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病程。

总之,超声引导下高位肛门脓肿隧道拖线引流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疼痛、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是临床治疗高位肛门脓肿的有效、安全、微创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08

[2]CarvinL Corman主编,吕厚山主译.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4

[3]Eisenhammer S,Reilly JC.The anorectal fistulous abscess and fistula[J]. Dis Colon Rectum, 1966,9: 91

[4]Parks AG: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fistula-in-ano[J]. Br Med,1961,1:463

[5]Shafik A. A new concept of the anatomy of anal sphincter mechanism and the physiology of defaceation[J]. Coloproctology, 1990,12 ( 6 ):369

[6]Lunniss PJ,Jenkins PJ.Anl are not explained by circulating sex hormones[J]. Int J Colorectal Dis,1995,10:25

[7]屈跃岩,周保军.一次性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高位脓肿168例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3):153-154

[8]许方方.切开双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36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2):128

[9]陆金根,何春梅,曹永清.隧道式拖线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21-23

[10]丁敏,黄鸿翔,曹永清.对口拖线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旁深部脓肿体会[J]. 黑龙江中医药,2008,1

[11]吴彬,董丽梅,孙炼,等.超声引导下中医隧道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痈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1):9-11

[12]林晖,孙健,虞洁薇,等.一期切开隧道式拖线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 14(3):217-218

[13]Law P,Bartram C.Anal endosonography:technique and normal anatomy[J]. Gastrointestadiol,1989,14(4):349-353

[14]Gustafsson U, Kahvecioglu B, Astrom G, et al. Endoanal ultra-sound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anal fistula[J]. acomparative study. Colorectal Dis,2001,3(3):1 893

[15]Ratto C,Grillo E,Parello A,et al. Endoanal ultrasound guided surgery for anal fistula[J]. Endoscopy, 2005, 37(8): 722-728

[16]Malouf A,Williams A,Halligan S,et al.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accuracy of endoanal MR imaging and endo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fecal incontinence [J]. AJR,2000,175(3):741-745

[17]Li D,Guo M.Morphology of the levator animuscle[J].Dis Colon Rectum,2007, 50(11):1 831-1 839

[18]Cazemier M,Terra M,Stoker J,et al.Atrophy and defects detection of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comparison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anal endo- sonography and endoa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Dis Colon Rectum, 2006, 49(1):20-27

[19]赖全图,郑葵,彭波.腔内超声对肛管括约肌的形态功能的评价[J].江西医药,2006,41(2):109

[20]王超,赵晖,付士地,等.超声诊断在肛周脓肿、肛瘘中的应用价值[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6):13-14

[21]姜宏,于洪娜,陈红,等. 经直肠超声引导治疗深部直肠周围脓肿[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3):274

[22]胡智亮,陈红锦.直肠腔内超声在高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7,38(6):10-11

(2015-05-18收稿)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