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2016-01-20颜国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新课程标准

颜国平

摘    要:教师开展史料教学,能有目的的思考,贴近学生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大胆创新,合理补充史料;作业设计时结合教材,针对不同史料,巧妙设计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新课程标准;学生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众所周知,人们了解和认识历史一般都是从史料中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堂历史课能取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效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就是史料,因此历史教学要想做到言之有据,就需要从史料出发。《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完美的历史课,都会有史料教学的环节的渗透。近几年来的中考命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的史料分析题,在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显著。

一、选择史料教学,突出学生主体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史料教学同样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选择史料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史料首先要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史料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历史教学就能自然、顺利地开展,教者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讲述元末张士诚农民起义的原因时,我引用清代诗人吴嘉纪的《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作为史料分析,通过截取了灶户酷暑盛夏,要在熊熊烈火旁不停操作煎盐的一个场景,使学生体会到灶户因恶劣的工作条件和过度的劳累而未老先衰,从侧面深刻反映了盐民的痛苦遭遇以及发动起义的根源。课堂中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历史教学发挥它应有的现实功能,在历史联系现实的思考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使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选择史料其次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去选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就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只有在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传授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补充史料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适当补充史料,把史料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如在中外历史上有无数为国为民的志士仁人,由于课本篇幅所限,他们的社会活动不能具体展开。教师如能适当补充有关史实,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的第一框题“重庆谈判”时,我补充了这样一段护卫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惊险岁月史料,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在桂园所会见的爱国民主人士中,有人谈话时暗示说:“重庆气候不好,易犯感冒,您还是早点回延安吧!”另一位写了一张字条,上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以及和谈期间,国共两党的摩擦仍然不断发生,上党战役蒋介石的部队吃了败仗,外间有暗传流言,说国民党特务将有不利于毛泽东的行动。讲完这段史料后,课堂上一片议论纷纷。谈判期间危险紧张的氛围和毛泽东主席为了民族和平大无畏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

三、设计作业时,结合教材,针对不同史料,巧妙设计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问题的巧妙设计。教师在对史料加工时,要进行精心设计,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完善与提升的过程。如九年级历史复习时谈到中日关系,可以借鉴2015届广东始兴县墨江中学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进行归纳。【著作浓缩历史】在19世纪末的舞台上,它如彗星般耀眼,骤现于欧美列强笼罩在东亚的沉沉夜幕中,给沉沦的东亚各国带来了奋起的希望。——《图说天下·日本》

(1)日本在19世纪末“如彗星般耀眼”,主要得益于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简述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的变化。(4分)

(2)图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图二屠杀行为的本质是什么?近代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是那两次?(8分)

(3)面对近年来日本的蓄意挑衅,你认为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置有何现实意义?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维护地区及世界安全方面的一贯立场是什么?(4分)

问题(1)(2)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良好思维习惯。问题(3)要引导学生收集、比较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从中引出推论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是史料,正是因为历史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才彰显无穷魅力。在初中历史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只要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史料的积极作用,精心筛选史料,准确运用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教学一定会生机无限,给广大师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