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16-01-21张丽梅,魏剑芬,周计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痹证糖尿病

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张丽梅魏剑芬周计春△(唐山 063000)

提要目的:观察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对照组加口服甲钴胺,均以8周为 1 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疗效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甲钴胺片;消渴;痹证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007-5615(2015)03-0021-03

通讯作者:周计春,男,教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有近60%~90%的糖尿病患者在神经功能检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临床以肢体末端凉、麻、灼痛等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尤以双下肢多见,极易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及坏疽,增加截肢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本并发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近年来用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接诊DPN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四肢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3]经常规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后,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病例排除标准:同时患有极高危高血压患者、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妇女生理期患者等。

1.2一般资料58例DPN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8±5.8)岁;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2~79岁,平均(67.6±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

1.3治疗方法

1.3.1常规治疗:两组均糖尿病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保持合理降糖方案,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均口服维生素B1片20 mg/次, 3次/日。

1.3.2治疗组:常规治疗+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药物组成(花椒、黄芪、桂枝、艾叶各20 g,桑枝、伸筋草、透骨草各30 g,当归15 g,鸡血藤30 g,红花10 g,独活20 g,川芎30 g,海桐皮20 g),以上药物加水1.5 L,煎取1 L,注入足浴器内,先以蒸汽熏足(高度适中、避免烫伤),待水温降至约40℃,维持水温,足浴30 min,1次/d。

注意事项:熏浴时控制好水的温度,避免使患者烫伤。以患者感觉舒适又能出汗为宜。5~10 min巡视1次,如果病人出现不适:胸闷、头昏或恶心等症状时,应停止熏浴,让病人卧床休息。治疗后用干毛巾擦净身上汗液,穿好干净衣服,休息后再离开。熏浴前后应喝白开水300~500 mL。告诉病人熏浴后2 h不宜洗澡。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熏浴之后注意保暖,防止感冒。[4]治疗结束后,治疗室要紫外线消毒1 h,熏浴器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毛巾或浴巾应一次性,防止交叉感染。

1.3.3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制造)0.5 mg/次, 3次/d。两组均8周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每2周复查实验室检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测定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腓总神经)。

1.4.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⑴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V/s; ⑵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V/s;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1.4.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经过χ2检验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足部发凉及下肢麻木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经过t检验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m/s,±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m/s,±s )

组别时间例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治疗组治疗前3041.36±10.3239.19±6.3942.94±3.8442.65±3.53治疗后3043.27±6.96*△44.18±4.16**△45.82±2.29*△45.27±2.47*对照组治疗前2840.78±10.2640.32±5.4842.61±2.8442.19±3.31治疗后2841.36±8.0242.46±3.29*44.25±1.27*44.81±2.8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χ2检验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3。

表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612293.3*对照组28891160.7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高血糖、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营养因子减少等共同作用相关,早期以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为主要表现。[5]目前西药尚无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病属中医“痹证”“麻木”范畴,由“消渴”日久变证而来。既往消渴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施治。[6]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为消渴日久的中老年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7]说明年老体弱,正气不足,阳不生阴,精血亏耗,可发为消渴。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阳虚寒凝、阳郁血瘀,肌腠失养,脉络瘀滞,不荣则麻,不通则通,故发肢体麻木、发凉、疼痛诸症,因此阳虚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理关键所在,治宜温阳为本,活血化瘀治其标。[8]方中花椒、黄芪为君,花椒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本草纲目》云:“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散寒除湿”,《药性论》曰其“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黄芪益气温阳固表。两药为君益气温补脾肾之阳以治其本。桂枝温通经脉,《本草再新》云:“温中行血,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本草纲目》曰:“温中、逐冷、除湿。”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活络。三药为臣,温经活血,通络止痛。川芎、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本草汇言》云:“去风气挛痛。”伸筋草通达四肢阳气,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透骨草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海桐皮祛风除湿、利水、活血,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阳逐瘀、祛麻止痛之效,以先熏后浴之法,先开腠理,药物自腧穴腠理直达病所,以达疗效。[9]

本研究结果表明,温阳逐瘀祛麻熏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口服甲钴胺西药治疗,且方法简便,易于患者长期坚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S].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52

[2]孔青,高怀林.“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 ,27(4):8

[3]郑国军,张菊红.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2,34 (3):343-345

[4]周惠.局部中药熏浴治疗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20):4 765-4 766

[5]Pasnoor M, Dimachkie MM, Barohn RJ. Diabetic neuropathy part2:proximal and asymmetric phenotypes[J].Neurol Clin,2013,31(2):447-452

[6]乌碧虹,张家玮.基于古代医案对温补法治疗消渴的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170-172

[7]张永健,徐江红,王晓松,等.子午流注选穴灯盏细辛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2):41

[8]袁玉欣,王惠巧,赵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超短波、中药熏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0):1 471-1 472

[9]宋玉平,杜杰,李英敏.中药外洗合穴位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27(3):26

(2015-06-17收稿)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痹证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