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运动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1-07卜庆锋,焦殿雷,吴焕卿
适度运动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卜庆锋,焦殿雷,吴焕卿
摘要:目的 探讨适度运动锻炼对高龄(≥80岁)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在我院住院的高龄老年CHF患者24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组在严格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提高高龄老年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适度运动;高龄老年人;运动耐量
中图分类号:R541.6 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2.021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2-1414-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七一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E mail:buqingfeng1963@163.com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过去一直认为,心力衰竭患者主张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20世纪80年代后在循证医学的模式下,CHF治疗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力衰竭指南的公布,在延长患者生存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心脏协会下属的预防和运动心脏康复分会及欧洲心脏病协会建议,运动锻炼应该作为心脏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于所有的稳定心力衰竭患者[1]。但国内对高龄老年人CHF运动康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高龄老年CHF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适度运动锻炼的康复方案,旨在探讨适度运动锻炼对高龄老年人CHF恢复的影响,为高龄老年人CHF的康复提供一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高龄(≥80岁)老年CHF患者240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CHF诊断标准,并经病史、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片等检查确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并参照美国运动医学会规定的心脏康复禁忌证[2]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如果患者有如下情况之一者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息时收缩压>200 mmHg、>20 mmHg伴有症状的体位性血压降低、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未安装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严重主动脉狭窄、活动期的心包炎或心肌炎、静息时心电图ST段移位>2 mm、近期有栓塞病史、血栓性静脉炎、急性全身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如:急性甲状腺炎、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或血容量不足、严重的体位改变性、导致禁止运动的问题。CHF病因包括冠心病124例,高血压78例,扩张型心脏病16例,瓣膜病10例,其他1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120例, 男66例,女54例,年龄(83.1±2.3)岁;对照组120例, 男70例,女50例,年龄(82.5±2.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病史、心功能分级、原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整个运动锻炼方案观察时间为半年,两组均按照“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组在严格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对照组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外,不给予其他干预,两组均记录患者日常情况及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为了给患者制定适度的个体化运动锻炼计划。在运动锻炼之前,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分层,确定活动类型、持续时间、频度、强度、耐受力,判断恢复活动的潜力,以最小风险获得最大收益。住院期间的运动强度应为低水平的,根据患者的情况缓慢地增加运动强度,对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应经过1 d~2 d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开始行每日2次~3次的床上被动活动,3 d~5 d后逐渐在床上行主动运动,6 d~7 d可以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床短暂站立、坐椅子或沙发等适应练习,时间和频度可从每次10 min~30 min,每日1次~2次开始,循序渐进,患者心功能改善至≤Ⅲ级后按照心功能Ⅱ级~Ⅲ级运动锻炼方案实施。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运动锻炼时靶心率比立位多10次/min~20次/min,开始几天,休息时心率比运动开始时<5次/min~10次/min,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自感劳累强度、监测血压、心电变化。适度的运动量,
一般以每次运动后感觉精神饱满,脉搏8 min~10 min恢复到安静状态,睡眠良好,食欲增加,次日体力无异常为宜。适度运动锻炼过程包括热身运动、主要运动和冷却运动。热身运动也叫预备活动,时间一般为5 min~10 min,首先采取3 min~5 min慢走,之后可行伸展和关节运动,让患者稍感身体发热,使身体逐渐适应主要运动时的功能负荷。主要运动:时间一般20 min,此过程要循序渐进,如走步,从极慢速、短距离、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一般开始时,运动2 min~3 min,休息1 min,最后逐步达到持续运动20 min左右。冷却运动:时间为5 min左右,以慢走为主让身体的代谢状态恢复正常。整个运动过程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年龄、体质、平时是否参加运动等情况具体掌握。刚开始运动时,每周1次~2次,如果耐力好,数周后逐渐增加至3次~5次。CHF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项目和种类,①有氧运动:步行、太极拳、老年健美操、韵律操、就地蹬车等中低强度运动;②阻抗运动:如哑铃操等,增加呼吸机运动,减少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量。运动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整个运动过程有专人陪护,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指导,确保运动锻炼安全。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气喘加重、下肢水肿、体重增加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运动并给以及时处置;②服用血管扩张药物时,应与运动锻炼时间错开,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周围环境,避免运动时出汗过多,而易引起血压下降;③应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复查电解质,避免电解质紊乱导致乏力、腹胀、纳差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④运动锻炼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往往数周后才能逐渐见效,应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出院后仍坚持有规律运动锻炼,专业医护人员要定期督促指导,保证运动锻炼落到实处。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使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IE33超声心动图测定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②临床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评定;③6 min步行实验:记录6 min步行的距离;④生活质量(QOL):选择国际应用较早、较普遍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HL)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使患者自行完成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并计分。该表包括体力、情绪、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限制性等项目,由21个简单的问题组成,每题0分~5分,分别表示是与否、轻到重,计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2.2 两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指标比较(x±s)
3 讨 论
CHF患者在初始心肌损伤以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的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3]。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阻滞和减弱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的恶性循环,从而阻断了心力衰竭发病的始动环节,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4]。高龄老年CHF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有的合并有多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的活动量就会感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生活往往不能完全自理,对疾病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由于长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烦躁、腹胀、食欲下降、情绪不稳等,且远期的运动耐量下降,常出现静脉血栓、